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37390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215237.1
申请日:2024-09-02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PC: G16H30/00 , G06T7/00 ,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8 , G16H40/60 , A61B1/00 , A61B1/267 , A61B34/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辨认左右支气管的可视化智能插管辅助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单元、上位机和人机交互单元,其中:数据采集单元包括设置于插管导管探头前端的摄像头和位置传感器,用于采集插管导管前端所在位置的视频数据和位置信息;上位机用于基于视频数据和位置信息进行最佳观察位置判定,并基于最佳观察位置采集的视频数据和位置信息,通过预先训练的左右支气管判别模型进行特征提取和分类预测,识别左、右支气管;人机交互单元用于显示插管导管探头前端所在位置的图像及左、右支气管识别结果,辅助气管插管操作。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支气管插管技术依靠医生的主观判断,容易引起错误辨别左、右支气管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94920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39532.6
申请日:2024-07-31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口腔表麻通气插管,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包括:内储药管,其内部设置内储药腔,内储药腔内设置有雾化件,内储药腔中的流体能够沿一喷涌方向通过雾化件脱离内储药管;外储药管,其沿自身中轴线穿设有引导腔与挤压腔,外储药管能够通过引导腔套接在内储药管的外部并沿内储药管的中轴线往复运动;挤压腔的内壁上环绕设置有外储药腔,外储药腔与外储药管的外壁之间穿设有释药通道,外储药腔内的流体能够通过释药通道脱离外储药管。通过上述设置,本发明能够先将患者口腔内容易因受刺激而感到不适的部位进行快速麻醉,然后再分段麻醉口腔中的其他部位,从而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在口腔表麻的过程中产生的不适感并饱和的对患者口腔进行麻醉。
-
公开(公告)号:CN118737390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1215237.1
申请日:2024-09-02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PC: G16H30/00 , G06T7/00 ,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8 , G16H40/60 , A61B1/00 , A61B1/267 , A61B34/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辨认左右支气管的可视化智能插管辅助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单元、上位机和人机交互单元,其中:数据采集单元包括设置于插管导管探头前端的摄像头和位置传感器,用于采集插管导管前端所在位置的视频数据和位置信息;上位机用于基于视频数据和位置信息进行最佳观察位置判定,并基于最佳观察位置采集的视频数据和位置信息,通过预先训练的左右支气管判别模型进行特征提取和分类预测,识别左、右支气管;人机交互单元用于显示插管导管探头前端所在位置的图像及左、右支气管识别结果,辅助气管插管操作。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支气管插管技术依靠医生的主观判断,容易引起错误辨别左、右支气管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001033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315804.4
申请日:2024-03-20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谵妄患者安全智能医疗台,一种谵妄患者安全智能医疗台,包括床体和固定带,固定带用于固定患者,床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架体、第二架体和第三架体,床体两侧均安装有用于安装固定带的安装台,安装台与床体之间设置有伸缩组件,伸缩组件用于带动安装台向远离床体的方向移动;床体上滑动设置有撑板和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能驱动撑板滑动插入患者与床单之间并将患者支撑;第二架体侧部安装有用于收纳和铺设床单的更换组件,更换组件用于将放置在第二架体上的床单进行更换。本申请能在谵妄患者躺在医疗台上时进行更换床单,减少了更换床单的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490165B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0441887.1
申请日:2024-04-12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脑电数据分析的麻醉状态评估方法和系统,其属于脑电数据分析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根据患者的属性信息确定麻醉评估策略,属性信息包括年龄、病史和手术类别,麻醉评估策略为人机对话测评、周期性指令测评、手持物坠落测评和按压装置测评中的一项或者多项;在麻醉患者的过程中,采用麻醉评估策略对患者进行评估得到意识分值;在麻醉患者的过程中,采集患者的脑电信号;建立意识分值和脑电信号的映射关系得到意识评估模型,意识评估模型用于评估患者是否进入麻醉状态。本申请具有提高评估麻醉状态的准确度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090849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215235.2
申请日:2024-09-02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PC: G06T7/00 ,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左右支气管判别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构建包括数据融合模块、最佳观察位置识别模块和左右支气管开口识别模块的初始左右支气判别模型;左右支气管判别模型用于基于最佳观察位置识别得到的最佳观察位置的图像与位置信息融合数据,进行左、右支气管开口识别;获取多个患者的气管插管过程中的多个最佳观察位置和非最佳观察位置的导管探头前端图像和位置信息,构建训练样本集,并对左右支气管判别模型进行训练,经过损失函数迭代更新,得到收敛的左右支气管判别模型。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支气管插管技术依靠医生的主观判断,容易引起错误辨别左、右支气管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718203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604621.4
申请日:2024-05-15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脑电数据分析的麻醉辅助唤醒方法、控制中心及设备,目的在于提高对麻醉辅助唤醒装置的控制精准度。本发明提出的基于脑电数据分析的麻醉辅助唤醒方法适用于控制中心,包括:获取患者的脑电数据以及其他生理数据;根据脑电数据以及其他生理数据,确定患者当前的意识类别;根据预设的时间节点、意识类别和控制策略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当前的控制策略;根据当前的控制策略控制麻醉辅助唤醒装置执行相应的操作。本发明实现了对麻醉辅助唤醒装置的智能化操控,摆脱了对医生经验的依赖,提高了控制精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500616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316587.2
申请日:2020-04-21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达大鼠β-防御素2的载体,属于生物医学领域。所述载体是包含β-防御素2编码核苷酸序列的pSEC表达载体。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表达大鼠β-防御素2的载体的构建方法。进一步地,本发明还公开了包含所述表达大鼠β-防御素2的载体的乳酸乳球菌及其在制备用于于治疗脓毒症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的载体和重组乳酸乳球菌,不仅避免了病毒载体系统的不足,而且还能发挥乳酸菌自身的有益作用,从而为β-防御素2在防治脓毒症性急性肺损伤及维持肠道屏障功能中的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8718203B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410604621.4
申请日:2024-05-15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脑电数据分析的麻醉辅助唤醒方法、控制中心及设备,目的在于提高对麻醉辅助唤醒装置的控制精准度。本发明提出的基于脑电数据分析的麻醉辅助唤醒方法适用于控制中心,包括:获取患者的脑电数据以及其他生理数据;根据脑电数据以及其他生理数据,确定患者当前的意识类别;根据预设的时间节点、意识类别和控制策略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当前的控制策略;根据当前的控制策略控制麻醉辅助唤醒装置执行相应的操作。本发明实现了对麻醉辅助唤醒装置的智能化操控,摆脱了对医生经验的依赖,提高了控制精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090849B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215235.2
申请日:2024-09-02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PC: G06T7/00 ,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左右支气管判别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构建包括数据融合模块、最佳观察位置识别模块和左右支气管开口识别模块的初始左右支气判别模型;左右支气管判别模型用于基于最佳观察位置识别得到的最佳观察位置的图像与位置信息融合数据,进行左、右支气管开口识别;获取多个患者的气管插管过程中的多个最佳观察位置和非最佳观察位置的导管探头前端图像和位置信息,构建训练样本集,并对左右支气管判别模型进行训练,经过损失函数迭代更新,得到收敛的左右支气管判别模型。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支气管插管技术依靠医生的主观判断,容易引起错误辨别左、右支气管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