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611487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177166.1
申请日:2022-09-26
Applicant: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材料协同植物修复污泥中重金属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材料与污泥充分混合后均匀铺洒于平面上,随即在污泥表面播撒超积累植物种子,待超积累植物种子发芽生长;通过植物和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材料之间的协同作用去除和固定污泥中重金属。本发明采用的是一种绿色的修复方式,不仅对环境没有二次污染,同时能过做到原位修复,减少了其他经济上的损耗。本发明操作简单,效果良好,对环境友好,适用污泥中重金属的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5561200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201705.0
申请日:2022-09-2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N21/3577 , G01N15/10 , G01N1/28 , G01N1/34 , G01N1/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显微红外技术的混合垃圾填埋堆体中微塑料检测方法,属于新型污染物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取适量混合垃圾填埋堆体物料进行预处理;利用密度分离法将微塑料与大部分杂质分离,通过过滤获得富集含有微塑料的滤膜;将滤渣用无水乙醇转移至尖底离心管中;用玻璃胶头滴管吸取尖底离心管底部沉降的颗粒物,滴至装有正方形玻璃开孔片的镀金载玻片上;待无水乙醇全部挥发,卸下玻璃开孔片,将镀金载玻片上的颗粒物用显微红外光谱仪进行检测与鉴别,统计微塑料种类、丰度和尺寸分布。本发明中镀金载玻片具有极好的红外信号反射能力,对微塑料鉴别效果更好;具有微塑料识别率高、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298963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329175.0
申请日:2024-03-21
Applicant: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IPC: G16C20/70 , G06Q10/04 , G06Q50/26 , G06N3/0442 , G06N3/0455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阶跃序列的排水管网水质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准备排水管网水质预测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对数据进行预处理;(2)构建基于长短期记忆阶跃序列的排水管网水质预测模型,对城市排水管网的水质进行预测;(3)对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对模型参数进行设置,确保模型能够对排水管网的水质变化过程进行准确模拟;(4)对排水管网的水质变化过程进行模拟,对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评估;本发明可用于城市排水管网水质预测,提高排水管网水质的预测精度,对于改善城市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8297216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329176.5
申请日:2024-03-21
Applicant: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4 , G06Q50/26 , G06N3/0442 , G06N3/084 , G06N3/098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滚动分解法和深度学习算法集成的城市降雨径流污染预测方法,属于城市水系统类城市降雨径流污染预测,首先采用滚动分解方法将降雨径流序列数据分解成不同的子序列,然后依次对添加数据进行分解,排除未来数据,避免信息泄露,并采用递归神经网络对子序列进行建模和预测,最后对子序列的预测结果进行求和,得到降雨径流污染的预测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613447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210252135.1
申请日:2022-03-15
Applicant: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中和所需外部有机质固体废物输入量的计算方法,包括S1、将各处理单元直接排放的甲烷、一氧化二氮和电耗折算为二氧化碳排放的当量系数,并计算得到污水处理厂碳排放当量;S2、将污水处理厂光伏发电量、污水化学能利用节省电耗量、污水处理厂所需碳源量、精准曝气节省电耗量和污泥有机质发电量折算为二氧化碳排放的当量系数,并根据所得当量系数,计算得到污水处理厂碳减排当量;S3、根据污水处理厂碳排放当量和污水处理厂碳减排当量,计算污水处理厂碳中和所需当量;S4、利用绿地挖潜和外部有机质固废物质输入进行污水处理厂碳中和;S5、计算外部有机质固废物质输入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675347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310680805.4
申请日:2023-06-09
Applicant: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C02F3/32 , C02F101/16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湿地防堵塞同步脱氮除磷的方法,涉及污染物控制技术领域,首先,通过构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物理模型和建立不同级配的填料中微生物群落生长情况与进水中TN、TP、COD负荷数学模型;其次,采样分析人工湿地污水的污染物指标,根据人工湿地出水受纳水体的水质目标,计算SS、COD、TN、TP的污染物去除率范围;然后量化堵塞率等级,建立人工湿地堵塞风险数学模型;最后根据人工湿地堵塞风险等级,设计不同的污水前置处理设施。本发明可依据不同生活污水中不溶性物质含量变化情况,通过设置不溶性物质前置处置设施,降低人工湿地填料堵塞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7714100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530722.3
申请日:2023-11-16
Applicant: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无监督叠加集成的供水管网网络攻击检测与识别方法,包括:步骤(1):对供水管网进行水力模拟,得到管网正常工况下和网络攻击时各个传感器的实时监测数据;步骤(2):构建供水管网网络攻击实时检测与识别框架,该框架包含四个异常检测模块:(a)单点异常检测模块;(b)单点定性检测模块;(c)监测点自身序列检测模块;(d)监测点之间序列检测模块;步骤(3):准备训练和测试数据,对供水管网网络攻击实时检测与识别框架进行训练和测试,确定各个异常检测模块的阈值;步骤(4):利用供水管网网络攻击实时检测与识别框架对网络攻击进行检测和识别;本发明能够较好地识别网络攻击检测算法数据集中的所有攻击。
-
公开(公告)号:CN117216949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054010.9
申请日:2023-08-21
Applicant: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8/213 , G06F18/214 , G06N3/094 , G06F18/241 , G06F113/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跨传感器爆管定位域自适应方法,利用不同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对供水管网的爆管进行定位。首先对传感器进行优化布置,得到满足爆管检测要求的传感器布置方案。然后,对爆管进行模拟得到各个管道发生爆管的情况,并分别将不同传感器的监测数据作为爆管定位模型训练和测试数据。最后,利用不同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分别作为训练和测试数据对深度学习域自适应模型进行训练。该方法分别利用不同位置的传感器监测数据作为源域和目标域数据,有效解决了源域和目标域分布不一致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815900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831232.0
申请日:2023-07-06
Applicant: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E03F3/02 , G06F30/18 , G06F113/14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排放控制方法及其控制系统,污水排放控制方法包括:S1:获取目标污水管网拓扑结构;S2:确定目标污水管网拓扑结构的关键节点;S3:对关键节点布设监测点位;S4:获取监测点位的环境数据;S5:根据环境数据判断当前监测点位是否适合监测,若是进入S7;否则进入S6;S6:将当前监测点位的相邻监测点作为当前监测点位并返回S5;S7:在当前监测点位布设水位计;S8:获取水位计的液位数据;S9:根据液位数据,计算污水管管道内流量,得到计算结果;S10:判断计算结果是否达到阈值,若是,生成停止污水排放指令,否则,生成污水排放指令。本发明能够在获得准确的流量监测的情况下,进行污水排放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5043486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525405.1
申请日:2022-05-16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IPC: C02F3/30 , C02F3/34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改性沸石深度脱氮的方法,将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用溶剂溶解得到可生物降解聚合物溶液,生物降解聚合物溶液的与天然沸石混合搅拌后进行干化处理,得到表面覆载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多孔薄膜的改性沸石填料;改性沸石填料填充至生物滤池反应器,然后通入废水,通过控制生物滤池反应器运行时的溶解氧浓度、气水比、滤速和pH调控改性沸石填料使其表面形成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作用的生物膜并维持生物膜的厚度为0.3~0.8mm;反冲洗完成后重新通入废水。本发明可有效解决低C/N废水采用生物滤池或生物膜法深度脱氮处理过程中碳源不足的问题,克服了外加碳源有机物超标风险并提高系统总氮去除率,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