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414158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10705941.8
申请日:2019-07-31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 南京邮电大学南通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叠层芯片热性能优化方法,所述优化方法步骤为步骤一:根据芯片各个组件的初始尺寸和相应的材料仿真获得芯片的初始结温值;步骤二:选取影响结温的七种因素,并确定合适的正交表;步骤三:采用正交表的极差分析得到影响趋势图,观察图中各个因素在不同取值情况下的变化范围从而得到影响结温的主要因素以及各个因素的最优值;步骤四:将各个因素的最优值组合后仿真获得最优结温,将最优结温与之前的初始结温作比较,发现结温有明显下降,芯片热性能得到优化。采用所述优化方法后,最终结温的优化值比初始结温值降低8.38%。
-
公开(公告)号:CN110895635A
公开(公告)日:2020-03-20
申请号:CN201910717061.2
申请日:2019-08-05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 南京邮电大学南通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Abstract: 一种高精度的基于热阻网络的叠层芯片结温预测模型,首先确定芯片内部各个组件的尺寸及其热导率,并将这些参数代入相应的热阻计算公式中并计算出每个组件的热阻值;其次将热阻值代入热阻网络中,可以得到叠层芯片在不同工况下的结温预测模型,最后将结温预测值与仿真值作比较,得到两者之间的相对误差,以验证结温预测模型的准确性。本发明针对原先大多数叠层芯片结温预测模型效率较低、成本较高等不足,创新性地构建了叠层芯片的热阻网络模型,在所述模型中重点考虑了粘接胶的接触热阻以及各个芯片之间的热量耦合效应,提高了预测精度和热设计的效率,此外还降低了设计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098133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0805636.2
申请日:2023-07-03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H04W12/122 , H04W16/18 , H04B17/39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蜂窝大规模MIMO的RIS部署方法及系统包括,本发明通过构建一个无蜂窝大规模MIMO点,所述点在平面内均匀分布,且系统内存在窃听者Eve;利用RIS增强系统物理层安全性,并计算在RIS辅助下目标用户的下行可达安全速率;以目标用户的安全速率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得到RIS的最优相移和部署位置;本发明可以在不引入额外系统能耗的前提下,大幅提升被窃听用户的安全速率;在存在窃听者的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中,首次将RIS相移和位置部署进行联合优化,以增强系统的物理层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736006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210354352.1
申请日:2022-04-06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C04B35/10 , C04B35/50 , C04B35/6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梳状导热结构的复合荧光陶瓷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具有梳状导热结构的复合荧光陶瓷包括梳状导热结构和嵌入梳齿之间的荧光层,所述梳状导热结构包含梳齿结构的导热层和梳背结构的导热连接部;所述导热层与荧光层在导热连接部上表面上交替排布,梳齿形成的导热层与荧光层接触面积大,荧光层可快速将热量传递至导热层。导热层具有更高的热导率,且垂直于热沉,热量沿着导热层传导至梳背导热连接部,梳背导热连接部与热沉有良好的接触可快速将热量传导至热沉。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具有梳状导热结构的复合荧光陶瓷具有导热效率高、发光效率高的特点,有效缓解高功率密度激光泵浦下出现的荧光衰减和荧光饱和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4736006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354352.1
申请日:2022-04-06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C04B35/10 , C04B35/50 , C04B35/6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梳状导热结构的复合荧光陶瓷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具有梳状导热结构的复合荧光陶瓷包括梳状导热结构和嵌入梳齿之间的荧光层,所述梳状导热结构包含梳齿结构的导热层和梳背结构的导热连接部;所述导热层与荧光层在导热连接部上表面上交替排布,梳齿形成的导热层与荧光层接触面积大,荧光层可快速将热量传递至导热层。导热层具有更高的热导率,且垂直于热沉,热量沿着导热层传导至梳背导热连接部,梳背导热连接部与热沉有良好的接触可快速将热量传导至热沉。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具有梳状导热结构的复合荧光陶瓷具有导热效率高、发光效率高的特点,有效缓解高功率密度激光泵浦下出现的荧光衰减和荧光饱和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04684064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510134899.0
申请日:2015-03-25
IPC: H04W52/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W52/3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小区多用户MIMO系统的上下行功率分配方法,根据信道统计信息为每个用户分配上下行功率,使得系统总容量达到最优。步骤如下:基站估计出信道的统计特性,利用大尺度信息以及基站天线数和用户数,计算出每个用户的上行信道状况表征量,继而根据上行系统发射总功率的限制条件和每个用户不同的信道特征,进行功率分配。基站根据上行链路信道信息进行下行预编码传输,利用大尺度信息及基站天线数和用户数,计算出每个用户的下行信道状况表征量,继而根据下行系统发射总功率的限制和每个用户不同的信道特征进行下行功率分配。本发明提供的功率分配方案复杂度低,简单可行,且获得的信道容量与最优功率分配获得信道容量非常接近。
-
公开(公告)号:CN104310482A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410512418.0
申请日:2014-09-29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G39/06 , C01P2004/04 , C01P2004/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声辅助化学插层的制备二硫化钼纳米片的方法,属于二硫化钼纳米片制备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二硫化钼粉末和正丁基锂在高纯氩气的保护下,室温下超声反应,得到锂插层的二硫化钼。向反应物中加入超纯水,将二硫化钼块体材料进行化学剥离,得到单层的二硫化钼纳米片,加入无水乙醇清洗,通过超纯水分散,高速离心分离后,得到可在水中分散的单层二硫化钼纳米片材料。本发明提供的二硫化钼纳米片制备方法,相对于传统的通过化学插层制备二硫化钼纳米片的方法,具有反应速度快、反应产率高、剥离效果好、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易于大规模生产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098133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310805636.2
申请日:2023-07-03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H04W12/122 , H04W16/18 , H04B17/39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蜂窝大规模MIMO的RIS部署方法及系统包括,本发明通过构建一个无蜂窝大规模MIMO点,所述点在平面内均匀分布,且系统内存在窃听者Eve;利用RIS增强系统物理层安全性,并计算在RIS辅助下目标用户的下行可达安全速率;以目标用户的安全速率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得到RIS的最优相移和部署位置;本发明可以在不引入额外系统能耗的前提下,大幅提升被窃听用户的安全速率;在存在窃听者的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中,首次将RIS相移和位置部署进行联合优化,以增强系统的物理层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172758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0964113.7
申请日:2024-07-18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DAC异构型无蜂窝大规模MIMO接入点部署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构建包括两种层次接入点的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所述两种层次接入点分别配备高分辨率DAC和低分辨率DAC;根据接入点和用户之间的距离分别通过视距传播和非视距传播得到所有用户的传输速率之和;以能效最大化为目标,通过迭代交替优化算法得到两种层次接入点部署所需的最优接入点密度和最优接入点量化位数。能够在不降低系统整体的频谱效率的前提下,显著降低系统所需的成本,大幅提升系统整体的能量效率,使得最终的接入点部署更切合实际,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432984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677039.0
申请日:2024-05-29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H04L25/02 , H04B7/04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XL‑MIMO系统中导频长度与VR估计阈值设计方法及系统,用户组发送正交导频信号,基站根据各天线处检测到的用户导频信号能量之和是否达到预设的VR估计阈值来进行VR判断,得到VR估计结果;基站进一步利用导频在估计VR内进行MMSE信道估计,并得到不完美信道估计因子;用户组发送上行数据,基站在估计VR内,利用MMSE估计信道进行最大比合并接收检测,并得到相应的接收瞬时信干噪比及其概率分布;基于接收瞬时信干噪比的概率密度函数推导出考虑了VR估计的M阶QAM调制的系统平均误比特率;通过交替优化导频长度和VR估计阈值来最小化系统平均误比特率。本发明应用于超大规模MIMO上行系统,在有效降低信号处理计算复杂度的同时优化了系统平均误比特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