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0381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097848.4
申请日:2024-01-24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IPC: B60F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二自由度的水陆两栖移动机器人,包括:壳体和第一拉簧,壳体左侧连接有全向轮右端中部,壳体内部设置有用于驱动全向轮滚动的驱动机构,全向轮左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能够漂浮在水面的第一叶片,两个支撑臂分别铰接有两个前后对称设置的侧板的左侧上部,壳体右下角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柱,侧板左下角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柱,第一拉簧两端分别套接固定在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两个侧板之间安装有履带式行进机构,履带式行进机构包括:履带,履带外侧均匀连接有若干个能够漂浮在水面的第二叶片,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狭窄地形和水坑存在的地表具有更好的行驶能力的移动机器人。
-
公开(公告)号:CN114537544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184901.5
申请日:2022-02-28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离履带结构的轮履耦合机器人底盘,包括:轮体、车体、拨叉、履带、减速电机、联轴器、主轴、舵机,所述轮体设置于车体的两侧,所述轮体上设有履带,所述轮体包括:托带轮、挂轮以及依次排布的主动轮、若干个承重轮、诱导轮,所述主动轮与第一个承重轮通过链条连接,所述挂轮设置于主动轮与车体之间,所述托带轮设置于诱导轮的上方;所述主轴贯穿车体,所述主轴的一端与联轴器连接,所述联轴器与减速电机连接,所述主轴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挂轮和主动轮,所述车体的两侧均设有舵机,所述舵机与拨叉连接,所述拨叉位于轮体上侧。该轮履耦合机器人底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特点,且降低了悬挂系统的安装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373585A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11277016.9
申请日:2020-11-16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履耦合式车轮。轮式运转,离合器套筒移动并分别与主轴和车轮内侧板啮合,驱转车轮内侧板,同时,离合器套筒通过第二拉索收紧并拉起前叉臂和后叉臂,履带被叉臂向内带动并被叉臂夹住,车轮内侧板与车轮外侧板露出,依靠两车轮侧板行走。履带式运转,离合器套筒移动并分别与主轴和车轮内侧板脱离啮合,同时,扭簧处于伸展状态,前叉臂和后叉臂被扭簧撑开,履带张紧,主轴转动并通过同步带将动力传输到两主动轮上,主动轮带动履带行走。本发明的轮履耦合式车轮将轮式车轮和履带式车轮相结合,结构上简单紧凑,可快速完成轮式和履带式行走的切换,以满足平整路面的高速移动需要和复杂地形下的通过性,适应性更强。
-
公开(公告)号:CN114537544B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0184901.5
申请日:2022-02-28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离履带结构的轮履耦合机器人底盘,包括:轮体、车体、拨叉、履带、减速电机、联轴器、主轴、舵机,所述轮体设置于车体的两侧,所述轮体上设有履带,所述轮体包括:托带轮、挂轮以及依次排布的主动轮、若干个承重轮、诱导轮,所述主动轮与第一个承重轮通过链条连接,所述挂轮设置于主动轮与车体之间,所述托带轮设置于诱导轮的上方;所述主轴贯穿车体,所述主轴的一端与联轴器连接,所述联轴器与减速电机连接,所述主轴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挂轮和主动轮,所述车体的两侧均设有舵机,所述舵机与拨叉连接,所述拨叉位于轮体上侧。该轮履耦合机器人底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特点,且降低了悬挂系统的安装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131922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437884.3
申请日:2021-11-30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IPC: B29C64/112 , B29C64/20 , B29C64/227 , B33Y3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体固化打印的共享打印机系统,涉及打印机技术领域。该共享打印机系统包括:透光板、喷头、壳体、推板、步进电机、弹簧、第一曲柄、第二曲柄、底座,所述底座与第二曲柄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曲柄的另一端与第一曲柄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曲柄的另一端与壳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下方设有喷头,所述喷头位于透光板的上方,所述壳体的外侧设有弹簧,所述壳体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推板,所述推板与步进电机连接。该共享打印机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可打印多种硬化材料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404826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110727035.5
申请日:2021-06-29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IPC: F16H3/44 , F16H57/08 , F16H57/023 , F16D11/00 , F16D2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离合器功能的星轮传动机构,属于机械传动技术领域;包括第一转轴、惰轮转轴及第二转轴;第一转轴外侧套接第一齿轮,第二转轴外侧套接第二齿轮,惰轮转轴外侧套接惰轮;惰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外啮合连接;惰轮转轴与第一转轴间设有支架,惰轮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设有摇杆;惰轮转轴的一端外侧设有离合驱动装置;当离合驱动装置关闭时,摇杆与支架之间位置保持相对固定;当离合驱动装置启动时,其能够通过摇杆推动第二齿轮行星转动,直至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之间啮合互锁或者脱开啮合;当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之间啮合互锁时,传动机构中零部件的位置均能够保持相对静止。本发明具有传动可靠性好、能够减少构件数量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750716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84676.3
申请日:2022-11-24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IPC: F16H37/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摇摆楔块传动与不等模数交错传动的减速增扭装置,包括底板、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第一摇摆盘、第二摇摆盘和输出轴,在第一摇摆盘、第二摇摆盘的相对面上的对应位置都设有至少一组第一销钉、第二销钉和隔环,在第一摇摆盘、第二摇摆盘之间共同的设有楔块和弹簧条,每一组第一销钉、第二销钉和隔环对应一组楔块和弹簧条;第二轴承座的外侧设有蜗杆,蜗杆外侧连接不等模数蜗轮或斜齿轮。本发明的装置能实现低成本、高安全系数的效果,且效率更高。另外此结构的传动比不会影响紧凑程度。本发明具有高扭矩、低转速、传动比更大、可靠性更好、承载力更强的优点。本发明可用于特种车辆、航天器等重要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479259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936810.8
申请日:2021-08-16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IPC: B62D5/04
Abstract: 一种三自由度转向方法及系统,包括控制系统、车架、动力电机、转向轮组、驱动轮组;驱动轮组包括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差速器,动力电机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差速器输入轴,差速器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分别连接第一驱动轮轴和第二驱动轮轴;转向轮组包括第一转向轮、第二转向轮、第一转向电机、第二转向电机;第一转向轮轴通过联轴器连接第一转向电机输出轴,第二转向轮轴通过联轴器连接第二转向电机输出轴;控制系统通过pwm波调节动力电机、第一转向电机、第二转向电机的转速。本发明通过将动力电机作为主要动力输出,转向电机主要作为转向作用的布局,可以提高整体车辆的功率,从而提高整体车辆的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404826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727035.5
申请日:2021-06-29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IPC: F16H3/44 , F16H57/08 , F16H57/023 , F16D11/00 , F16D2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离合器功能的星轮传动机构,属于机械传动技术领域;包括第一转轴、惰轮转轴及第二转轴;第一转轴外侧套接第一齿轮,第二转轴外侧套接第二齿轮,惰轮转轴外侧套接惰轮;惰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外啮合连接;惰轮转轴与第一转轴间设有支架,惰轮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设有摇杆;惰轮转轴的一端外侧设有离合驱动装置;当离合驱动装置关闭时,摇杆与支架之间位置保持相对固定;当离合驱动装置启动时,其能够通过摇杆推动第二齿轮行星转动,直至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之间啮合互锁或者脱开啮合;当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之间啮合互锁时,传动机构中零部件的位置均能够保持相对静止。本发明具有传动可靠性好、能够减少构件数量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373585B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011277016.9
申请日:2020-11-16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履耦合式车轮。轮式运转,离合器套筒移动并分别与主轴和车轮内侧板啮合,驱转车轮内侧板,同时,离合器套筒通过第二拉索收紧并拉起前叉臂和后叉臂,履带被叉臂向内带动并被叉臂夹住,车轮内侧板与车轮外侧板露出,依靠两车轮侧板行走。履带式运转,离合器套筒移动并分别与主轴和车轮内侧板脱离啮合,同时,扭簧处于伸展状态,前叉臂和后叉臂被扭簧撑开,履带张紧,主轴转动并通过同步带将动力传输到两主动轮上,主动轮带动履带行走。本发明的轮履耦合式车轮将轮式车轮和履带式车轮相结合,结构上简单紧凑,可快速完成轮式和履带式行走的切换,以满足平整路面的高速移动需要和复杂地形下的通过性,适应性更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