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7557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12729.7
申请日:2024-10-28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7/18 , G06F111/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载火箭入轨精度鉴定方法,包括:产生各入轨参数偏差的补充样本;分别对每一入轨参数偏差的补充样本与飞行样本进行相容性检验和正态性检验,将通过相容性检验和正态性检验的补充样本和飞行样本作为综合样本;基于综合样本,采用置信区间估计法得到各入轨参数偏差的精度区间;基于综合样本,计算各入轨参数偏差之间的协方差矩阵;根据各入轨参数偏差之间的协方差矩阵得到各入轨参数偏差之间的相关性;基于各入轨参数偏差的精度区间和各入轨参数偏差之间的相关性完成运载火箭入轨精度鉴定。本发明为小子样情况下合理评估和优化运载火箭整体性能、科学决策后续任务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3672280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611801.7
申请日:2013-11-26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F16L51/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L51/03 , F16L51/025 , F16L51/0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长距离宽温区导管补偿装置,包括三个补偿器、两个拉杆组件和三个卡箍,其中三个补偿器间隔安装在导管上,第一补偿器和第二补偿器上分别安装第一拉杆组件和第二拉杆组件,用与对第一补偿器和第二补偿器分别进行固定,所述第一补偿器和第二补偿器之间的导管上安装第一卡箍,所述第二补偿器和第三补偿器之间的导管上安装第二卡箍第三补偿器的另一侧安装第三卡箍,三个卡箍共同作用使导管仅能产生轴向位移,该装置用于运载火箭中长距离宽温区增压导管,解决了长距离宽温区增压导管的温度补偿和装配补偿的问题,保证了导管在火箭飞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102416B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010038740.X
申请日:2020-01-14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李林 , 周宏 , 周浩洋 , 贺启林 , 霍毅 , 税晓菊 , 张翼 , 石佳 , 张萌 , 吴立夫 , 卫强 , 陈牧野 , 王儒文 , 武园浩 , 周冠宇 , 马方超 , 吴姮 , 尹文辉 , 牛沫雯
Abstract: 一种防涡旋流动的五通装置,包括六通和导流装置。六通包括空心球体、第一法兰和四个第二法兰,空心球体上冲压出第一过孔,以第一过孔为顶端,在空心球体侧面对称冲压出四个第二过孔,在底端加工第三过孔。第一法兰焊接在第一过孔处,形成进口;第二法兰焊接在第二过孔处,形成出口。导流装置包括流动面、十字隔板和底部柱状结构,流动面为圆锥状,锥顶上设计有十字隔板,十字隔板将流动面均分为四块区域,导流装置从第三过孔放入六通中并焊接,导流装置将四个出口流动区域分隔开,形成防涡旋流动的五通装置。本发明能够有效避免球体内形成“纺锤形”纵向涡旋,防止压力下降造成发动机端入口压力不足,消除飞行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1102416A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2010038740.X
申请日:2020-01-14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李林 , 周宏 , 周浩洋 , 贺启林 , 霍毅 , 税晓菊 , 张翼 , 石佳 , 张萌 , 吴立夫 , 卫强 , 陈牧野 , 王儒文 , 武园浩 , 周冠宇 , 马方超 , 吴姮 , 尹文辉 , 牛沫雯
Abstract: 一种防涡旋流动的五通装置,包括六通和导流装置。六通包括空心球体、第一法兰和四个第二法兰,空心球体上冲压出第一过孔,以第一过孔为顶端,在空心球体侧面对称冲压出四个第二过孔,在底端加工第三过孔。第一法兰焊接在第一过孔处,形成进口;第二法兰焊接在第二过孔处,形成出口。导流装置包括流动面、十字隔板和底部柱状结构,流动面为圆锥状,锥顶上设计有十字隔板,十字隔板将流动面均分为四块区域,导流装置从第三过孔放入六通中并焊接,导流装置将四个出口流动区域分隔开,形成防涡旋流动的五通装置。本发明能够有效避免球体内形成“纺锤形”纵向涡旋,防止压力下降造成发动机端入口压力不足,消除飞行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03674459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577173.5
申请日:2013-11-18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1M7/02
Abstract: 一种紧固件螺纹涂胶防松性能试验方法,通过将涂抹厌氧胶的紧固件按照真实安装状态进行连接,并用不涂厌氧胶的试验件进行对比。将不同状态的紧固件固定于高温或低温工装上,模拟紧固件所经受的真实热环境(包括常温、低温和高温)。将整套工装固定于试验台上按相应工作环境下的振动条件进行振动试验,模拟紧固件所经受的真实力学环境。为检验防松效果,在试验前进行力矩校验,振动试验结束后进行力矩复校。本发明方法可以有效检验紧固件涂胶后在高温、低温、振动环境下的防松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672280B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310611801.7
申请日:2013-11-26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F16L51/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长距离宽温区导管补偿装置,包括三个补偿器、两个拉杆组件和三个卡箍,其中三个补偿器间隔安装在导管上,第一补偿器和第二补偿器上分别安装第一拉杆组件和第二拉杆组件,用与对第一补偿器和第二补偿器分别进行固定,所述第一补偿器和第二补偿器之间的导管上安装第一卡箍,所述第二补偿器和第三补偿器之间的导管上安装第二卡箍第三补偿器的另一侧安装第三卡箍,三个卡箍共同作用使导管仅能产生轴向位移,该装置用于运载火箭中长距离宽温区增压导管,解决了长距离宽温区增压导管的温度补偿和装配补偿的问题,保证了导管在火箭飞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47556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12727.8
申请日:2024-10-28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30/15 , G06F30/20 , F42B15/00 , F42B15/01 , G06F1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校准试车参数的运载火箭弹道安全余量设计方法,包括:估算集束捆绑级的最大安全余量x01;在[0,x01]区间内进行等间距取值,得到一组集束捆绑级的安全余量值;获取各集束捆绑级安全余量值所对应的基准弹道,基于基准弹道进行打靶仿真,确定集束捆绑级安全余量值的最优值;估算二级的最大安全余量x02;在[0,x02]区间内进行等间距取值,得到一组二级的安全余量值;基于步骤S3所得集束捆绑级安全余量值的最优值,获取各二级安全余量值所对应的基准弹道,基于基准弹道进行打靶仿真,确定二级安全余量值的最优值,进而得到三级安全余量值的最优值。本发明能够实现集束式运载火箭各级安全余量的最优分配,使得运载能力的最大化。
-
公开(公告)号:CN113944571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111006879.7
申请日:2021-08-30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F02K9/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溢流阀的POGO主动抑制方法及系统,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控制器和溢流阀;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安装于发动机泵后高压管路,用于感知泵后高压管路内流体压力脉动情况,感知的压力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压力信号,生成激励信号,用于控制溢流阀的开度;所述溢流阀用于根据控制器发出的激励信号,调整开度和溢流溢流量,进而削减发动机泵后高压管路的压力脉动。
-
公开(公告)号:CN113944571A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111006879.7
申请日:2021-08-30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F02K9/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溢流阀的POGO主动抑制方法及系统,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控制器和溢流阀;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安装于发动机泵后高压管路,用于感知泵后高压管路内流体压力脉动情况,感知的压力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压力信号,生成激励信号,用于控制溢流阀的开度;所述溢流阀用于根据控制器发出的激励信号,调整开度和溢流溢流量,进而削减发动机泵后高压管路的压力脉动。
-
公开(公告)号:CN213928583U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022634427.0
申请日:2020-11-13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F02K9/50
Abstract: 一种基于推进剂自增压技术的液体动力装置,摒弃了补压及增压气瓶,无需借助发动机系统,通过优化贮箱出流结构,有效利用输送管内的位能,降低贮箱增压系统对气枕压力的要求,同时通过推进剂循环增压系统及贮箱内壁面换热控制技术,管理推进剂流‑固、气‑流界面温度工作在饱和态,实现动力系统的自增压,适用于所有低温推进剂及部分常规推进剂的动力系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