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87153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579622.8
申请日:2024-05-1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IPC: G06T7/00 ,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V10/44 , G16H50/20 , G06N3/0455 , G06N3/08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AIS检测模型的配置方法、装置以及处理设备,用于在通过基于Encoder‑Decoder架构的检测模型来配置AIS检测模型的情况下,并具体以分析NCCT影像的所有切面来检测AIS病灶切面和AIS病人的患者级别诊断结果,实现2D切面级别的AIS检测效果和3D患者级别的AIS检测效果,充分利用两种检测任务之间的协同效应,通过同步训练提升两个任务的预测效能,更加适应真实应用场景,具有明显提升的高检测精度,由此可以满足高质量的AIS检测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511797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1092911.2
申请日:2022-09-0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易损斑块检测方法及相关设备,涉及医学鉴定领域,主要为解决目前缺少一种准确鉴定出血管壁图像中的易损斑块的方法的问题。该方法包括:基于至少两个试验样本的斑块特征通过平扫加增强3D HRMR‑VWI图像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基于传统模型与所述影像组学模型确定融合预测模型;基于所述融合预测模型确定目标样本的易损斑块。本发明用于易损斑块检测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9723021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510013400.4
申请日:2025-01-0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影像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共振波谱成像自动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历史不同脑疾病的历史影像学数据;基于历史影像学数据,构建病灶识别模块;对目标患者脑部横断位、矢状位、以及冠状位进行扫描,得到扫描结果;基于扫描结果、病灶识别模型,对扫描结果进行初步识别,确定目标患者脑部的病灶层面与区域;对病灶层面与区域采用模式识别方法识别,精准确定病灶实质中心;以病灶实质中心位单体素中心,以病灶实质中心以及病灶区域周围的正常组织位多体素进行扫描,实现磁共振波谱成像的定位,采用机器模型训练方式,能够加快病灶定位的速度,从而提高单体素和多体素波谱成像定位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251240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122671.5
申请日:2024-08-15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IPC: G06T7/11 , G06T7/12 , G06N3/089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斑块自监督分割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样本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图像并进行预处理;对预处理后的每张图像进行图像增强处理;构造自监督模型,并将图像增强处理后的所有图像输入至所述自监督模型进行自监督预训练;将自监督预训练后的所有自监督模型的参数迁移至下游的分割网络模型,并使用预先标记斑块标注的样本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图像对所述分割网络模型进行微调训练;将目标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图像输入至微调训练好的所述分割网络模型中进行分割,得到分割预测图。本发明无需依赖繁琐的手动标注流程,降低了人工标注所带来的成本和时间消耗,高效、可行,为医生提供了更准确、更便捷的斑块定位和评估工具。
-
公开(公告)号:CN118470041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579824.2
申请日:2024-05-1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IPC: G06T7/11 , G06V10/774 , G06V10/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平扫CT图像的急性脑缺血区域分割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包含急性脑缺血区域的平扫CT图像数据集,对所述平扫CT图像数据集进行数据预处理;基于预处理后的所述平扫CT图像数据集对多尺度卷积结合自注意力机制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完成的目标神经网络;基于训练完成的目标神经网络对待分割CT图像中的脑缺血区域进行分割。因此本发明能精确处理不同尺度形状的急性脑缺血区域,提升急性脑缺血区域的分割效果,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
公开(公告)号:CN115736882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244798.5
申请日:2022-10-1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IPC: A61B5/055 , A61B5/00 , G06T7/00 , G06V10/774 , G06V10/8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不以诊断为目的足月新生儿HIE辅助判断方法及相关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步骤:获取足月新生儿待判断对象;将所述足月新生儿待判断对象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采集所述足月新生儿待判断对象的多序列磁共振图像;对所述多序列磁共振图像进行预处理;对所述多序列磁共振图像进行深度特征提取以得到深度影像组学标签;根据所述深度影像组学标签和临床特征构建深度学习影像组学诺模图。本申请可以定量辅助判断足月新生儿HIE,可以提取放射科医生肉眼不可见的深度特征,改善目前临床上医生的主观判断,以增强判断效能,提高判断效率,同时对散在分布的多种类型病灶的新生儿HIE的自主判断也是一种创新尝试。
-
公开(公告)号:CN119180750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411299578.1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IPC: G06T3/4038 , G06T7/00 , G06N3/0455 , G06T5/70 , G06N3/048 , G06N3/08 , G06V1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尺度特征转换的脑卒中虚拟DWI图像的生成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获取脑部的CT图像和DWI图像并配对,将配对的CT图像和DWI图像预处理,并生成样本集;构建转换模型,并将样本集中预处理后的CT图像和DWI图像输入至转换模型进行训练;将预处理后的目标CT图像输入至训练后的转换模型中,得到目标虚拟DWI图像。本发明通过将配对CT图像和DWI图像预处理,并对构建转换模型训练,通过转换模型的编码器提取目标CT图像的不同尺度特征图,并进行特征转换处理,在解码过程中,转换后的特征图与解码器的特征图逐层拼接,经过迭代得到目标虚拟DWI图像,可精确捕捉到CT图像中的病灶信息,生成更精确的DWI图像。
-
公开(公告)号:CN119741255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597041.3
申请日:2024-11-1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共振成像检查智能辅助方法及相关设备。该方法包括:在患者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过程中提取检查获得的实时成像数据;通过预先训练得到的磁共振成像运动伪影识别模型对所述实时成像数据进行运动伪影识别;在确定识别到的成像运动伪影达到影响诊断的程度的情况下,中止扫描并生成患者配合提示消息。能够解决传统的磁共振成像检查过程中,包括检查过程中的患者配合不佳、剩余检查时长等的语音提示常由人工提示,存在着提示不及时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20013880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066197.7
申请日:2025-01-1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学影像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DCT‑GAN多尺度融合的CT造影智能成像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预处理后的目标NCCT‑CTA图像数据集;基于目标NCCT‑CTA图像数据集按照预设比例进行划分,得到训练集、验证集;将训练集、验证集输入至基于DCT‑GAN多尺度融合的初始生成对抗网络中进行模型训练,训练过程中,由生成器生成虚拟CTA图像,由鉴别器对输入的原始CTA图像与虚拟CTA图像在图像域和经过离散余弦变换处理的频域上进行判别,并基于图像域与频域上的相似度差异,以及鉴别器在这两个域上的判别差异确定网络总体损失函数;将预处理后的实时NCCT图像输入至训练好的目标生成对抗网络中,以生成高质量、高分辨率的虚拟CTA图像。
-
公开(公告)号:CN119738756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765978.7
申请日:2024-12-0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IPC: G01R33/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体化氘氢双核磁共振线圈,包括:筒体和若干个单通道双频线圈,筒体为中空的筒状结构;若干个单通道双频线圈交叠布设并环绕铺设于筒体的外表面;每一个单通道双频线圈均包括线圈单元、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输入输出匹配电路和双频切换电路,其中,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串联连接于线圈单元上,双频切换电路并联连接于第二电容C2的两端,以实现线圈工作频率在氘核的磁共振频率和氢核的磁共振频率之间切换,输入输出匹配电路并联连接于第一电容C1的两端,以对应匹配两种线圈工作频率的输入输出。本申请通过同一套布线结构实现一体化氘核和氢核双频工作模式切换,避免了多个线圈重复定位和多结构嵌套产生的相互影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