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334766B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380020718.0
申请日:2013-04-17
Applicant: 同和热处理技术株式会社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8/26 , C21D1/06 , C21D1/76 , C21D6/02 , C21D9/28 , C21D9/32 , C21D2201/05 , C21D2211/004 , C21D2221/00 , C22C38/001 , C22C38/002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22 , C22C38/24 , F16H55/06
Abstract: 本发明是在具有规定成分的钢构件的表面形成有氮化铁化合物层的氮化钢构件;关于利用X射线衍射对该氮化钢构件的表面进行测定得到的Fe4N的(111)晶面的X射线衍射峰强度IFe4N(111)和Fe3N的(111)晶面的X射线衍射峰强度IFe3N(111),IFe4N(111)/{IFe4N(111)+IFe3N(111)}所示的强度比为0.5以上;前述氮化铁化合物层的维氏硬度为900以下,前述氮化铁化合物层正下方的母材的维氏硬度为700以上,且前述氮化铁化合物层的维氏硬度与前述母材的维氏硬度之差为150以下;前述氮化铁化合物层的厚度为2~17μm。
-
公开(公告)号:CN104334766A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380020718.0
申请日:2013-04-17
Applicant: 同和热处理技术株式会社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8/26 , C21D1/06 , C21D1/76 , C21D6/02 , C21D9/28 , C21D9/32 , C21D2201/05 , C21D2211/004 , C21D2221/00 , C22C38/001 , C22C38/002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22 , C22C38/24 , F16H55/06 , C22C38/00
Abstract: 本发明是在具有规定成分的钢构件的表面形成有氮化铁化合物层的氮化钢构件;关于利用X射线衍射对该氮化钢构件的表面进行测定得到的Fe4N的(111)晶面的X射线衍射峰强度IFe4N(111)和Fe3N的(111)晶面的X射线衍射峰强度IFe3N(111),IFe4N(111)/{IFe4N(111)+IFe3N(111)}所示的强度比为0.5以上;前述氮化铁化合物层的维氏硬度为900以下,前述氮化铁化合物层正下方的母材的维氏硬度为700以上,且前述氮化铁化合物层的维氏硬度与前述母材的维氏硬度之差为150以下;前述氮化铁化合物层的厚度为2~17μm。
-
公开(公告)号:CN103403212B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280010911.1
申请日:2012-02-22
Applicant: 同和热处理技术株式会社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8/26 , C21D1/06 , C21D1/74 , C21D1/76 , C21D9/32 , C21D2201/05 , C21D2221/00 , C22C38/002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22 , C22C38/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渗氮钢构件,其是在由机械结构用碳素钢钢材或机械结构用合金钢钢材构成的钢构件的表面形成有铁氮化化合物层的构件,其特征在于,以IFe4N(111)/{IFe4N(111)+IFe3N(111)}表示的强度比为0.5以上,上述IFe4N(111)和IFe3N(111)分别是利用X射线衍射对该渗氮钢构件的表面进行测定所得的Fe4N的(111)晶面的X射线衍射峰强度和Fe3N的(111)晶面的X射线衍射峰强度;该铁氮化化合物层的厚度为2μm~17μm。
-
公开(公告)号:CN103403212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280010911.1
申请日:2012-02-22
Applicant: 同和热处理技术株式会社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8/26 , C21D1/06 , C21D1/74 , C21D1/76 , C21D9/32 , C21D2201/05 , C21D2221/00 , C22C38/002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22 , C22C38/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渗氮钢构件,其是在由机械结构用碳素钢钢材或机械结构用合金钢钢材构成的钢构件的表面形成有铁氮化化合物层的构件,其特征在于,以IFe4N(111)/{IFe4N(111)+IFe3N(111)}表示的强度比为0.5以上,上述IFe4N(111)和IFe3N(111)分别是利用X射线衍射对该渗氮钢构件的表面进行测定所得的Fe4N的(111)晶面的X射线衍射峰强度和Fe3N的(111)晶面的X射线衍射峰强度;该铁氮化化合物层的厚度为2μm~17μm。
-
公开(公告)号:CN105593394A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480053979.7
申请日:2014-09-30
Applicant: 同和热处理技术株式会社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8/26 , C21D1/06 , C21D9/0056 , C21D9/32 , C23C8/80
Abstract: 进行第一氮化处理工序,在该第一氮化处理工序中,在可生成γ’相或者ε相的氮化化合物层的氮势的氮化气气氛中对钢构件进行氮化处理,其后,进行第二氮化处理工序,在该第二氮化处理工序中,在氮势比第一氮化处理工序的氮势低的氮化气气氛中对钢构件进行氮化处理,由此,使氮化化合物层中析出γ’相。能够在被处理零件整体上均匀地生成所期望的相态的氮化化合物层,制造出具有高的耐点蚀性和弯曲疲劳强度的氮化钢构件。
-
公开(公告)号:CN105593394B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480053979.7
申请日:2014-09-30
Applicant: 同和热处理技术株式会社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8/26 , C21D1/06 , C21D9/0056 , C21D9/32 , C23C8/80
Abstract: 进行第一氮化处理工序,在该第一氮化处理工序中,在可生成γ’相或者ε相的氮化化合物层的氮势的氮化气气氛中对钢构件进行氮化处理,其后,进行第二氮化处理工序,在该第二氮化处理工序中,在氮势比第一氮化处理工序的氮势低的氮化气气氛中对钢构件进行氮化处理,由此,使氮化化合物层中析出γ’相。能够在被处理零件整体上均匀地生成所期望的相态的氮化化合物层,制造出具有高的耐点蚀性和弯曲疲劳强度的氮化钢构件。
-
公开(公告)号:CN103348031B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280007367.5
申请日:2012-01-26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具有如下化学组成的氮化用钢,氮化前的切削加工容易且适宜用作汽车用环形齿轮等氮化部件的原材料:其含有C:0.07~0.14%、Si:0.10~0.30%、Mn:0.4~1.0%、S:0.005~0.030%、Cr:1.0~1.5%、Mo≤0.05%(包含0%)、Al:0.010~低于0.10%、V:0.10~0.25%,根据需要还含有Cu≤0.30%、Ni≤0.25%的1种以上且〔0.61Mn+1.11Cr+0.35Mo+0.47V≤2.30〕,余量由Fe及杂质组成,杂质中的P、N、Ti、O分别为P≤0.030%、N≤0.008%、Ti≤0.005%、O≤0.0030%。此外,具有上述化学组成、表面硬度为HV:650~900、芯部硬度为HV≥150、有效硬化层深度≥0.15mm的氮化部件具备即便将高价元素Mo的含量限制为以质量%计为0.05%以下,在氮化后也具有高弯曲疲劳强度和面疲劳强度并且具备由氮化导致的膨胀也小的优异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348031A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申请号:CN201280007367.5
申请日:2012-01-26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38/50 , C21D1/06 , C21D9/32 , C22C38/001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20 , C22C38/22 , C22C38/24 , C22C38/28 , C22C38/44 , C22C38/46 , C23C8/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具有如下化学组成的氮化用钢,氮化前的切削加工容易且适宜用作汽车用环形齿轮等氮化部件的原材料:其含有C:0.07~0.14%、Si:0.10~0.30%、Mn:0.4~1.0%、S:0.005~0.030%、Cr:1.0~1.5%、Mo≤0.05%(包含0%)、Al:0.010~低于0.10%、V:0.10~0.25%,根据需要还含有Cu≤0.30%、Ni≤0.25%的1种以上且〔0.61Mn+1.11Cr+0.35Mo+0.47V≤2.30〕,余量由Fe及杂质组成,杂质中的P、N、Ti、O分别为P≤0.030%、N≤0.008%、Ti≤0.005%、O≤0.0030%。此外,具有上述化学组成、表面硬度为HV:650~900、芯部硬度为HV≥150、有效硬化层深度≥0.15mm的氮化部件具备即便将高价元素Mo的含量限制为以质量%计为0.05%以下,在氮化后也具有高弯曲疲劳强度和面疲劳强度并且具备由氮化导致的膨胀也小的优异特性。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