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迟眼蕈蚊活虫诱集及室内大量饲养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90909B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1810519888.8

    申请日:2018-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迟眼蕈蚊活虫诱集及室内大量饲养的方法,属于农业科研技术和昆虫养殖技术领域。本发明的诱集活虫方法是利用小花盆中埋入肥猪肉和秀珍菇的方法引诱迟眼蕈蚊雌成虫产卵,卵孵化获得大量幼虫作为初始试虫。简单易行,可轻松获得大量初始试虫。本发明的饲养方法是利用泥炭土作为饲养环境,秀珍菇作为饲料,饲养一个发育周期不用更换饲料和清理排泄物,省工省时,试验材料易得到,成本低,操作简单,且方便进行各种试验观察,可以避免后代的近亲繁殖,常年饲养不会导致种群因近亲繁殖而退化。各虫态成活率很高,80%以上的卵可发育为成虫。因此,本发明能够短时间内诱集到大量幼虫作为初始虫源且实现了迟眼蕈蚊的周年大量饲养。

    一种迟眼蕈蚊活虫诱集及室内大量饲养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90909A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810519888.8

    申请日:2018-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迟眼蕈蚊活虫诱集及室内大量饲养的方法,属于农业科研技术和昆虫养殖技术领域。本发明的诱集活虫方法是利用小花盆中埋入肥猪肉和秀珍菇的方法引诱迟眼蕈蚊雌成虫产卵,卵孵化获得大量幼虫作为初始试虫。简单易行,可轻松获得大量初始试虫。本发明的饲养方法是利用泥炭土作为饲养环境,秀珍菇作为饲料,饲养一个发育周期不用更换饲料和清理排泄物,省工省时,试验材料易得到,成本低,操作简单,且方便进行各种试验观察,可以避免后代的近亲繁殖,常年饲养不会导致种群因近亲繁殖而退化。各虫态成活率很高,80%以上的卵可发育为成虫。因此,本发明能够短时间内诱集到大量幼虫作为初始虫源且实现了迟眼蕈蚊的周年大量饲养。

    一种濒危孑遗树种水松种子组培苗瓶外生根培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38456B

    公开(公告)日:2017-12-26

    申请号:CN201510996132.9

    申请日:2015-12-22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濒危孑遗树种水松种子组培苗瓶外生根培养方法。将水松种子表面消毒后接种于MS培养基中,30d时50%种子发芽,取带1.5cm长下胚轴的无菌苗顶芽为外植体,在培养基I中进行丛生芽诱导,诱导率达80%,切下新生的顶芽和带侧芽芽段,在培养基II中进行继代培养,获得继代芽,继代增殖系数7.5,反复切下继代芽顶芽和芽段,在培养基II中增殖扩繁,获得大量增殖继代芽。单个切下4‑6cm长顶芽,用含有500mg.L‑1的α‑萘乙酸溶液进行速蘸处理后,移栽至穴盘中瓶外生根,盖上塑料穴盘盖保湿。生根处理60d后,生根率达64%,生根苗移栽至营养钵,移栽成活率达95%。本方法简便易行,可以使瓶内难生根树种水松成功完成组培快速繁殖,可应用于大规模工厂化生产濒危孑遗树种水松,解决了水松试管无性繁殖问题。

    一种麻楝蛀斑螟迷向防治技术

    公开(公告)号:CN104365597A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410591495.X

    申请日:2014-10-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麻楝蛀斑螟迷向防治技术,其特征在于,该麻楝蛀斑螟性信息素迷向丝是将麻楝蛀斑螟性信息素成分顺,反-9,12-十四碳烯乙酸酯、顺-9-十四碳烯乙酸酯和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注入外径为0.5-1.5mm,内径50-500微米,长度20-50cm的中空毛细管中,单根迷向丝所含有效成分为50-2000μg,悬挂于试验田中,每根相隔5-15米,可显著降低麻楝蛀斑螟交尾率,减轻麻楝蛀斑螟对红椿枝条树梢的侵害,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种窿缘桉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快速分离方法及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9265397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1237373.5

    申请日:2018-10-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窿缘桉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快速分离方法及用途,该方法包含:(1)将从窿缘桉内分离的内生真菌Lophiostoma sp.采用大米培养基进行固体发酵;(2)将发酵产物用甲醇冷浸提取,浓缩后水混悬,而后用石油醚萃取,减压浓缩得到石油醚层粗提物;(3)利用减压柱层析、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对石油醚层粗提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快速得到化合物A和化合物B。本发明的方法对窿缘桉内生真菌进行了固体发酵、快速分离和纯化,得到其次生代谢产物,为窿缘桉内生真菌及次生代谢产物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一种马尾松角胫象引诱剂

    公开(公告)号:CN108041036A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711431248.3

    申请日:2017-12-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尾松角胫象引诱剂,其特征在于,该马尾松角胫象引诱剂活性成分是由(+)‑α‑蒎烯,(‑)‑β‑蒎烯,乙醇,乙醛,三蒈烯组成,可将本发明的马尾松角胫象引诱剂装入到100毫升(ml)至150毫升(ml)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缓释瓶中制成诱芯,将诱芯设置于诱捕器上,可用于监测和预报马尾松角胫象的林间发生动态,评估其危害程度,指导其它防治措施适时进行,并同时诱杀马尾松角胫象成虫,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种珍稀濒危植物四药门花组织培养快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57246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016705.6

    申请日:2017-0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H4/008 A01H4/00 A01H4/0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珍稀濒危植物四药门花组织培养快繁方法,属于珍稀濒危植物组织培养快繁方法。该方法包括外植体灭菌处理、外植体启动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以及移栽等过程。本发明显著的优势在于运用1/4MS,添加KT或KT和6‑BA组合,诱导率达到100%。生根培养基通过添加活性炭后生根率达到了100%,添加IBA的培养基平均生根条数达到5.78条,植株生长健壮。运用本发明能够在短期内快速大量繁殖健壮四药门花,达到对珍稀濒危四药门花种群繁殖保育和工厂化生产的目的。本发明外植体灭菌以及初代培养的萌发率可达为51.06%,诱导率与生根率、移栽成活率均可达100%,且培养周期短,繁殖率高,可实现工厂化生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