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低电压保护装置、方法及新能源车

    公开(公告)号:CN112757963A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2110089947.4

    申请日:2021-01-22

    Inventor: 张涛 刘伟龙

    Abstract: 本申请揭示了一种动力电池低电压保护装置、方法及新能源车,该装置包括电压采集及比较电路、第一继电器、第一电流传感器、第二继电器和第二电流传感器,第一继电器、第一电流传感器、电压采集及比较电路、负载形成负载回路,第二继电器、第二电流传感器、电压采集及比较电路、动力电池、以及外部的充电桩形成充电回路,第一继电器为常闭继电器,第二继电器为常开继电器。本申请在充电电池的电压低于第一阈值时,吸合第二继电器,以实现对动力电池的充电;在充电电池的电压低于第二阈值时,直接断开负载的供电,从而保证充电电池维持一定的电量,保证车辆的正常启动。

    一种双面水冷板散热性能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72659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1054349.2

    申请日:2019-10-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面水冷板散热性能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属于水冷板散热性能测试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测试装置无法实现对水冷板的双面进行散热性能测试,且测试过程与实际应用环境差别大,测试效果准确度低的问题。该测试装置包括冷水机、测温组件和功率电源;冷水机的出水口、进水口分别与水冷板的进水口、出水口通过水管连接;测温组件的数量至少有2个,固定设于待测水冷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测温组件包括铜块、电热棒、热电阻、隔热盖和温度测量记录仪,电热棒和热电阻为嵌入铜块,电热棒与功率电源连接,热电阻与温度测量记录仪连接,隔热盖扣设在铜块上。本发明实现了对水冷板的双面进行散热性能测试,测试结果更准确。

    一种电动汽车的双动力电池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747424A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910151198.6

    申请日:2019-0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的双动力电池控制系统,属于电动汽车制造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配置大电量电池控制系统的问题。该系统包括底盘电池、上装电池、底盘控制电路、上装控制电路和桥接电路;其中,底盘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经桥接电路与上装控制电路输出端连接;底盘控制电路,用于判断底盘电池电量是否充足,并根据判定结果控制底盘电池与底盘用电负载之间传输链路的通断;上装控制电路,用于判断上装电池电量是否充足,并根据判定结果控制上装电池与上装用电负载之间传输链路的通断;桥接电路,用于根据底盘电池和上装电池电量是否充足的判断结论,控制电量充足的电池向电量不足的电池对应的用电负载供电。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自适应优化充电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46787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106731.9

    申请日:2018-09-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自适应优化充电方法,属于电池充电的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充电方法中缺少对充电电流进行自适应优化选择的问题。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动力电池充电效率与充电电流关系测试数据库;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在上述数据库中选取最优充电电流;以选取的最优充电电流进行CCCV恒流阶段充电。本发明基于动力电池的充电性能测试数据,引入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基于动力电池多充电效率参数的CCCV恒流充电倍率优化;可以完成动力电池在不同操作温度下的充电电流的自适应选择,实现动力电池充电效率综合评价最优意义上的优化充电。同时,该方法不依赖电池型号与类别,可实现离线数据计算,便于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数据嵌入,易于工程化实现。

    一种电池系统低温加热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06284A

    公开(公告)日:2023-02-17

    申请号:CN202110927476.X

    申请日:2021-08-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系统低温加热的控制方法,属于电池加热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池系统加热不及时和不彻底,导致电池系统可靠性和有效性低的问题。控制方法包括:电池系统上电,BMS检测电池系统的最低温度;若最低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则BMS检测电池系统是否连接市电;若电池系统连接市电,则电池系统进入市电加热模式;否则进入电池自加热模式;当最低温度大于等于第二温度阈值,则电池系统的加热过程完成。本发明提供的控制方法使得电池加热更加及时和彻底,提高了电池系统加热的可靠性,保障电池系统的安全使用。

    一种无驾驶室的自动驾驶货车及自动驾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94095B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1910579259.9

    申请日:2019-06-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驾驶室的自动驾驶货车及自动驾驶控制方法,属于运输货车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运输货车实现无人驾驶时提高车辆装载量以及实现货车行驶过程自动控制的问题。本发明的自动驾驶专用车包括:传统底盘部件、智能转向系统、智能制动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动力电池系统、上装货厢等组件,取消驾驶室,取消方向盘、转向管柱等,底盘上翼面上只有货厢。本发明将原驾驶室内所有功能按键实现电动化、智能化,由智能控制系统控制。本发明实现了专用货车的无人驾驶,并且降低了整车的整备质量,提高了整车车载质量。

    动力电池模型最优阶次确定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037459A

    公开(公告)日:2018-05-15

    申请号:CN201711193485.0

    申请日:2017-11-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模型最优阶次确定方法及系统。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动力电池在第k个采样时刻的端电压测量值Um,k;获取动力电池模型在第k个采样时刻的输出电压Ut,k;根据所述端电压测量值Um,k和所述输出电压Ut,k确定在第k个采样时刻各阶次动力电池模型的BIC考评值;将最小的BIC考评值所对应的阶次确定为动力电池模型在第k个采样时刻的最优阶次。本发明通过对BIC考评值的实时计算,实现了动力电池在多变应用工况条件下最优阶次的快速判定,保障了电池管理算法的实时性。本发明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最优阶次进行调整,可实现动力电池模型最优阶次的准确选择,保障了电池管理算法的精度。

    用于锂电池充电过程的SOC估计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511109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311076011.3

    申请日:2023-08-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锂电池充电过程的SOC估计方法及系统,属于锂电池管理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SOC估计曲线图分布不合理的问题。SOC估计方法包括:在采样时间对充电电流进行采样,得到当前次采样的充电电流;采用如下方式确定当前次采样对应的SOC和下一次采样的采样时间:根据当前次采样的充电电流计算当前次采样的充电速率;根据当前次采样的充电速率判断是否满足锂电池模型切换条件,确定当前次采样的锂电池模型;根据当前次采样的锂电池模型,结合无迹卡尔曼粒子滤波算法得到锂电池当前次采样对应的SOC;根据上一次采样的SOC、当前次采样的SOC和当前次采样的采样时间确定下一次采样的采样时间。实现了SOC估计曲线图合理分布,更具实用价值。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自适应优化充电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46787B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1811106731.9

    申请日:2018-09-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自适应优化充电方法,属于电池充电的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充电方法中缺少对充电电流进行自适应优化选择的问题。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动力电池充电效率与充电电流关系测试数据库;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在上述数据库中选取最优充电电流;以选取的最优充电电流进行CCCV恒流阶段充电。本发明基于动力电池的充电性能测试数据,引入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基于动力电池多充电效率参数的CCCV恒流充电倍率优化;可以完成动力电池在不同操作温度下的充电电流的自适应选择,实现动力电池充电效率综合评价最优意义上的优化充电。同时,该方法不依赖电池型号与类别,可实现离线数据计算,便于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数据嵌入,易于工程化实现。

    动力电池模型在线参数的辨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07817451A

    公开(公告)日:2018-03-20

    申请号:CN201711193497.3

    申请日:2017-11-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模型在线参数的辨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其中,辨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动力电池在第k个采样时刻的端电压测量值Um,k;获取动力电池模型在第k个采样时刻的输出电压Ut,k;根据所述端电压测量值Um,k和所述输出电压Ut,k的差值,并利用自适应参数辨识算法确定所述动力电池模型在第k个采样时刻的待辨识参数。本发明中的动力电池模型在线参数辨识方法,面向多阶次的动力电池模型,应用超稳定性理论,可以实现动力电池在多变应用工况下的模型参数稳定辨识,辨识得到的参数可以应用于动力电池的状态估计与优化控制算法,保障动力电池算法体系的稳定有效。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