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动能源再利用的城市轨道列车牵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45979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14703.3

    申请日:2024-1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动能源再利用的城市轨道列车牵引装置,涉及列车牵引技术领域,包括安装吊挂件,安装吊挂件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缓冲件,缓冲件远离安装吊挂件的方向安装有连挂件,通过自动润滑机构的设置,利用压溃管本体与滑套管之间摩擦升温,使记忆金属杆受热膨胀,自动让球塞开启出油管,配合滑套管的伸缩滑动,使得压溃管本体外壁可被自动且均匀地涂抹润滑油,能有效降低压溃管本体与滑套管的摩擦,减少了压溃管本体的摩擦损耗,以便增强其使用寿命,避免车钩意外断裂,同时,减少列车运行的摩擦能耗还有利于降低储备能量的消耗,节省的能量可更多地供车辆其他电气系统使用,有利于制动能源的充分再利用。

    配电网碳排数据的管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95094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0488528.1

    申请日:2024-04-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电网碳排数据的管理方法,涉及配电网络领域,所述方法包括:采用碳排数据预测模型基于目标配电网络的各项过往配电数据以及多份配置内容智能预测目标配电网络在设定时间区间内的碳排数值总和以及传输电量总和;在智能预测的碳排数值总和大于设定碳排阈值时,在设定时间区间内对目标配电网络执行挂载规模缩减策略,否则,执行挂载规模维持策略。通过本发明,为每一配电网络搭建定制机构的碳排数据预测模型,并基于针对性筛选的多项基础数据对配电网络未来时间区间内的碳排数值总和以及传输电量总和进行预测,进而基于预测结果为未来时间区间制定相应的碳排放管理策略,从而避免配电网络在未来时间区间内碳排数据超标。

    居配台区的光储充协同优化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154293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659228.1

    申请日:2024-1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居配台区的光储充协同优化方法及系统,属于电力优化技术领域,其方法具体包括:采集居配台区内的实时数据,对采集的居配台区内的实时数据进行预处理,建立居配台区的第一预测模型、第二预测模型和第三预测模型,设定优化目标,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设定多目标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对多目标优化模型进行约束,并对多目标优化模型进行求解,根据优化模型的输出,配置光伏、储能和充电设备的容量与位置,优化配电网改造方案,通过光储充协同优化,可以有效缓解光伏发电带来的电压波动,减少配电网的运行风险,提高配电网的运行稳定性,减少因高峰期电力需求增加而产生的额外成本。

    基于神经网络学习及状态评估的保护压板不对应校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61638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310591837.7

    申请日:2023-05-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神经网络学习及状态评估的保护压板不对应校验方法,该方法包括:采集变电站主要设备的关键断面的电压、电流实时信息;对实时信息进行预处理,获得正确的断面状态z;根据变电站网络拓扑结构及相关设备参数,求解目标函数最小值获得变电站全站一次设备的状态评估量;对实测数据进行不良数据检测及确定具体不良数据,剔除不良数据后重复上述步骤直至获得最终的状态评估值。本发明通过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学习,自动提取其中的规律和特征,进而实现对未知数据的分类、识别等任务。本发明的实施提高了判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了漏判、误判的问题;可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判断和校核,大大减轻了工作量和人力成本。

    基于神经网络学习及状态评估的保护压板不对应校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61638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591837.7

    申请日:2023-05-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神经网络学习及状态评估的保护压板不对应校验方法,该方法包括:采集变电站主要设备的关键断面的电压、电流实时信息;对实时信息进行预处理,获得正确的断面状态z;根据变电站网络拓扑结构及相关设备参数,求解目标函数最小值获得变电站全站一次设备的状态评估量;对实测数据进行不良数据检测及确定具体不良数据,剔除不良数据后重复上述步骤直至获得最终的状态评估值。本发明通过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学习,自动提取其中的规律和特征,进而实现对未知数据的分类、识别等任务。本发明的实施提高了判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了漏判、误判的问题;可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判断和校核,大大减轻了工作量和人力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