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174656A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2010032082.3
申请日:2020-01-13
Applicant: 北京理工艾尔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
IPC: F42D5/0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防爆排爆处置平台,包括驱动系统、智能车底盘系统、柔性防爆桶、机械臂系统、控制系统、电池系统、远程遥控系统及传感器;柔性防爆桶、机械臂系统、控制系统、电池系统均安装在智能车底盘系统上,处置人员利用远程遥控系统标记疑似爆炸物,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所述驱动系统带动智能车底盘系统平移和转向到标记地,同时基于传感器采集到的疑似爆炸物特征信息控制机械臂系统抓取疑似爆炸物并放入柔性防爆桶内。本发明防护小当量,先防护后处置,能够防火防二次伤害。
-
公开(公告)号:CN118147917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097838.0
申请日:2024-01-24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 北京理工大学
IPC: D06M11/79 , D06M15/53 , D06M101/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剪切增稠改性纤维增强防破片性能的排爆服材料,涉及排爆服材料技术领域。包括:剪切增稠液和纤维层,剪切增稠液采用固废基改性作为分散相,形成非牛顿流体,呈现固液悬浮液,具有优异的剪切增稠功能;纤维层采用芳纶织物,芳纶织物浸渍于固废基剪切增稠液中进行结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采用了固体废弃物改性,改性固废具备空间网络结构,并用改性固废作为制备剪切增稠液的分散相,实现了固废资源化利用;本发明中制备的一种剪切增稠改性纤维作为排爆服材料,可以实现在爆炸环境中,阻挡高速冲击的破片,增强了复合材料的抗穿透能力,这为复合材料的防护性能探究提供可靠的研究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3429628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0834119.9
申请日:2021-07-20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IPC: C08K5/5313 , C08K7/24 , C08K3/38 , C08L63/00 , C07F9/6574 , C07F9/117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公开了一种膨胀性植酸盐阻燃剂、阻燃环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阻燃剂的结构式如(Ⅰ)所示;式(Ⅰ)中,R1~R12为‑OH或(Ⅱ),其中式(Ⅱ)的数目大于等于1;该阻燃剂通过以植酸、DOPO、氨基烯或氨基醛为原料合成制备得到。采用“一锅法”制备,合成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制备过程中使用无毒溶液作为反应溶剂,溶剂可回收再利用。同时,该阻燃剂含有P、N阻燃元素,具有很高的阻燃效率,将该阻燃剂用于阻燃环氧树脂、聚氨酯等材料上,具有很好的阻燃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736429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210427270.5
申请日:2022-04-22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 北京理工大学
IPC: C08K5/5313 , C07F9/6571 , C08L6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DOPO共轭结构阻燃剂,所述阻燃剂的结构式如式(Ⅰ)、(Ⅱ)、(Ⅲ)或者(Ⅳ)所示;其中R1为式(Ⅴ)(m=0~3)或者苯基,R2为‑NH2、‑OH或者‑COOH,R3为式(Ⅵ)(n=0~3)。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含DOPO共轭结构阻燃剂为原料得到的高效阻燃环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具有很好的阻燃效果,制备方法简单,无需特殊设备,反应易于控制,适于规模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4736429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427270.5
申请日:2022-04-22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 北京理工大学
IPC: C08K5/5313 , C07F9/6571 , C08L6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DOPO共轭结构阻燃剂,所述阻燃剂的结构式如式(Ⅰ)、(Ⅱ)、(Ⅲ)或者(Ⅳ)所示;其中R1为式(Ⅴ)(n=0~3)或者苯基,R2为‑NH2、‑OH或者‑COOH,R3为式(Ⅵ)(n=0~3)。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含DOPO共轭结构阻燃剂为原料得到的高效阻燃环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具有很好的阻燃效果,制备方法简单,无需特殊设备,反应易于控制,适于规模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3429628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834119.9
申请日:2021-07-20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IPC: C08K5/5313 , C08K7/24 , C08K3/38 , C08L63/00 , C07F9/6574 , C07F9/117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公开了一种膨胀性植酸盐阻燃剂、阻燃环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阻燃剂的结构式如(Ⅰ)所示;式(Ⅰ)中,R1~R12为‑OH或(Ⅱ),其中式(Ⅱ)的数目大于等于1;该阻燃剂通过以植酸、DOPO、氨基烯或氨基醛为原料合成制备得到。采用“一锅法”制备,合成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制备过程中使用无毒溶液作为反应溶剂,溶剂可回收再利用。同时,该阻燃剂含有P、N阻燃元素,具有很高的阻燃效率,将该阻燃剂用于阻燃环氧树脂、聚氨酯等材料上,具有很好的阻燃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756100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1055259.2
申请日:2021-09-09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 北京理工大学
IPC: D06M15/643 , D06M11/82 , D06M13/203 , D06M15/256 , B32B27/02 , B32B27/34 , B32B27/32 , B32B27/06 , B32B5/18 , B32B33/00 , D06M101/20 , D06M101/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隔热阻燃及自清洁性能的柔性防护结构的制备方法,其中,方法通过芳纶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制备纳米纤维气凝胶材料,气凝胶材料本身具有优异的隔热性能,在制备过程中添加植酸盐阻燃剂增强气凝胶材料的阻燃性能,然后通过氟碳树脂表面喷涂增强气凝胶材料的疏水性能,最后应用纳米纤维气凝胶材料包裹剪切变硬胶增强多层柔性织物防护层,得到兼具隔热、阻燃、耐玷污、自清洁性能的人体柔性防护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9190444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030744.8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IPC: B64U20/80 , B64U20/87 , B64U10/14 , B64U10/16 , B64U70/20 , B64D47/00 , H04W4/44 , H04W4/46 , B64U10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子母式无人机平台的未爆弹药无人化排除系统,本发明包括巡检母无人机、排爆子无人机和用于连接所述巡检母无人机和排爆子无人机的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上连接模块和下连接模块,所述上连接模块包括伸缩杆和磁吸公头,所述下连接模块包括磁吸母头,所述伸缩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巡检母无人机,其另一端连接所述磁吸公头,所述磁吸母头可拆卸连接所述排爆子无人机,所述磁吸母头和所述磁吸公头吸附连接。通过由巡检母无人机、排爆子无人机组成。巡检母无人机主要负责巡检和运载功能,可以实现回收利用;排爆子无人机功能简单,只负责悬停和搭载排爆系统,成本低,操作容易且可以批量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9154709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030835.1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型电磁脉冲发生装置,本发明包括脉冲电源模块和脉冲发生模块,脉冲电源模块包括脉冲电容和第一开关,脉冲发生模块包括C02相变单元、C02储液管、定子线圈、电枢、第二开关、外壳和负载;定子线圈靠近内部的一侧依次套接电枢和C02储液管,C02储液管的一端连接C02相变单元,定子线圈靠近外部的一侧套接有外壳,且电枢和外壳之间填充有泡沫塑料,负载连接外壳的外部;且脉冲电容与第一开关、定子线圈、电枢和负载串联,第二开关并联于脉冲电容和第一开关。本发明消除了火炸药爆炸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和其他附带毁伤效果,且结构简单,体积更小,有利于无人机挂载,为警用过程中的管控与运输提供便利。
-
公开(公告)号:CN116499327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452593.4
申请日:2023-04-25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IPC: F42D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源式强磁场耦合聚能装药装置;包括起爆系统、装药结构、药型罩、复合压电壳体、螺线管和调制电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源式强磁场耦合聚能装药装置,通过设置起爆系统、装药结构、药型罩、复合压电壳体、螺线管和调制电路,构成一种爆炸换电装置,能够将装药爆轰过程中无效的爆轰能量转换为电能,从而替代现有强磁场耦合聚能装药技术中的外部电容,实现强磁场耦合聚能装药的无源化设计;另外,在大幅减整体尺寸的同时,对装药能量进行了充分利用,为强磁场耦合聚能装药的小型化以及可行性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路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