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187596B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2010028225.3
申请日:2020-01-1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相变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热能管理系统的金属‑有机骨架复合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包括功能化改性的配体和金属离子的原料制备功能化改性的金属‑有机骨架;所述功能化改性的配体由包括有机配体和1,3,5‑苯三甲酰氯的原料制得;所述有机配体包括:4‑氨基‑苯甲酸的功能化取代物;所述功能化包括:氨基化、烷化或氟化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配体为4,4’,4”‑[1,3,5‑benzenetriyltris(carbonylimino)]‑trisbenzoic acid。通过功能化改性对金属‑有机骨架的孔道的化学性质进行调控,获得的功能化改性的金属‑有机骨架,作为载体材料时,对相变芯材的负载量更高,制得的复合相变材料的热传输性能更优,相变潜热更高,稳定性更好,具有优异的热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957634B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710122714.3
申请日:2017-03-03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石墨烯介孔碳基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纳米复合材料和复合相变材料领域。本发明首先制备一种石墨烯介孔碳载体,通过构筑该多级结构,降低石墨烯与其外面包裹的多孔颗粒之间的界面热阻,同时提升石墨烯在复合物中的分散性,在保证高负载量的前提下提升复合相变材料的热导率;然后采用溶液浸渍法,将可溶性的相变芯材配制成溶液,将制备的石墨烯介孔碳材料分散于配制好的相变芯材溶液中,将相变芯材吸附限制在介孔材料的孔道之中,干燥后得到石墨烯介孔碳基复合相变材料。所制备的石墨烯介孔碳基复合相变材料,热导率高、芯材选择多样化,能够有效提升复合相变材料的传热能力。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复合相变材料传热性能优异、循环稳定性好、耐化学腐蚀。
-
公开(公告)号:CN101788848A
公开(公告)日:2010-07-28
申请号:CN200910093127.1
申请日:2009-09-2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6F3/01
Abstract: 用于视线追踪系统的眼部特征参数检测方法,属于人机交互领域,特别涉及人机交互系统中生物特征检测。此方法主要用来提高瞳孔定位的精度。针对瞳孔运动造成的差分图像瞳孔区域不全,通过迭代扩展的方式还原瞳孔区域,提高了瞳孔定位的精度。针对角膜反射区域边界的不确定性,通过多次分割的方式计算质心,减小了模糊的边界区域对质心结果的影响。针对头部随机运动造成的阈值分割法瞳孔定位错误,利用瞳孔的历史信息,在上一时刻瞳孔附近进行特征提取,提高了瞳孔定位鲁棒性。建立了一个多特征参数提取的流程。实验结果验证了本发明方法的有效性。在人机交互和疾病诊断两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助残,虚拟现实,认知障碍诊断,人因分析等。
-
公开(公告)号:CN101788848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0910093127.1
申请日:2009-09-2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6F3/01
Abstract: 用于视线追踪系统的眼部特征参数检测方法,属于人机交互领域,特别涉及人机交互系统中生物特征检测。此方法主要用来提高瞳孔定位的精度。针对瞳孔运动造成的差分图像瞳孔区域不全,通过迭代扩展的方式还原瞳孔区域,提高了瞳孔定位的精度。针对角膜反射区域边界的不确定性,通过多次分割的方式计算质心,减小了模糊的边界区域对质心结果的影响。针对头部随机运动造成的阈值分割法瞳孔定位错误,利用瞳孔的历史信息,在上一时刻瞳孔附近进行特征提取,提高了瞳孔定位鲁棒性。建立了一个多特征参数提取的流程。实验结果验证了本发明方法的有效性。在人机交互和疾病诊断两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助残,虚拟现实,认知障碍诊断,人因分析等。
-
公开(公告)号:CN108251072B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1810179572.9
申请日:2018-03-05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09K5/06
Abstract: 一种液态金属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定型复合相变材料领域。先将不同比例的水溶性金属盐,碳纳米管和聚偏氟乙烯原料混合均匀,置于特定形状的模具中烘干,最后在热水中溶解里面的金属盐得到特定形状的柔性碳纳米管海绵。采用熔融浸渍法将制备的碳纳米管海绵载体材料和液态金属同时置于真空环境下,选择合适的温度将液态金属芯材熔融,在真空环境下利用碳纳米管海绵载体材料的孔道将液态金属芯材吸附限制在孔道之中,然后冷却得到液态金属复合相变材料。本发明可实现不同温度范围的CPU高效散热;通过改变原料种类及比例实现孔道结构的可控制备;封装的定型复合相变材料能解决液态金属自由流动造成的电子元件线路短路问题,同时也可满足动态的柔性电子元件散热。
-
公开(公告)号:CN111187596A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2010028225.3
申请日:2020-01-1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相变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热能管理系统的金属-有机骨架复合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包括功能化改性的配体和金属离子的原料制备功能化改性的金属-有机骨架;所述功能化改性的配体由包括有机配体和1,3,5-苯三甲酰氯的原料制得;所述有机配体包括:4-氨基-苯甲酸的功能化取代物;所述功能化包括:氨基化、烷化或氟化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配体为4,4’,4”-[1,3,5-benzenetriyltris(carbonylimino)]-trisbenzoic acid。通过功能化改性对金属-有机骨架的孔道的化学性质进行调控,获得的功能化改性的金属-有机骨架,作为载体材料时,对相变芯材的负载量更高,制得的复合相变材料的热传输性能更优,相变潜热更高,稳定性更好,具有优异的热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957634A
公开(公告)日:2017-07-18
申请号:CN201710122714.3
申请日:2017-03-03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石墨烯介孔碳基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纳米复合材料和复合相变材料领域。本发明首先制备一种石墨烯介孔碳载体,通过构筑该多级结构,降低石墨烯与其外面包裹的多孔颗粒之间的界面热阻,同时提升石墨烯在复合物中的分散性,在保证高负载量的前提下提升复合相变材料的热导率;然后采用溶液浸渍法,将可溶性的相变芯材配制成溶液,将制备的石墨烯介孔碳材料分散于配制好的相变芯材溶液中,将相变芯材吸附限制在介孔材料的孔道之中,干燥后得到石墨烯介孔碳基复合相变材料。所制备的石墨烯介孔碳基复合相变材料,热导率高、芯材选择多样化,能够有效提升复合相变材料的传热能力。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复合相变材料传热性能优异、循环稳定性好、耐化学腐蚀。
-
公开(公告)号:CN118692666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499772.8
申请日:2024-04-2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饮食行为的体检异常结果预测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获取饮食行为数据;将饮食行为数据处理为多元时间序列数据,构建缺失值填补模型,训练缺失值填补模型;对多元时间序列数据的缺失值进行填补,输出填补数据;获取目标人员的体检数据,提取体检数据中的异常结果数据;对填补数据进行预处理形成体检异常结果预测数据,构建并训练体检异常结果预测模型;将体检异常结果预测数据输入至训练后的体检异常结果预测模型,输出体检异常预测结果。通过本发明,员工不仅能了解到自身健康状况,也能为其提供相关的健康建议,帮助其调整饮食习惯,降低患病风险,改善整体健康水平,帮助企业改进食堂的菜品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7304882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257778.6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顺德创新学院
IPC: C09K5/06 , A41D31/04 , A41D13/00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相变凝胶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机水合盐相变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合应用。无机水合盐相变凝胶材料包括如下质量分数的原料:相变材料20~80%、成核剂1%~5%,增稠剂3%~8%,甘油10~20%,水5~50%,硅藻土3%~8%。本发明通过加入少量甘油有效解决了水凝胶不均匀的问题,同时也通过高温加热解决了凝胶搅拌过程中带入的气泡问题,同时也通过负载硅藻土解决了水合盐析出的问题,而且制备得到的无机水合盐相变凝胶材料相变潜热可达到150J/g左右,保冷时间可达2~3小时左右,其高潜热及保冷效果可以有效解决高温酷暑等工作人群的工作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08624295B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1810662634.1
申请日:2018-06-25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复合材料和复合相变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孔碳基电热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以MOFs@MOFs为模板,采用原位合成的方法在含有催化金属元素(如Co,Fe,Ni)的金属有机骨架上包覆另一种金属有机骨架,通过高温煅烧的方式制备出三维碳纳米管贯穿多孔碳载体,以更好的匹配所要负载的相变芯材。所制备的复合相变材料有效的防止泄露问题,同时可有效改善有机相变材料的电导率能低的缺点,具有高电热转换效率、高循环稳定性和芯材选择范围广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