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制的宽度补偿自调节方法及相关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7531844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403387.0

    申请日:2023-10-26

    IPC分类号: B21B37/2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轧制的宽度补偿自调节方法及相关设备,涉及轧制自适应领域,主要为解决轧制的宽度补偿调节过于依赖人工,不够智能化的问题。该方法包括:基于精轧机轧制的参考板坯的宽度余量制定宽度余量上限和宽度余量下限;基于所述宽度余量上限确定宽度补偿下限;基于所述宽度余量下限确定宽度补偿上限;基于所述宽度补偿上限和所述宽度补偿下限调节粗轧预计算模型的宽度补偿。本发明用于轧制的宽度补偿自调节过程。

    一种轧件剪切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4406001B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210093794.5

    申请日:2022-01-26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轧件剪切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首先获取目标轧件的实际尺寸数据,以及目标轧件厚度方向的正投影轮廓数据,接着对正投影轮廓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目标轧件的轮廓曲线,并根据实际尺寸数据以及正投影轮廓数据,确定出轮廓曲线的比例。相较于现有技术,直接将轧件端部到飞剪剪切线之间的部分进行剪切,导致现有的剪切过程精度不高。本发明实施例根据轮廓曲线确定出目标轧件待剪切区域的正投影面积,利用实际尺寸数据和正投影面积,得到用于剪切目标轧件的实际剪切长度,并最终根据实际剪切长度,控制目标轧件的剪切过程,能够减轻轧件被剪切过多或过少的情况,有效提高了剪切轧件时的准确度。

    一种板卷箱应用于硅钢生产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000777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1059662.1

    申请日:2023-08-22

    IPC分类号: B21B37/00 B21B1/22 B21B15/00

    摘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板卷箱应用于硅钢生产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对硅钢中间坯进行卷取,对第一托卷辊的超前率进行调整;控制第一托卷辊和第二托卷辊下降至第一预设高度;当所述硅钢中间坯的头部超出所述板卷箱预设距离,且开卷臂相对于开卷位提升20°时,控制第一托卷辊提升至第二预设高度,控制第二托卷辊提升至第三预设高度;当精轧机组的第一机架对所述硅钢中间坯进行咬钢时,控制第一托卷辊和第二托卷辊下降至第一预设高度。本申请提出的方案在通过板卷箱对硅钢中间坯进行卷取和开卷的过程中,对第一托卷辊的超前率进行调整,对第一托卷辊和第二托卷辊的高度以及稳定器开口度进行调整,确保硅钢中间坯可以顺利进行卷取和开卷。

    降低板卷箱双尾故障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6673341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540463.6

    申请日:2023-05-13

    IPC分类号: B21B37/00

    摘要: 本申请涉及轧钢技术领域,揭示了一种降低板卷箱双尾故障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连铸坯的钢种硬度、连铸坯长度、连铸坯宽度和连铸坯厚度;获取中间坯的中间坯宽度和中间坯厚度;基于所述连铸坯宽度和所述中间坯宽度,确定中间坯钢卷的初始钢卷长度;基于所述初始钢卷长度,确定所述中间坯钢卷的初始卷径;通过所述板卷箱对所述中间坯钢卷进行开卷处理,并获取所述中间坯钢卷的开卷卷径,所述开卷卷径为所述中间坯钢卷的剩余卷径;基于所述中间坯厚度和所述开卷卷径,控制所述板卷箱的开尾销插入中间坯钢卷的卷眼。本申请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可以精准确定开尾销的插入时刻,减少因开尾销插入时刻不准确造成的开卷双尾故障。

    立辊轧机及其控制方法、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578974B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110858316.4

    申请日:2021-07-28

    IPC分类号: B21B37/00 B21B37/2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了一种立辊轧机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立辊轧机的主电机的转矩限幅值和立辊的过载轧制力;在立辊带载后,获取立辊主传动转矩,以及立辊负载转矩和立辊轧制力;在立辊带载后、平辊带载前,若立辊主传动转矩小于主电机的转矩限幅值,当立辊负载转矩增加时,降低立辊的转速,当立辊负载转矩降低时,增加立辊的转速;在立辊带载后、平辊带载前,若立辊轧制力大于等于过载轧制力,降低立辊的转速,并同步降低平辊的转速;上述控制方法能够在保证设备稳定运行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立辊的最大减宽量和有效减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