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109293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580071146.8
申请日:2015-12-28
IPC分类号: C10M169/06 , B62D5/04 , C10M107/02 , C10M115/08 , C10M143/00 , C10M159/00 , F16H1/16 , C10N30/00 , C10N30/06 , C10N40/04 , C10N50/10
CPC分类号: C10M143/04 , B62D5/0409 , C10M105/04 , C10M115/08 , C10M143/00 , C10M143/12 , C10M169/06 , C10M2203/024 , C10M2205/02 , C10M2205/022 , C10M2205/024 , C10M2205/028 , C10M2205/0285 , C10M2205/04 , C10M2205/06 , C10M2205/14 , C10M2205/18 , C10M2207/1256 , C10M2207/1265 , C10M2207/1285 , C10M2215/064 , C10M2215/1026 , C10M2219/044 , C10M2219/068 , C10N2210/01 , C10N2210/06 , C10N2220/021 , C10N2230/06 , C10N2230/74 , C10N2240/04 , C10N2240/06 , C10N2250/10 , F16H1/16 , F16H55/22 , F16H55/566 , F16H57/0464 , F16H57/0498 , F16H57/12
摘要: 通过本发明,提供一种树脂润滑用润滑脂组合物,其含有基础油、作为增稠剂的下述式(I)表示的二脲化合物和链状的烃系聚合物,且上述链状的烃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0~300000。R1‑NHCONH‑R2‑NHCONH‑R3(I)(式(I)中,R2表示碳原子数6~15的二价芳香族烃基。R1及R3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8~2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
公开(公告)号:CN107109293B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1580071146.8
申请日:2015-12-28
IPC分类号: C10M169/06 , B62D5/04 , C10M107/02 , C10M115/08 , C10M143/00 , C10M159/00 , F16H1/16 , C10N30/00 , C10N30/06 , C10N40/04 , C10N50/10
摘要: 通过本发明,提供一种树脂润滑用润滑脂组合物,其含有基础油、作为增稠剂的下述式(I)表示的二脲化合物和链状的烃系聚合物,且上述链状的烃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0~300000。R1‑NHCONH‑R2‑NHCONH‑R3(I)(式(I)中,R2表示碳原子数6~15的二价芳香族烃基。R1及R3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8~2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
公开(公告)号:CN104246304B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480001081.5
申请日:2014-02-24
申请人: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CPC分类号: B62D5/0409 , F16H55/06 , F16H55/22 , F16H57/0006 , F16H2055/065 , Y10T74/19907 , Y10T74/19921 , Y10T74/19953
摘要: 本发明的蜗轮的芯棒具有:形成有第一环状凹部的轴向一端面;以及形成有第二环状凹部的轴向另一端面。边沿部具有:第一内周部,其被固定在第一环状凹部;以及第二内周部,其被固定在第二环状凹部。第二环状凹部(13)的外周侧壁面以与第二环状凹部的底面垂直的方式从该底面延伸。第二环状凹部的深度被设定为0.1mm以上、且浇口厚的1/2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8603584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780011067.7
申请日:2017-02-15
申请人: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摘要: 关于将金属制部分与合成树脂制部分组合而成的蜗轮,提供一种实现轻量化的构造。通过将内侧轮盘元件(15a)与外侧轮盘元件(16a)组合来构成蜗轮(4a)。另外,其中的内侧轮盘元件(15a)包括:金属制且构成为圆环状的金属芯材(24);合成树脂制且构成为圆环状,并且包埋所述金属芯材(24)的外周部的树脂芯材(25)。另外,所述外侧轮盘元件(16a)为合成树脂制且构成为圆环状,在外周面具有蜗轮齿部(19a),且包埋所述树脂芯材(25)的外周部。
-
公开(公告)号:CN104246302B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480001078.3
申请日:2014-02-24
申请人: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CPC分类号: B62D5/0409 , F16H55/06 , F16H55/22 , F16H57/0006 , F16H2055/065 , Y10T74/19907 , Y10T74/19921 , Y10T74/19953
摘要: 本发明的蜗轮的芯骨具有:形成有第一环状凹部的轴向一端面;形成有第二环状凹部的轴向另一端面;以及形成在第一环状凹部的径向外侧区域的第三环状凹部。边沿部具有:固定在第一环状凹部的第一内周;固定在第二环状凹部的第二内周部;以及与第三环状凹部嵌合的凸部。
-
公开(公告)号:CN103261749B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280001654.5
申请日:2012-10-24
申请人: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CPC分类号: B62D5/0454 , B62D5/0409 , F16H55/06 , F16H55/22 , F16H2055/065 , Y10T74/19921
摘要: 本发明实现一种蜗轮的构造,该蜗轮的构造能够充分地增大毂部(11a)与齿轮部(12a)的结合部的强度,即使在应用于付与较大的辅助扭矩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情况下,也能确保充分的耐久性。将合成树脂制的齿轮部(12a)模制成形在金属制的毂部(11a)的外径侧端部。在毂部11a)的轴向一面侧设第一环状凹部(15),在轴向另一面侧设第二环状凹部(22)。并且,使构成齿轮部(12a)的合成树脂的一部分进入第一环状凹部(15)和第二环状凹部(22)的靠外径的部分,形成第一按压部(18)和第二按压部(23)。利用所述按压部(18、23)压紧毂部(11a)的外径侧端部,提高毂部(11a)与齿轮部(12a)的结合部的强度及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261749A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280001654.5
申请日:2012-10-24
申请人: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CPC分类号: B62D5/0454 , B62D5/0409 , F16H55/06 , F16H55/22 , F16H2055/065 , Y10T74/19921
摘要: 本发明实现一种蜗轮的构造,该蜗轮的构造能够充分地增大毂部(11a)与齿轮部(12a)的结合部的强度,即使在应用于付与较大的辅助扭矩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情况下,也能确保充分的耐久性。将合成树脂制的齿轮部(12a)模制成形在金属制的毂部(11a)的外径侧端部。在毂部(11a)的轴向一面侧设第一环状凹部(15),在轴向另一面侧设第二环状凹部(22)。并且,使构成齿轮部(12a)的合成树脂的一部分进入第一环状凹部(15)和第二环状凹部(22)的靠外径的部分,形成第一按压部(18)和第二按压部(23)。利用所述按压部(18、23)压紧毂部(11a)的外径侧端部,提高毂部(11a)与齿轮部(12a)的结合部的强度及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603583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780008950.0
申请日:2017-01-26
申请人: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摘要: 外侧轮盘元件(16a)构成为,以将内侧轮盘元件(15a)的表面中的、从构成第一环状凹部(22)的内表面的内径侧周面经过内侧轮盘元件(15a)的外周面直至构成第二环状凹部(38)的内表面的内径侧周面为止的连续范围、遍及全周地覆盖的方式,将内侧轮盘元件(15a)包埋。由此,实现容易确保合成树脂制的外侧轮盘元件的相对于内侧轮盘元件的保持力的构造。
-
公开(公告)号:CN108603582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780008945.X
申请日:2017-01-26
申请人: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摘要: 利用由合成树脂制且构成为圆环状、在外周面具有蜗轮齿部(19a)的外侧轮盘元件(16a),包埋由金属等构成为圆环状的内侧轮盘元件(15a)的径向外端部。将相对于蜗轮齿部(19a)和蜗杆齿部的啮合部在径向重叠的内侧轮盘元件(15a)的外周面设定为圆筒面部(24)。由此,实现了可抑制与蜗杆齿部啮合的蜗轮齿部的制造误差的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04246303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480001079.8
申请日:2014-02-24
申请人: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CPC分类号: B62D5/0409 , F16H55/06 , F16H55/22 , F16H57/0006 , F16H2055/065 , Y10T74/19907 , Y10T74/19921 , Y10T74/19953
摘要: 蜗轮的芯棒具有:形成有第一环状凹部的轴向一端面;以及形成有第二环状凹部的轴向另一端面。第二环状凹部的外周侧壁面具有:以与第二环状凹部的底面呈钝角的方式从该底面延伸的锥面;以及形成在锥面的径向外侧的第三环状凹部。第三环状凹部的截面形状是直角三角形,其两边为与第二环状凹部的底面平行的面、以及与第二环状凹部的底面垂直的面。边沿部具有:固定在第一环状凹部的第一内周部;以及固定在第二环状凹部的第二内周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