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72390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993896.8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B23K26/348 , B22F10/28 , B33Y10/00 , B23K26/7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增材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热源增等材复合制造方法及系统,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热源增等材复合制造方法,包括步骤:S1、大功率熔丝增材制造;S2、控温变形等材锻造;S3、小功率送粉补偿制造;S4、整体后处理。本发明通过小功率送粉增材补偿大功率熔丝增材重熔区域的调控方法,保留熔丝控温等材锻造的已变形区域,减小静态再结晶的后热输入,并对等材锻造表面进行精修,实现高效高精度高性能复合制造。本发明还提供配合该方法的成形系统,能解决现有增等材复合制造过程中存在的高性能等材大变形量余高低下与高效增材大热输入重熔严重的矛盾,有效抑制后热静态再结晶过程中晶粒的长大,成功实现细晶锻件的高效高精度增材复合制造。
-
公开(公告)号:CN113762366B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110973673.5
申请日:2021-08-2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6F18/2415 , G06F18/25 , G06N3/0464 , G06N3/0442 , G06N3/0455 , G06N3/084 , G06V20/40 , B29C64/386 , B29C64/393 , B33Y50/00 , B33Y5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材制造成形状态预测控制方法及系统,属于增材制造控制领域,方法包括:采集增材制造成形区域的视频数据并逐帧输入至预报模型;利用编码器对输入至预报模型中的各帧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后输出,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块对编码器输出进行序列预测,得到下一时段内的预测特征信息;利用分类器对预测特征信息进行分类,得到第一预报成形状态标签,利用解码器对预测特征信息进行重建,得到下一时段内的熔池图像,对熔池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得到第二预报成形状态标签;对第一预报成形状态标签和第二预报成形状态标签进行融合,得到最终预报成形状态标签以控制下一时段的增材制造策略。准确预测增材制造中各类质量问题,实现精准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7102885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286196.0
申请日:2023-10-0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微锻铣削复合超声冲振的增材制造系统及方法,涉及增材制造技术领域,包括增材制造平台、增材制造装置、超声冲击振动装置、微锻装置、铣削装置和五轴机床,五轴机床包括XYZ三轴模组,XYZ三轴模组上设置有安装部件和机床主轴,超声冲击振动装置包括连接部件和两个分别设置于连接部件左右两侧的超声冲击振动机构,增材制造装置、连接部件和微锻装置由前至后依次设置于安装部件上,两个超声冲击振动机构分别设置于增材制造装置后方的左右两侧,铣削装置能够拆卸地安装于机床主轴上,增材制造平台设置于五轴机床的转台上。该系统及方法提高了零件表面和侧壁的质量,提升了零件的组织性能,提高了零件制造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425626B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011183016.2
申请日:2020-10-2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増材制造相关技术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曲面悬臂结构定向能量沉积制造方法及产品。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S1获取待成形悬臂结构的切片层和填充轨迹,设定成形轮廓上的轮廓点和填充轨迹上的轨迹点的加工朝向;S2旋转待成形悬臂结构所在的母体模型,使得当前待加工的轮廓点或轨迹点的加工朝向为打印头的初始设定方向,即竖直向上方向,按照所述加工朝向依次对所述轮廓点和轨迹点进行打印,实现在成形轮廓的基础上进行轨迹填充,完成单个切片层的打印成形,逐层成形每个切片层即可获得所需的悬臂结构。通过本发明,实现悬臂结构的成形,成形过程打印头朝向变化平稳,成形质量和精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798735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110115024.1
申请日:2021-01-2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B21B1/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增等量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电渣重熔炉获得熔融金属;S2中间容器先保存流入的熔融金属,然后将其转移到结晶器中;S3结晶器将熔融金属降温至固液混合状态,从其出口流出具有所需截面的高温坯体;S4结晶器出口处设置一对或多对塑性成形工具,对出来的高温坯体进行塑性成形;S5卡盘将经过塑性成形的零件下端固定并缓慢下降;S6一个或多个点成形机对零件进行加工,并同步控制零件加工温度;S7卡盘降至适当位置,将成形零件从机架取出。以环筒件制造为例,本发明可实现环筒等形状零件的超短流程复合增等量一体成形及形性同步控制,组织性能更均匀,能显著降低成本并提高成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762366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0973673.5
申请日:2021-08-2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6K9/62 , G06N3/04 , G06N3/08 , B29C64/386 , B29C64/393 , B33Y50/00 , B33Y50/02 , G06K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材制造成形状态预测控制方法及系统,属于增材制造控制领域,方法包括:采集增材制造成形区域的视频数据并逐帧输入至预报模型;利用编码器对输入至预报模型中的各帧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后输出,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块对编码器输出进行序列预测,得到下一时段内的预测特征信息;利用分类器对预测特征信息进行分类,得到第一预报成形状态标签,利用解码器对预测特征信息进行重建,得到下一时段内的熔池图像,对熔池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得到第二预报成形状态标签;对第一预报成形状态标签和第二预报成形状态标签进行融合,得到最终预报成形状态标签以控制下一时段的增材制造策略。准确预测增材制造中各类质量问题,实现精准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2658485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11471667.1
申请日:2020-12-1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B23K26/348 , B23K26/082 , B23K26/7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増材制造相关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激光‑电弧多枪协同增材制造飞机承力框的方法及产品。该飞机承力框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S1对于飞机承力框的几何模型,将其分割为三层,包括中间的板状结构和上下两层加强结构,规划于上下两层加强结构的成形轨迹;S2选取成型基板作为中间的板状结构,采用夹具将基板固定,采用多组激光‑电弧协同复合増材制造成形上表面和下表面,以此在基板的上下表面获得加强结构;S3将基板以及夹具一同进行固溶‑时效热处理,然后退火,拆除夹具,机加工,以此获得所需的飞机承力框。通过该发明,实现飞机承力框的成形,成形精度和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243927B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1910577368.7
申请日:2019-06-2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增材制造缺陷检测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电磁超声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其包括控制子系统、发射子系统、接收子系统和数据处理子系统,控制子系统包括实现通信的上位机和主控模块,发射子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高功率脉冲发生模块和脉冲源发射探头;检测时,上位机将外部的检测指令传输至主控模块中,主控模块根据检测指令控制高功率脉冲发生模块产生由多路Marx电路衰减型脉冲合成的脉冲串,脉冲串被脉冲源发射探头接收并发射至待测试件,以在待测试件内部产生电磁超声波,电磁超声波被接收子系统接收并送入数据处理子系统中,然后经主控模块传输回上位机。本发明可实现增材制造过程中工件的非接触式检测,具有检测精度高、检测频率多样、检测深度大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951399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760750.4
申请日:2020-07-3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増材制造相关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増减材制造中基于体素曲面距离场的轨迹规划方法。该方法包括:S1对于待加工对象的底座上表面体素化,与底座上表面相交的体素形成体素曲面;S2根据待成形对象预设初始加工曲线,初始加工曲线与体素曲面相交形成初始体素曲线;S3计算体素曲面上所有体素与初始体素曲线的距离值,距离值相同且相邻的体素形成等值体素曲线;S4计算等值体素曲线上所有体素对应的当前距离值;S5选取目标体素,利用该目标体素形成等值线,该等值线即为该加工对象表面的增材或减材加工轨迹。通过本发明,实现加工轨迹的基于等值线距离场规划,规划路径准确,加工精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007142A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911314260.5
申请日:2019-12-1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增材制造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电磁辅助在线微观组织检测及调控系统及方法,其包括成形装置、检测装置、调控装置和基板,成形装置、检测装置和调控装置均位于基板上方,检测装置和调控装置相连,调控装置包括电磁冲击调控单元和电磁搅拌调控单元;工作时,成形装置在基板上逐层成形工件,检测装置对已成形区域微观组织进行实时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传输给调控装置,进而根据检测结果采用电磁冲击调控单元对刚成形的熔凝微区进行电磁冲击,或采用电磁搅拌调控单元对熔池进行电磁搅拌以调控工件微观组织。本发明能够在成形过程中控制晶粒尺寸并减少气孔、未熔合等缺陷,并具有调控闭环、稳定、针对性强的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