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90241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794527.X
申请日:2024-06-19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IPC: H04L25/02 , G06N3/0464 , G06N3/09 , G06N3/048 , G06F18/27 , G06F18/2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对称全数字通信系统中基于深度学习的信道估计方法,包括:设计基于嵌套稀疏阵列拓扑结构的上行接收阵列,将稀疏阵列的接收信号恢复成完整维度的虚拟阵列信号;基于泰勒公式将获得的虚拟信号分解为在网格部分和离网格部分,设计一个两步角度估计网络(Two Step‑Angle Estimation Net,Ts‑AEnet)估计信号到达角角度;求解最小二乘问题估计信号路径增益,重建下行信道。本发明在非对称全数字通信系统中提出了基于嵌套稀疏阵列拓扑结构的上行接收阵列,较大限度地降低因天线缺失造成的信息损失,并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Ts‑AEnet角度估计网络,在降低信道估计复杂度的同时,还保证了系统估计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094876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228849.3
申请日:2023-03-10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非对称架构的正交时频空系统的信道估计方法包括,基于互质阵列设计接收天线阵列元素,弥补非对称架构中阵列孔径损失,以实现更高精度的角度参数估计;基于互质阵列设计针对性的角度估计算法;在完成角度估计的基础上,实现对不同路径的时延、多普勒频移和信道增益估计,以恢复上行信道,重建下行信道;本发明可实现对基于非对称架构的正交时频空系统信道状态信息估计的同时,提升了参数估计的精度,大大降低了算法复杂度,提高了非对称架构系统的性能。
-
-
公开(公告)号:CN104954466A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510334645.3
申请日:2015-06-16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H04L29/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67/10
Abstract: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的物联网智慧服务系统(Smart Service System,3S),该系统以用户为中心、业务为驱动,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构建一个面向物联网应用环境的智慧化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面向泛在服务的无线网络体系架构和三个软件定义控制平台,即软件定义服务控制平台、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平台和软件定义终端控制平台,即根据用户的业务需求,通过软件为用户定制个性化的业务、网络和终端。通过在软件定义控制平台引入网络功能虚拟化技术实现通信、计算、存储多维度资源进行联合优化,打通了异构网络、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资源壁垒,实现了资源共享,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最终适应物联网的发展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4684064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510134899.0
申请日:2015-03-25
IPC: H04W52/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W52/3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小区多用户MIMO系统的上下行功率分配方法,根据信道统计信息为每个用户分配上下行功率,使得系统总容量达到最优。步骤如下:基站估计出信道的统计特性,利用大尺度信息以及基站天线数和用户数,计算出每个用户的上行信道状况表征量,继而根据上行系统发射总功率的限制条件和每个用户不同的信道特征,进行功率分配。基站根据上行链路信道信息进行下行预编码传输,利用大尺度信息及基站天线数和用户数,计算出每个用户的下行信道状况表征量,继而根据下行系统发射总功率的限制和每个用户不同的信道特征进行下行功率分配。本发明提供的功率分配方案复杂度低,简单可行,且获得的信道容量与最优功率分配获得信道容量非常接近。
-
公开(公告)号:CN104066165A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410295149.7
申请日:2014-06-26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H04W52/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D7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能量收集方式的无线通信功率分配方法,该方法基于“收集-使用-存储”供能模式,包括:步骤一:采用一种“收集-使用-存储”的模式来对通信中的发送节点进行供能,能量收集装置工作在“收集-使用-存储”模式;步骤二:对通信系统进行建模,引入拉格朗日函数,利用最优化的方法求得最佳的功率分配方案和每一时间单元的电池剩余电量以及电池工作模式的关系;步骤三:利用动态规划算法,计算出最佳方案情况下每个时间单元的电池剩余电量和电池工作模式的值;步骤四:将上述步骤三的每个时间单元电池电量的值以及电池工作模式带入步骤二得到的公式中,找到最优功率分配方案;本发明能避免电量损失,且能提高通信的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342516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467867.8
申请日:2024-10-21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近场通感一体化系统的相移和时延计算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根据预设的系统感知覆盖范围、天线间距、系统最低频率、系统最高频率和系统带宽,计算系统各移相器的相移和各时延器模块的初始时延范围;其中,所述预设的系统感知覆盖范围包括预设的感知角度域覆盖范围和预设的感知距离域覆盖范围;根据预设的系统感知分辨率、预设的系统感知覆盖范围、天线间距、系统最低频率、系统最高频率和系统带宽,计算系统各时延器模块的最终时延范围;其中,所述预设的系统感知分辨率包括预设的感知角度域分辨率和预设的感知距离域分辨率;在最终时延范围内,获取通信用户可达速率最大化下各时延器模块的时延。
-
公开(公告)号:CN119010961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862422.3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H04B7/0413 , H04B7/04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TAR‑RIS辅助多用户MIMO上行系统的无线传输设计方法及系统,包括:根据统计CSI设计发送信号协方差矩阵;基于发送信号协方差矩阵设计STAR‑RIS的反射和透射两个对角相移矩阵;基于对角相移矩阵重新设计发送信号协方差矩阵,重复过程直至前后两次通信系统速率的变化小于一个阈值,最终得到最优的发送信号协方差矩阵和STAR‑RIS相移矩阵。本发明中发送信号协方差矩阵和相移矩阵设计方案仅依赖于统计CSI,在满足用户的发送功率的约束下,使该系统中所有用户的总传输速率最大,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总传输速率并逼近最优的上行通信性能,还有效降低了硬件和计算成本,对STAR‑RIS辅助的多用户MIMO上行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996392B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283947.7
申请日:2023-03-22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H04W16/18 , H04W24/02 , H04B7/04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近场超大规模平面阵列通信系统中的正交位置设计方法,包括构建基于近场超大规模平面阵列的下行无线传输系统;基于基站处天线阵列的天线数目、载波波长以及天线间距,得到用户正交位置的方位角和仰角;基于所述用户正交位置的方位角和仰角,得到用户正交位置相对于基站的径向距离;基于所述用户正交位置的方位角、仰角和径向距离,得到基站处天线阵列的天线数目、载波波长以及天线间距确定的全部正交位置;本发明能够在超大规模MIMO近场区域中同时利用角度和距离来区分用户,有效降低了用户间干扰;相较于传统的远场正交位置设计方法,本发明所述的近场正交位置设计方法能够在近场区域有效减小用户间干扰,提高系统和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074939B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207123.1
申请日:2023-03-07
IPC: H04W52/24 , H04W52/28 , H04W52/46 , H04W72/0446 , H04W72/044 , H04W72/5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动态优化的物联网边缘设备协同接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每个同类簇中的物联网边缘设备共同采集环境中的有用信息;在观察时间内,在每个簇头设备上提出基于平均信息年龄动态约束的总功率最小化问题;每个簇头设备根据最优功率分配方案和设备选择策略采集簇内其他设备发送的信号;所有簇头设备将信号发送给服务其的AP,AP作为中继,将信号发给CPU;在CPU上提出一个附带环境分类权重的信息年龄最小化问题,以进一步优化功率分配策略。本发明构建了基于环境变化率和设备移动性的信息年龄动态优化,保证了信息传输的新鲜度,且减少了资源受限的物联网边缘设备接入网络的功率消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