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20494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641269.8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试验的深部岩体孔隙拓扑构型数物融合智能推演方法,包括:获取深部岩体的标准岩样;对标准岩样进行标记,得到试验标准岩样;对试验标准岩样进行受荷灾变试验,得到深部岩体采动过程和试验数据;根据深部岩体采动过程和试验数据,获取试验标准岩样受荷过程的点云信息;根据点云数据对试验标准岩样进行三维重建,得到深部岩体受荷行为的空间动态演化;根据空间动态演化,对深部受荷岩体孔隙拓扑构型进行特征提取,得到动态演化特征。本发明基于数物融合技术克服了深部受荷岩体孔隙拓扑构型动态观测难题,能够反映深部岩体真实的孔隙拓扑构型演化规律,对揭示深部能源赋存岩体采动灾变与稳定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8774655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1002528.2
申请日:2024-07-25
Applicant: 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岩芯取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软弱岩体降温减阻无损保真取芯装置及方法,其中,一种用于软弱岩体降温减阻无损保真取芯装置包括:岩石取芯机;取芯钻头,固接在岩石取芯机的输出轴上;双螺旋流道结构,设置在取芯钻头的侧壁上;冷却系统,与双螺旋流道结构连通,用于取芯钻头的散热;软弱岩体,放置在岩石取芯机的置物台上,以及一种用于软弱岩体降温减阻无损保真取芯的方法。本装置通过在取芯钻头内设置双螺旋流道结构,通过冷却系统使冷却剂在双螺旋流道结构内循环流动,吸收钻芯时产生的热量,降低取芯钻头的温度,冷却剂在双螺旋流道结构内流动不与软弱岩体接触,避免冷却剂对软弱岩体的软化破坏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914982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487055.8
申请日:2018-05-2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E02D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循环荷载下高铁桩承加筋路基长期沉降模型试验装置。模型试验装置由外围框架、模型箱、列车荷载模拟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组成。其中模型箱内装填有高铁桩承加筋路基模型,在路基模型顶部固定设置加载板。列车荷载模拟系统包括单轮小车、液压作动器、双轮小车、牵引电机和牵引绳。其中,单轮小车、液压作动器和双轮小车组成竖向加载系统;双轮小车、牵引电机和牵引绳等组成水平移动系统,用牵引绳连接牵引电机和双轮小车;数据采集系统包括应变片、土压力计、LVDT位移计。本发明能够通过竖向加载系统和水平移动系统模拟高铁列车荷载,并通过试验获得高铁列车荷载下的桩承加筋路基长期沉降规律,具有操作方便、构造简单、控制精确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072749A
公开(公告)日:2018-05-25
申请号:CN201711145426.6
申请日:2017-11-1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盾构开挖高精度渗流示踪模拟试验装置,包括:立方体试验箱、半圆柱形盾构模型、动力单元、水循环单元、渗流示踪单元以及数据采集单元,模拟真实盾构开挖的工况,通过布置土压力计、水压力计、位移传感器得到隧道盾构开挖支护压力,基于示踪系统得到渗流路径变化等参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不只是能够检测盾构开挖时的基本力学参数,还能实现渗流路径可视化,为相关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3713110B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310704206.8
申请日:2013-12-1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液气耦合作用的填埋场土坡失稳离心模型试验装置,包括带有吊篮的离心机和置于吊篮内的模型箱,模型箱内通过T型隔板分隔为三个容腔,三个容腔内分别设有透明的密封箱、为密封箱内喷水的喷水组件以及为密封箱内充气的气压控制组件,密封箱设有可开关的上盖,该上盖上设有分别与喷水组件和气压控制组件连通的接头,密封箱内设有试验用的填埋场土坡、气压表及TDR饱和度测试仪,气压表用于测量密封箱内的气压,TDR饱和度测试仪用于测量土坡内部含水的饱和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给密封箱喷水和控制其内部气压模拟液气耦合作用下大型填埋场边坡的失稳行为,具有操作方便、构造简单、可视化程度高以及控制精确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47780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435908.5
申请日:2024-10-1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T7/00 , G01N3/06 , G01N3/24 , G01N3/62 , G06T7/11 , G06T7/13 , G06T5/70 , G06T7/136 , G06T7/62 , G06T5/60
Abstract: 为获取岩土体中应变局部化剪切带形成和发展对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基于视觉感知的三轴试验试样剪切变形过程重构方法。该方法具有能进行非接触式智能无损地捕捉岩土体应变局部化剪切带形成过程及相关的离散‑连续介质关联运动特征等优点,在智能感知试样表面位移和应变的同时还可获得复杂的细观结构信息。本技术通过多目外载视觉识别设备对岩土体试样剪切过程进行实时拍摄,并对拍摄图像筛选后进行阈值分割计算及二值化处理,进而智能测定土体非均匀变形的形成以及非连续变形破坏形态发展情况,并通过基于视觉算法实现局部集中应变分布区域的智能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18855544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907671.X
申请日:2024-07-08
Applicant: 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PC: E21F17/18 , G06N3/045 , G06N3/0442 , G06N3/0464 , G06F18/2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支护变形特性的隧道围岩分区分级智能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S1:获取隧道开挖段所处岩层的物理力学参数;S2:根据隧道围岩响应特性绘制围岩‑支护相互作用曲线;S3:结合围岩支护作用曲线对隧道施工围岩变形特征进行区域划分,确定不同变形区域的预警阈值和各划分区域的分级预警标准;S4:在隧道周边设置多个监测点获取隧道实时变形信息,基于CNN‑LSTM网络对监测点变形特征进行智能分类,自动划分出不同变形区域。将区域监测点变形信息与该区域预警标准进行对比,判断预警等级并发送预警信号。本发明根据围岩支护变形特征建立分级预警标准,采用智能化方法提高了预警精度,降低隧道施工安全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8533649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657272.2
申请日:2024-05-2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1N3/12 , G06F30/27 , G06N3/0475 , G06N3/045 , G06N3/094 , G06T17/00 , G06T7/136 , G01N21/84 , G01N23/046 , G01N3/08 , G01N3/18 , G01N3/0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视觉感知的深部岩体渐进灾变试验数字化重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基于现场测试技术获取深部岩体钻掘段处的应力环境与岩体物理力学参数;S2基于XRCTSM与GAN算法构建深部岩体三维数字岩心物理模型;S3基于3D打印技术重构深部赋存岩体试样;S4开展三维数字化重构深部赋存岩体试样室内试验模拟深部岩体赋存环境原位钻掘渐进灾变过程;S5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实时生成深部岩体钻掘渐进灾变过程数字化视觉图像。本发明的优点是模拟深部岩体赋存环境与钻掘过程渐进灾变行为,再现了深部岩体渐进灾变过程的数字化图像重构。
-
公开(公告)号:CN114164726B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111627933.X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局部深开挖回填结构性路基及快速施工方法,包括:在路基结构设置有地下管廊的位置上,打设支护灌注桩,纵向挖掘所述支护灌注桩之间的土体以形成线型基坑;在所述线型深基坑的底部进行加固以支撑所述地下管廊,并将所述地下管廊的四周以及顶部外围采用方块式土工袋加筋填充体进行回填;在所述地下管廊的顶部放置土工格栅,然后进行回填压实加固,并在所述土工格栅上固定装配锚杆,施工工艺简单易行,利用压实的方块式土工袋加筋填充体操作便捷且强度较高的优点,能快速回填路基结构,配以水泥固化浆的注浆填缝方法,有效的保证了路基结构回填后的整体质量,并可大大减少工期,降低了综合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324988B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110607468.7
申请日:2021-06-0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1N21/8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干湿交替作用下软夹岩泥化导致边坡界面失稳的可变坡度模拟装置,旋转式边坡试验箱包括密封式模型箱,箱体采用砂土边坡,软岩夹层采用特制黏土铺设,并在软岩夹层两侧铺设pH试纸条;模拟淋雨组件安装于模型箱上方,喷头对准模型箱进行喷淋;模型箱配有至少二个设备腔室;箱体的下半部为半圆形区域,放入找平组件,贯通螺杆贯通穿过半圆形区域和找平组件的孔洞,通过螺栓固定于两侧的支座上;调整边坡试验箱的角度,对边坡实施干湿循环操作以模拟实际环境,对试验数据以及pH试纸条的显色情况进行分析。本发明的优点是模拟不同坡度的软岩夹层边坡在干湿交替环境下软夹层泥化导致的界面失稳破坏过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