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激光增减材混合制造的温度场和应力场仿真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90926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384140.9

    申请日:2023-10-24

    Abstract: 一种金属激光增减材混合制造的温度场和应力场仿真计算方法,涉及金属激光增减材混合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激光增减材混合制造的温度场和应力场仿真计算方法。为了解决现有的金属激光增减材混合制造的残余应力的测试精度低的问题。方法:三维模型建立、模型导入、参数设置、网格划分、环境设置、增材分析步设置、增材仿真、增材数据提取、减材分析步设置、增材后的减材仿真。本发明能够实现对金属激光增减材混合制造金属材料增材制造过程和减材制造过程的全过程温度场应力场动态模拟,为金属材料的增减材制备过程中残余应力的预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进而制备出性能优异、满足服役要求的工件。

    一种基于数值仿真的激光增减材制造中的变形行为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90925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311384139.6

    申请日:2023-10-24

    Abstract: 一种基于数值仿真的激光增减材制造中的变形行为预测方法,涉及一种激光增材和减材制造中的变形行为预测方法。目的是有效的控制金属材料在增材和减材制造过程中的变形量,避免工件内部应力过大造成的精度低和开裂问题。本发明通过得到增材和增减材复合制造样品最终的残余应力分布情况以及各个部位的应力随时间变化曲线,并标记高屈服应力的分布区域标为最易发生区域,进行精准的预测制造过程中因热应力以及机械应力过大导致的材料变形。本发明能够指导制造工艺,有效的控制金属材料在增材和减材制造过程中的变形量,避免工件内部应力过大造成的精度低和开裂问题发生。

    一种基于数值仿真的激光增减材制造中的变形行为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90925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384139.6

    申请日:2023-10-24

    Abstract: 一种基于数值仿真的激光增减材制造中的变形行为预测方法,涉及一种激光增材和减材制造中的变形行为预测方法。目的是有效的控制金属材料在增材和减材制造过程中的变形量,避免工件内部应力过大造成的精度低和开裂问题。本发明通过得到增材和增减材复合制造样品最终的残余应力分布情况以及各个部位的应力随时间变化曲线,并标记高屈服应力的分布区域标为最易发生区域,进行精准的预测制造过程中因热应力以及机械应力过大导致的材料变形。本发明能够指导制造工艺,有效的控制金属材料在增材和减材制造过程中的变形量,避免工件内部应力过大造成的精度低和开裂问题发生。

    一种金属激光增减材混合制造的温度场和应力场仿真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90926B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311384140.9

    申请日:2023-10-24

    Abstract: 一种金属激光增减材混合制造的温度场和应力场仿真计算方法,涉及金属激光增减材混合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激光增减材混合制造的温度场和应力场仿真计算方法。为了解决现有的金属激光增减材混合制造的残余应力的测试精度低的问题。方法:三维模型建立、模型导入、参数设置、网格划分、环境设置、增材分析步设置、增材仿真、增材数据提取、减材分析步设置、增材后的减材仿真。本发明能够实现对金属激光增减材混合制造金属材料增材制造过程和减材制造过程的全过程温度场应力场动态模拟,为金属材料的增减材制备过程中残余应力的预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进而制备出性能优异、满足服役要求的工件。

    一种基于有限元模拟预测增减材复合制造过程中残余应力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11546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857095.4

    申请日:2023-12-29

    Abstract: 一种基于有限元模拟预测增减材复合制造过程中残余应力的方法,属于金属增减材制造领域。方法:建立激光定向能量沉积制备合金三维模型和减材铣削过程中所需的铣刀三维模型,创建激光定向能量沉积过程和减材铣削过程,获得激光定向能量沉积过程中温度场及残余应力场分布,激光定向能量沉积和铣削工艺两者之间模拟复合设置,获得减材铣削过程中温度场及残余应力场分布,进行对比分析。本发明将两种孤立的有限元模拟过程进行很好的结合,避免实际加工过程变量难以控制,减少了工作量,更直观得到整个过程中任意时刻任意点的温度与残余应力变化。两种工艺的结合,不仅发挥各自优势,也为快速成型和高表面质量的特点奠定基础。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