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206614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0831875.5
申请日:2023-07-0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轻量化柔性高导热石墨烯导热索的制备方法,所述导热索柔性段由多层高导热石墨烯薄膜及保护性铜箔组成,导热索两端为柔性段与导热金属接头的钎焊结构。1)采用银铜钛钎料箔包覆多层石墨烯薄膜叠层两端钎焊区域并在其顶层和底层各置一层保护性铜箔,装配好后置于真空钎焊炉内,加热到银铜钛钎料钎焊温度,得到完整导热索柔性段;2)对导热金属接头进行预处理;3)将导热索柔性段与导热金属接头填充锡基钎料,装配好后置于真空钎焊炉内,加热到锡基钎料钎焊温度,得到完整的导热索。本发明石墨烯导热索采用二次钎焊的方法,显著降低了接头热应力,减少装配时间以及提高成品率,整体结合强度提高,隔振性强,产品可靠性更高,使用寿命更长。
-
公开(公告)号:CN113959144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164824.9
申请日:2021-09-30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间用均温隔热承载一体化装置,将样品装载与均温功能一体集成,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可适应空间环境及单点冷源。该装置包括:箱体以及设在箱体开口处的门板;箱体包括:内胆、门板口框、箱体外壳和箱体复合隔热层;内胆安装在箱体外壳内部,内胆由平板热管拼接而成;门板口框设置在内胆以及箱体外壳的开口处,用于连接内胆与箱体外壳,从而使箱体外壳与内胆之间形成封闭腔体;箱体复合隔热层设置在箱体外壳与内胆之间的封闭腔体内;门板包括:门板外壳和门板复合隔热层;门板外壳内部具有中空的封闭腔体,门板复合隔热层设置在门板外壳的封闭腔体内。
-
公开(公告)号:CN110736551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1911116281.6
申请日:2019-11-15
Applicant: 启东中科光电遥感中心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气液两相回流控温的面源黑体辐射源,所述面源黑体辐射源包括大面源黑体、支撑底板、气液两相回流装置以及支撑架构,所述大面源黑体、支撑底板和气液两相回流装置均通过支撑架构支撑,所述大面源黑体通过支撑底板支撑,所述气液两相回流装置位于支撑底板之下。本发明所述的基于气液两相回流控温的面源黑体辐射源,具有高发射率,大面源等特点,通过气液两相回流控温使大面源黑体辐射源不受野外环境限制实现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精准控温,保证了大面源黑体辐射源温度的稳定性和均匀性,能满足高光谱及红外载荷高精度外场辐射定标对于高发射率、高均匀性标准测试目标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206614B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0831875.5
申请日:2023-07-0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轻量化柔性高导热石墨烯导热索的制备方法,所述导热索柔性段由多层高导热石墨烯薄膜及保护性铜箔组成,导热索两端为柔性段与导热金属接头的钎焊结构。1)采用银铜钛钎料箔包覆多层石墨烯薄膜叠层两端钎焊区域并在其顶层和底层各置一层保护性铜箔,装配好后置于真空钎焊炉内,加热到银铜钛钎料钎焊温度,得到完整导热索柔性段;2)对导热金属接头进行预处理;3)将导热索柔性段与导热金属接头填充锡基钎料,装配好后置于真空钎焊炉内,加热到锡基钎料钎焊温度,得到完整的导热索。本发明石墨烯导热索采用二次钎焊的方法,显著降低了接头热应力,减少装配时间以及提高成品率,整体结合强度提高,隔振性强,产品可靠性更高,使用寿命更长。
-
公开(公告)号:CN113959144B
公开(公告)日:2023-02-17
申请号:CN202111164824.9
申请日:2021-09-30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间用均温隔热承载一体化装置,将样品装载与均温功能一体集成,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可适应空间环境及单点冷源。该装置包括:箱体以及设在箱体开口处的门板;箱体包括:内胆、门板口框、箱体外壳和箱体复合隔热层;内胆安装在箱体外壳内部,内胆由平板热管拼接而成;门板口框设置在内胆以及箱体外壳的开口处,用于连接内胆与箱体外壳,从而使箱体外壳与内胆之间形成封闭腔体;箱体复合隔热层设置在箱体外壳与内胆之间的封闭腔体内;门板包括:门板外壳和门板复合隔热层;门板外壳内部具有中空的封闭腔体,门板复合隔热层设置在门板外壳的封闭腔体内。
-
公开(公告)号:CN105319237B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510757187.4
申请日:2015-11-09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1N25/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天器热控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轨热控涂层测量装置。热控涂层辐射参数在轨测量装置,它包括:杯身(1)、杯身加热片(2)、杯身热敏电阻(3)、杯身隔热组件(4)、敏感片(5)、敏感片加热片(6)、敏感片热敏电阻(7)、敏感片隔热组件(8)、敏感片接地组件(9)、沉头聚酰亚胺螺钉(10)、聚酰亚胺隔热垫(11)、电连接器沉头螺钉(12)、电连接器(13)、电连接器聚酰亚胺隔热垫(14);本发明采用扁平式构型,杯身具有良好的等温性;杯身与敏感片连接关系简单,简化传热路径,可有效控制漏热;敏感片尺寸增大,降低了漏热和测量引起的相对误差,提高了测量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885430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928244.6
申请日:2024-12-25
Applicant: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6F30/15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心增益式渐开线热管设计方法,包括:优化平台构型及热源分布,确定热源与旋转平台的旋转中心之间为最远距离;优化热管构型、布局,控制热管距旋转中心的距离由热端至冷端呈渐变递减趋势,且控制旋转加速度对热管的作用力始终沿液体回流方向;优化热管构型、布局,控制热管沿气泡成核点至初始液面位置为直线段;计算工作转速下,热管由加速度引起的工质压差与热管毛细力压差的比例;评估热管指标是否符合任务需求。本发明,能够提升热管的极限传热能力,降低旋转加速度对热管启动的影响,满足卫星旋转平台高热耗设备的温度控制需求,同时还提出了渐开线热管性能的地面验证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7877634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637628.8
申请日:2023-12-01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16C60/00 , G16C20/30 , G06F30/20 , G06T17/00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隔热材料宽温区热导率等效拟合方法,涉及航空航天技术领域,能够获取高精度的隔热材料热导率随温度变化等效曲线,本方法通过:建立隔热材料应用仿真分析模型,获得隔热材料实际测试温度区间,选取典型温度值进行热导率测试,通过对测试结果进行迭代后处理及补充测试,获得精度满足实际使用需求的热导率随温度变化等效曲线,能够有效避免现有办法中通过经验获得相应的温度区间与计算获取热导率导致的精度不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008386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124399.4
申请日:2021-01-29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1J5/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度均匀性面源黑体控温结构。本发明面源黑体结构采用黑体和温控冷板一体化设计,黑体内部设计有两相工质流道,流道内两相工质直接作用于黑体,消除了温控冷板与黑体间的接触热阻,有效减小了两相工质与黑体间的换热温差,增强了两相工质对于黑体表面的温度调节能力。两相工质流道由多条平行微型槽道并联组成,均匀分布在黑体内部,使得两相工质在黑体内部均匀分配,两相工质在黑体内部发生流动沸腾,换热系数较单相回路高一个数量级,温度控制能力强,且控温范围大、稳定性好、精度高。同时,采用嵌入接触式测温测量黑体表面温度,避免环境干扰,测温精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790587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529726.X
申请日:2023-11-16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H01L31/0216 , H01L31/052 , H01L31/04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满足高精度控温要求的卫星太阳能电池板及其设计方法,能够解决需要高精度高稳定性控温的卫星不能使用主动控制手段,且传统被动控制手段有着诸多限制的困境,帮助卫星实现在不引发其他噪声的情况下完成对99%的太阳辐射的屏蔽。该卫星太阳能电池板包括:工作单元和隔热单元;所述工作单元为多层结构,包括:由太阳能电池片和高反射率材料层共同构成的太阳能电池板发电层、蜂窝板和基板A;所述太阳能电池片和高反射率材料层表面均设置有隔热涂层;太阳能电池板发电层后表面依次设置蜂窝板和基板A;所述基板A后方设置碳纤维蒙皮,通过所述碳纤维蒙皮连接工作单元和隔热单元。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