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80750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411299578.1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IPC: G06T3/4038 , G06T7/00 , G06N3/0455 , G06T5/70 , G06N3/048 , G06N3/08 , G06V1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尺度特征转换的脑卒中虚拟DWI图像的生成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获取脑部的CT图像和DWI图像并配对,将配对的CT图像和DWI图像预处理,并生成样本集;构建转换模型,并将样本集中预处理后的CT图像和DWI图像输入至转换模型进行训练;将预处理后的目标CT图像输入至训练后的转换模型中,得到目标虚拟DWI图像。本发明通过将配对CT图像和DWI图像预处理,并对构建转换模型训练,通过转换模型的编码器提取目标CT图像的不同尺度特征图,并进行特征转换处理,在解码过程中,转换后的特征图与解码器的特征图逐层拼接,经过迭代得到目标虚拟DWI图像,可精确捕捉到CT图像中的病灶信息,生成更精确的DWI图像。
-
公开(公告)号:CN119338872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373569.2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像配准方法、模型训练方法、设备、介质及产品,属于医学图像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固定图像与待配准的浮动图像;将固定图像与浮动图像输入预训练的配准模型,得到浮动图像的目标形变结果,目标形变结果为固定图像的配准图像;其中,预训练的配准模型包括预训练的图像配准模块与预训练的图像后处理模块;预训练的图像配准模块用于对固定图像与浮动图像进行图像配准处理,得到网格采样参数;预训练的图像后处理模块用于确定浮动图像与网格采样参数对应的图像形变结果,并对图像形变结果进行图像后处理以得到目标形变结果,图像后处理包括去噪和/或图像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19180750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1299578.1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IPC: G06T3/4038 , G06T7/00 , G06N3/0455 , G06T5/70 , G06N3/048 , G06N3/08 , G06V1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尺度特征转换的脑卒中虚拟DWI图像的生成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获取脑部的CT图像和DWI图像并配对,将配对的CT图像和DWI图像预处理,并生成样本集;构建转换模型,并将样本集中预处理后的CT图像和DWI图像输入至转换模型进行训练;将预处理后的目标CT图像输入至训练后的转换模型中,得到目标虚拟DWI图像。本发明通过将配对CT图像和DWI图像预处理,并对构建转换模型训练,通过转换模型的编码器提取目标CT图像的不同尺度特征图,并进行特征转换处理,在解码过程中,转换后的特征图与解码器的特征图逐层拼接,经过迭代得到目标虚拟DWI图像,可精确捕捉到CT图像中的病灶信息,生成更精确的DWI图像。
-
公开(公告)号:CN120013880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066197.7
申请日:2025-01-1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学影像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DCT‑GAN多尺度融合的CT造影智能成像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预处理后的目标NCCT‑CTA图像数据集;基于目标NCCT‑CTA图像数据集按照预设比例进行划分,得到训练集、验证集;将训练集、验证集输入至基于DCT‑GAN多尺度融合的初始生成对抗网络中进行模型训练,训练过程中,由生成器生成虚拟CTA图像,由鉴别器对输入的原始CTA图像与虚拟CTA图像在图像域和经过离散余弦变换处理的频域上进行判别,并基于图像域与频域上的相似度差异,以及鉴别器在这两个域上的判别差异确定网络总体损失函数;将预处理后的实时NCCT图像输入至训练好的目标生成对抗网络中,以生成高质量、高分辨率的虚拟CTA图像。
-
公开(公告)号:CN119738756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765978.7
申请日:2024-12-0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IPC: G01R33/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体化氘氢双核磁共振线圈,包括:筒体和若干个单通道双频线圈,筒体为中空的筒状结构;若干个单通道双频线圈交叠布设并环绕铺设于筒体的外表面;每一个单通道双频线圈均包括线圈单元、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输入输出匹配电路和双频切换电路,其中,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串联连接于线圈单元上,双频切换电路并联连接于第二电容C2的两端,以实现线圈工作频率在氘核的磁共振频率和氢核的磁共振频率之间切换,输入输出匹配电路并联连接于第一电容C1的两端,以对应匹配两种线圈工作频率的输入输出。本申请通过同一套布线结构实现一体化氘核和氢核双频工作模式切换,避免了多个线圈重复定位和多结构嵌套产生的相互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221654664U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322954298.7
申请日:2023-11-0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少磁共振伪影的实验辅助装置,通过设置覆盖带,使得覆盖带与实验鼠的尾部的检测部位紧密贴合,尽可能减少空气与尾部组织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空气与组织交界产生的磁化伪影,保证局部磁场的均匀性;同时可使实验鼠的尾部位于线圈中心,减少磁共振检查过程中的运动伪影;通过设置固定带,可根据尾部的粗细来调整覆盖带的松紧,以保证覆盖带与实验鼠的尾部紧密贴合;当实验鼠的尾部及覆盖带一起塞入小鼠线圈内时,通过拉动两侧拉环可调整覆盖带的位置以及平整度,使实验鼠的尾部及覆盖带完好的充填线圈有效检测范围内,以提高实验鼠的尾部磁共振图像的质量和磁共振的检测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18651801U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21757282.6
申请日:2022-07-0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IPC: A61B5/05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减少颈肩部磁共振成像伪影的支撑装置,属于磁共振辅助用具领域,包括:弹性支撑件,用于支撑患者肩颈;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弹性带和连接件,弹性带一端与弹性支撑件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件与弹性支撑件可拆卸连接。该装置能够有效解决肩颈部磁共振成像过程中容易出现伪影的技术问题。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