一种Ti-Al-C系MAX相陶瓷与锆合金连接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61979B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0163325.0

    申请日:2023-02-24

    Abstract: 一种Ti‑Al‑C系MAX相陶瓷与锆合金连接的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Ti‑Al‑C系MAX相陶瓷与锆合金连接的方法在连接面间不可避免的生成了与母材热膨胀系数差异较大的Zr‑Al脆性金属间化合物而导致获得的焊接接头强度低的问题。连接方法:一、以纯铜作为中间层;二、对待焊Ti‑Al‑C系MAX相陶瓷和锆合金的待连接表面机械打磨和抛光;三、按照Ti‑Al‑C系MAX相陶瓷/中间层/锆合金的顺序依次叠放,得到待焊装配件;四、将待焊装配件放入高温真空炉内,在885~950℃的温度下保温。本发明避免了Zr‑Al脆性相的生成,取而代之的是生成了与母材热膨胀系数相匹配的ZrC陶瓷相,显著提高了接头强度。

    复合钛粉与钛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34404B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510750829.8

    申请日:2015-11-0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复合钛粉与钛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复合钛粉的方法包括:a)利用研磨的方式使TiB2粉末包覆在TC4颗粒的表层,以便获得TC4/TiB2核壳结构的初步粉体;b)将所述初步粉体置于抽真空并充惰性气体保护的容器中;c)将所述容器直接放置到高温环境中,并保温一定时间,以便在所述初步粉体表层生成TiB晶须;以及d)到达保温时间后,使所述容器脱离高温环境并冷却,从而得到所述复合钛粉。

    热处理管式炉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087889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519109.0

    申请日:2015-08-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热处理管式炉,包括加热件、炉管、第一支撑、驱动装置、载物容器、第二支撑、轴承、第一组磁铁和第二组磁铁;炉管与加热件连接;第一支撑固定在安装基础上,且与轴承外圈固定相连;轴承内圈套设在炉管上,且与炉管外壁之间存在间隙;第一组磁铁分布内圈的周向上;驱动装置与内圈相连以驱动内圈绕炉管转动;载物容器通过第二支撑设在炉管内,且载物容器的内腔与炉管内腔相通;第二支撑与炉管内壁相连的部位设有滚轮;第二组磁铁与第二支撑相连,且沿着炉管内壁的周向分布;第二组磁铁与第一组磁铁相对分布,且极性相异。上述方案能解决由于操作人员翻炒导致待处理物与空气接触,进而使得热处理无法在设定环境进行的问题。

    钛/铜异种材料扩散连接并提高接头强塑性的工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0331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510041592.X

    申请日:2025-01-10

    Abstract: 钛/铜异种材料扩散连接并提高接头强塑性的工艺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目前钛/铜异种材料直接扩散连接接头强度低和塑性差的问题。提高接头强塑性的工艺方法:一、在铜质工件和钛质工件至少一个工件的待焊面上加工出沟槽或者阵列凹槽,向工件的沟槽或者阵列凹槽中填充短碳质纤维或者晶须;二、通过搅拌摩擦头对铜质工件和/或钛质工件的待焊面进行搅拌摩擦表面处理;三、以550~900℃的温度进行真空扩散连接;四、低温回火处理。本发明通过短碳纤维在钛/铜扩散连接界面的随机方向分布塑造了曲折的界面结构形态,延长了接头失效过程中裂纹扩展路径,提高了接头的塑性;碳纤维弥散分布对界面处材料组织的钉扎强化机制提升了接头的强度。

    一种镍基高温合金与铌合金真空扩散连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16748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617245.9

    申请日:2024-11-13

    Abstract: 一种镍基高温合金与铌合金真空扩散连接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镍基高温合金与铌合金连接困难、易产生脆性相的问题。真空扩散方法:一、对待焊接的镍基高温合金和铌合金表面进行打磨、超声波清洗;制备Ti‑Mo‑Cr中间层或者V‑Cr中间层,将中间层置于清洗后的镍基高温合金和铌合金的待扩散连接表面之间,得到待焊装配件;三、将待焊件置于高温真空扩散炉中抽真空;四、施加工作压力,控制连接温度为900~1300℃进行扩散连接。本发明通过中间层能改变接头的化合物成分,限制了脆性相的产生,同时能够实现原子间的键合,形成可靠的连接,能够获得相对较高的接头强度。

    一种不锈钢互连体表面双相钴基尖晶石保护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41196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343569.1

    申请日:2024-03-25

    Abstract: 一种不锈钢互连体表面双相钴基尖晶石保护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的单相尖晶石涂层的电阻率较高以及对铬扩散抑制能力不够高的问题。制备方法:一、将(Mn,Co,Ni)尖晶石粉末与粘结剂混合均匀;二、对铁素体不锈钢表面进行打磨处理;三、将粘稠的浆料涂覆在表面清洁的铁素体不锈钢表面;四、将带有浆料的不锈钢置于石墨垫片上,然后一起放入微波加热炉中,炉腔连通空气,以烧结温度为950~1200℃进行保温处理;五、将步骤五微波烧结后的不锈钢置于马弗炉中,于800℃的空气气氛中保温处理。本发明制得的保护层为双相,与传统的单相尖晶石保护层相比具有更高的阻止Cr挥发的能力,可有效提高SOFC的服役寿命。

    一种利用模型驱动和深度神经网络相结合的代码生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49162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111142407.4

    申请日:2021-09-28

    Abstract: 一种利用模型驱动和深度神经网络相结合的代码生成方法,涉及一种代码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使用活动图对目标需求建模后,自动生成逻辑结构代码;利用训练好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完成自然语言需求描述到具体功能代码的生成。本发明依靠两种代码生成各自的优点,弥补对方的不足,即利用模型驱动解决基于自然语言的代码生成中的长距离依赖和代码粒度较小的问题;又基于自然语言的生成解决模型驱动代码生成中代码细节信息不丰富的问题,对功能复杂的代码既可以保证逻辑的正确性以及长结构的正确性,又可以一定程度保证代码细节的正确性。

    采用Zr-Cu-Fe钎料钎焊MAX相陶瓷与锆基合金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43540B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0163319.5

    申请日:2023-02-24

    Abstract: 采用Zr‑Cu‑Fe钎料钎焊MAX相陶瓷与锆基合金的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现有的MAX相陶瓷与锆基合金扩散焊接头强度低的问题。钎焊方法:一、真空电弧熔炼制备Zr‑Cu‑Fe钎料合金,合金切割打磨制成钎料箔片;二、分别对MAX相陶瓷和锆基合金的待焊表面机械打磨,超声清洗;三、按照MAX相陶瓷/钎料箔片/锆基合金的顺序依次叠放,得到待焊装配件;四、将待焊装配件置入高真空钎焊炉内,控制钎焊温度为880~930℃进行钎焊。本发明通过在Zr基体中添加Cu和Fe对MAX相陶瓷与锆基合金进行连接。添加的Cu和Fe降低了Zr基合金的熔点,又保留了Zr基钎料的活性,实现原子间的键合,从而形成可靠的连接。

    一种电场辅助碳化硅陶瓷氧化的低温连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11651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211362609.4

    申请日:2022-11-02

    Abstract: 一种电场辅助碳化硅陶瓷氧化的低温连接方法,它涉及一种碳化硅陶瓷的连接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现有常用陶瓷连接方法存在连接温度高、接头性能差及效率较低的问题。方法:一、将碳化硅陶瓷进行预处理;二、将待连接件置于连接炉上下压头中间,且待连接件上下表面均设置与外接电源相连接的电极;三、将连接炉升温至连接温度,在升高电压直至碳化硅陶瓷导通,然后调节电流保温。本发明用于电场辅助碳化硅陶瓷氧化的低温连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