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600296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384261.1
申请日:2024-04-0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深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温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轻质抗氧化难熔中熵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中熵合金化学成分为aMo‑bTi‑cCr,a、b、c分别表示对应元素的原子百分比,30%≤a≤36%,32%≤b≤35%,32%≤c≤35%,a+b+c=100%。本发明提供的Mo‑Ti‑Cr难熔中熵合金,通过Ti元素降低合金密度,通过Cr元素提高合金高温抗氧化性能。所述合金相较于镍基高温合金密度更低,相较于现有的难熔高熵/中熵合金抗氧化性能更好,且克服了难熔合金体系灾难性氧化的共性问题;同时,本发明提供的Mo‑Ti‑Cr难熔中熵合金成分简单,未添加昂贵的稀有金属元素,成本较低。
-
公开(公告)号:CN116200685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211725871.0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深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铜锆基非晶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弥散内生核壳混杂双相增强非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弥散分布的核壳混杂双相增强非晶复合材料,其化学组成表达式为ZraCubAlcSndTae,其中,40≤a≤50,40≤b≤50,4≤c≤10,0.2≤d≤0.8,3.0≤e≤7.0;且a+b+c+d+e=100;该复合材料的基体为铜锆基非晶合金,其增强相为具有核壳结构的混杂双相。通过在合金材料中引入金属锡,同时基于金属熔体中脱合金反应设计复合工艺,制备得到均匀弥散富Ta相‑B2相核壳混杂双相结构增强非晶复合材料,显著提高了其机械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275067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70512.9
申请日:2023-03-15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深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多孔金属的制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金属熔体中的脱合金反应制备多孔钛粉的方法,其利用Cu‑Ti合金粉末中的Cu元素选择性溶解进入Mg熔体,发生脱合金反应,生成Mg‑Cu熔体,剩余Ti元素通过表面扩散形成孔隙状结构,然后用腐蚀液选择性腐蚀去除Mg‑Cu相,获得孔隙尺寸细小且分布均匀的多孔钛粉。本发明通过调整Cu‑Ti合金粉末中Cu/Ti的比例、脱合金反应的温度和时间、搅拌速度等,可调控多孔钛粉的孔隙结构,获得不同应用前景的多孔钛粉。本发明可制备球形度保持完好、孔隙率大、孔隙分布均匀且孔隙尺寸可达亚微米至微米级别的多孔钛粉,具有制备过程简单,易于进行生产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200685B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211725871.0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深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铜锆基非晶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弥散内生核壳混杂双相增强非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弥散分布的核壳混杂双相增强非晶复合材料,其化学组成表达式为ZraCubAlcSndTae,其中,40≤a≤50,40≤b≤50,4≤c≤10,0.2≤d≤0.8,3.0≤e≤7.0;且a+b+c+d+e=100;该复合材料的基体为铜锆基非晶合金,其增强相为具有核壳结构的混杂双相。通过在合金材料中引入金属锡,同时基于金属熔体中脱合金反应设计复合工艺,制备得到均匀弥散富Ta相‑B2相核壳混杂双相结构增强非晶复合材料,显著提高了其机械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28807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435086.X
申请日:2023-04-2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深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镁基非晶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尺度内生增强镁基非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的组成表达式为(Mg0.65Cu0.075Ni0.075Ag0.05Zn0.05Gd0.05Y0.05)100‑xFex,其中x表示原子比,且5≤x≤30;复合材料的基体为Mg‑Cu‑Ni‑Ag‑Zn‑Gd‑Y非晶合金;增强相为内生多孔Fe颗粒,增强相弥散分布于基体中。本发明通过Ni‑Fe固溶体预合金引入增强相,可制得断裂强度高、塑性形变大、增强相体积分数高、形态尺寸稳定的镁基非晶复合材料,具有工艺简单、制备镁基非晶复合材料的熔炼温度低、成本低等优点,可实现高效、节能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6288075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310435086.X
申请日:2023-04-2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深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镁基非晶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尺度内生增强镁基非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的组成表达式为(Mg0.65Cu0.075Ni0.075Ag0.05Zn0.05Gd0.05Y0.05)100‑xFex,其中x表示原子比,且5≤x≤30;复合材料的基体为Mg‑Cu‑Ni‑Ag‑Zn‑Gd‑Y非晶合金;增强相为内生多孔Fe颗粒,增强相弥散分布于基体中。本发明通过Ni‑Fe固溶体预合金引入增强相,可制得断裂强度高、塑性形变大、增强相体积分数高、形态尺寸稳定的镁基非晶复合材料,具有工艺简单、制备镁基非晶复合材料的熔炼温度低、成本低等优点,可实现高效、节能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8256793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384362.9
申请日:2024-04-0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深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温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Mo‑Ti‑Cr‑Si系难熔中熵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中熵合金由Mo、Ti、Cr和Si组成,按原子百分比计,Si的加入量为1%~3%;所述中熵合金中,Mo的加入量为32.4%~33%,Ti的加入量为32.3%~33%,Cr的加入量为32.3%~33%。本发明提供的Mo‑Ti‑Cr‑Si系难熔中熵合金,Ti元素可降低合金密度,Cr元素可提高合金高温抗氧化性能,加入少量Si元素可进一步促进钝化膜的生成,本发明合金相较于现有的一些难熔高熵/中熵合金抗氧化性能更好,且克服了难熔合金体系灾难性氧化的共性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913410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052628.4
申请日:2025-01-1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C22C30/00 , C22C1/05 , B22F10/28 , B22F10/64 , C22F1/02 , B22F9/04 , B33Y10/00 , B33Y40/20 , B33Y70/1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Co‑Cr‑Fe‑Ni系ODS高熵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金属基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所述Co‑Cr‑Fe‑Ni系ODS高熵合金经由Co‑Cr‑Fe‑Ni高熵预合金粉、Fe‑Y粉和TiO2粉组成的混合原料粉末通过SLM成形得到;所述原料中,Fe‑Y粉的配比为0.7~2.0wt.%,TiO2粉的配比为0.8~2.4wt.%,Co‑Cr‑Fe‑Ni高熵预合金粉的配比为95.6~98.5wt.%。本发明使用高熵预合金粉以及含Y预合金粉的增材制造,更快速、更高效地制备出了具有较理想微观组织的ODS高熵合金,有望在金属基复合材料领域特别是ODS合金领域取得广泛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921486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946490.3
申请日:2023-07-2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金属制备与成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金属制备的铸挤一体化成型装置及方法,以解决现有的热挤压工艺需要先对坯料预处理,影响挤压制件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的问题,其包括铸挤筒、热挤压模具、挤压组件和封堵组件,所述铸挤筒内部设置为两端贯通的铸挤腔,所述热挤压模具设置于所述铸挤筒的一端且开设有与所述铸挤腔连通的模孔,铸挤筒上开设有用于向铸挤腔内注入原料的浇注口,封堵组件用于在向所述铸挤腔内注入原料前封堵模孔,挤压组件用于推动铸挤腔内的原料向靠近模孔的一侧运动,该装置还包括用于抽取铸挤腔内的空气的真空组件。本申请具有挤压制件加工前无需对坯料进行预加工,提高了挤压制件的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850440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544902.6
申请日:2022-05-1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浙江万丰摩轮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铸造加工领域,公开了一种轮辐铸件模具、真空压铸成形系统及轮辐制造方法,该轮辐铸件模具包括模具型腔和浇注系统;模具型腔与轮辐形状匹配,模具型腔包括第一辐条铸腔、第二辐条铸腔以及环形辐缘铸腔;浇注系统包括主浇道、与主浇道相连通的横浇道、连通横浇道与辐缘铸腔的内浇道以及溢流槽,横浇道为劣弧形且设置于辐缘铸腔的外周,内浇道的数量等于第一辐条铸腔的数量,每条内浇道正对一个第一辐条铸腔,溢流槽设置于辐缘铸腔上远离横浇道一侧外缘。本发明提供一种从轮辐一端向另一端单向流动的浇注系统,便于在金属液充型过程中赶走和抽走型腔内的气体,提高型腔内的真空度,消除铸造气孔缺陷,有利于后续与轮辋的焊接工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