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基自润滑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46071B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510186295.0

    申请日:2015-04-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基自润滑复合涂层,包括自基体金属表面起依次涂覆的热障过渡层、自润滑中间层和自润滑工作层;热障过渡层的组元成分质量比为83%~88%的混合物P、10%~15%的纳米Cr粉、2%Y2O3,混合物P的组元成分质量比包括45%~50%的氧化锆、12%~20%的氧化铝、2%~4%的氧化钯、26%~41%的Ni粉;自润滑中间层的组元成分质量比包括91%~98%的NiCrSiB‑401、2%~9%的碳纤维;自润滑工作层的组元成分质量比包括2%~8%的Cr、0.2%~5%的Y、0.3%~5%的Ce、0.2%~6%的Ta、余量为C。具有热障性能、自润滑性能、减摩降噪性能高等优点。

    一种3D打印机的辅助送料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584841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190162.1

    申请日:2016-12-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33Y30/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械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3D打印机的辅助送料装置,主要解决了3D打印机在送料方面的不足。所述3D打印机的辅助送料装置,包括底座、原料盘和传送机构;所述底座的两端分别设有原料盘和传送机构,原料盘通过主轴固定在底座的一端;底座的另一端设有传送机构;所述底座上还设有控制面板安装工位和打印机安装工位。所述传送机构包括滚轮支架,所述滚轮支架的上端设有滚轮。当3D打印机工作时,吐丝口上面的步进电机传动,带动原料盘转动,从而实现送料,提高了3D打印机的自动化程度。

    一种耐热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24497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610034616.X

    申请日:2016-01-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23/00 B22F9/04 B22F2009/041 C22C1/04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镁合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耐热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按照质量百分含量为5%≤Ti≤10%,其余为Mg的合金成分配比进行配料,将称量好的纯Mg粉和纯Ti粉放入球磨机内进行机械球磨,在纯度为99.99%以上的惰性气体的保护下,机械球磨时间80-100小时,机械球磨的球料比10:1-30:1,机械球磨的转速300-400转/分钟,机械球磨过程中惰性气体的压力为0.5-1MPa,球磨结束后,得到耐热镁合金。本发明的耐热镁合金,仅使用一种元素Ti,没有添加价格昂贵的稀土元素与晶须,合金的成本较低,而且保持了良好的耐热性能,在250℃及应力为30MPa条件下,其塑性变形率为0.2%-0.35%。Ti元素本身密度也很轻,仅为4.54g/cm3,而且Mg与Ti互不相溶,二者自身不会发生不稳定析出造成耐热性能的下降。

    一种制备纳米晶镁合金粉末固结成型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25119A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410503576.X

    申请日:2014-09-28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制备纳米晶镁合金粉末固结成型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采用原子数分数纯度高于99.5%的AZ31镁合金铸锭,99.5%是指原子数分数,在氢气氛围条件下对镁合金进行机械球磨,机械球磨的球料比10:1-20:1,机械球磨的转速350-400转/分,机械球磨过程中惰性气体的压力为0.8-1.5Mpa,制得晶粒尺寸小于25nm的镁合金粉末,然后将上述粉末放入铝包套内,在温度为300-350℃范围内,以挤压比为20:1-30:1的条件下进行真空包套挤压,最终获得晶粒尺寸为800nm左右,致密度在99%以上,室温拉伸强度和屈服强度均远高于普通AZ31镁合金材料。本发明采用真空包套热挤压的方法来固结成型镁合金粉末,既可以使晶粒尺寸控制在超细晶或纳米晶的范围内,也可以有效地解决氧化的问题。

    一种高层建筑内外平面和曲面玻璃清洁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07007194B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710362061.6

    申请日:2017-05-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层建筑内外平面和曲面玻璃清洁机器人,包括滚动装置、清洁装置和柔性导轨,所述的柔性导轨的两端分别设有清洁装置,两清洁装置之间设有滚动装置,所述的滚动装置和清洁装置的下端均设有毛刷,所述的滚动装置的壳体上设有电源,所述的电源通过电源线与柔性导轨两端的清洁装置相连,所述的清洁装置通过设在柔性导轨上的卡扣与柔性导轨相连。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具有智能化,自动化的特点,占据空间小,成本低廉,可以及时解决高层建筑内外侧平面或曲面玻璃的清洁问题,同时还具备适应各种复杂环境清洁工作的能力,具有极佳的开发潜力和应用背景,能解决当前机器人市场价格高,应用范围窄的不足问题。

    一种手动推进式搅拌器

    公开(公告)号:CN107138090A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710362056.5

    申请日:2017-05-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动推进式搅拌器,包括进料斗、凹形手柄、中空提杆、中空横梁、轴承、搅拌器主体和桶体,所述进料斗的下方设有凹形手柄、凹形手柄的下方设有中空提杆,中空提杆位于桶体内,所述的中空提杆的底端设有中空横梁,中空横梁的末端通过轴承与其下的搅拌器主体相连。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解决不同密度熔(溶)液的搅拌混合问题,能有效避免传统熔(溶)液配比问题中存在的不同密度熔(溶)液相互接触不均匀,产生成分偏析的问题,同时占据空间小,操作简便,能较好地处理实验过程中的熔(溶)液配比问题,节约实验开销,具有很好的普及应用前景。

    一种电动车刹车储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774769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327930.7

    申请日:2016-05-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车刹车储能装置,包括空心轴,依次套装于空心轴上的左齿轮盘、发条和右齿轮盘,以及套装于左齿轮盘、发条和右齿轮盘外的外刹车盘;空心轴内设有左拉杆和右拉杆,左拉杆通过钢丝与电动车的左刹车把相连,右拉杆通过钢丝与电动车的右刹车把相连;发条的外圈端头固定于左齿轮盘上,发条的内圈端头固定于右齿轮盘上;左齿轮盘和右齿轮盘的初始状态均与空心轴相啮合,左齿轮盘与左拉杆相连,右齿轮盘与右拉杆相连,外刹车盘的两端内圈分别设置有左齿和右齿。本发明提供的电动车刹车储能装置,结构简单,零部件成本低,易于批量生产,蓄能、释能均稳定可靠,且操作简单易行,尤其适用于电动车的刹车蓄能和起步释能。

    一种连续生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带式气氛烧结炉

    公开(公告)号:CN105129762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607178.7

    申请日:2015-09-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续生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带式气氛烧结炉,包括:炉体及支撑炉体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炉体内的贯通式炉膛、位于炉体侧面的进料口和出料口、设置于炉体侧面的滚轮式密封机构、穿过贯通式炉膛的带凹槽的板式输送带、位于出料口前端的冷却出料装置、连接贯通式炉膛的保护气体输入及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和温度控制装置;其中,贯通式炉膛被三道密封墙划分为四段工艺区间。本发明采用了带凹槽的整体式薄钢板作为输送带,可以实现连续式的生产;采用了独特的密封机构,不仅可以实现炉腔的密封,而且可以通过不同工作区间的气压差进一步降低高温工作区间的含氧量,改善材料的性能。

    一种真空脱氢烧结一体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942304A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510128897.0

    申请日:2015-08-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真空脱氢烧结一体化装置,包括:容纳待真空脱氢烧结的材料的烧结室,连接于烧结室的抽真空装置,连接于烧结室的加热控制装置;烧结室包括:壳体,置于壳体的材料进出口,置于壳体内侧的保温层。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镁合金粉末材料,实现真空脱氢与烧结一体化的装置,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可控性强、生产成本低、应用范围广且潜力大等优势。

    一种手动推进式搅拌器

    公开(公告)号:CN107138090B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申请号:CN201710362056.5

    申请日:2017-05-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动推进式搅拌器,包括进料斗、凹形手柄、中空提杆、中空横梁、轴承、搅拌器主体和桶体,所述进料斗的下方设有凹形手柄、凹形手柄的下方设有中空提杆,中空提杆位于桶体内,所述的中空提杆的底端设有中空横梁,中空横梁的末端通过轴承与其下的搅拌器主体相连。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解决不同密度熔(溶)液的搅拌混合问题,能有效避免传统熔(溶)液配比问题中存在的不同密度熔(溶)液相互接触不均匀,产生成分偏析的问题,同时占据空间小,操作简便,能较好地处理实验过程中的熔(溶)液配比问题,节约实验开销,具有很好的普及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