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48876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16199.8
申请日:2022-05-12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PC: A61K9/127 , A61K47/24 , A61K39/395 , A61K47/60 , A61K45/06 , A61K31/4745 , A61K31/7072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微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多功能微泡的壳层包括脂质单分子层和连接在所述脂质单分子层上的PD‑L1抗体;所述脂质单分子层包括双亲性药物共轭体、磷脂和活性酯;所述活性酯包括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酰胺‑N‑羟基丁二酰亚胺‑聚乙二醇2000。本发明使用双亲性药物共轭体作为成膜材料制备出多功能微泡,有效避免了药物的提前泄漏并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本发明通过共价结合将PD‑L1抗体偶联到多功能微泡的表面上,提高了抗体的递送效率;利用超声定点击破多功能微泡使其转化为纳米粒子,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声孔效应使药物和抗体在肿瘤部位高浓度富集,实现化疗和免疫治疗的联合。
-
公开(公告)号:CN114948876B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210516199.8
申请日:2022-05-12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PC: A61K9/127 , A61K47/24 , A61K39/395 , A61K47/60 , A61K45/06 , A61K31/4745 , A61K31/7072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微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多功能微泡的壳层包括脂质单分子层和连接在所述脂质单分子层上的PD‑L1抗体;所述脂质单分子层包括双亲性药物共轭体、磷脂和活性酯;所述活性酯包括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酰胺‑N‑羟基丁二酰亚胺‑聚乙二醇2000。本发明使用双亲性药物共轭体作为成膜材料制备出多功能微泡,有效避免了药物的提前泄漏并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本发明通过共价结合将PD‑L1抗体偶联到多功能微泡的表面上,提高了抗体的递送效率;利用超声定点击破多功能微泡使其转化为纳米粒子,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声孔效应使药物和抗体在肿瘤部位高浓度富集,实现化疗和免疫治疗的联合。
-
公开(公告)号:CN115400224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110589545.0
申请日:2021-05-28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PC: A61K47/60 , A61K33/24 , A61P35/00 , A61P35/04 , C25B1/04 , C25B11/04 , B82Y5/00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声压电催化产生氧气和活性氧的钛酸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钛酸钡纳米粒子,包括表面修饰和内核,所述表面修饰为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分子;所述内核的组分为钛酸钡纳米粒子。本发明提供的钛酸钡在超声辐照下可实现体内压电催化同时产生氧气和活性氧进行肿瘤治疗。
-
公开(公告)号:CN116392454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129809.3
申请日:2023-02-17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质金属蛋白酶特异性响应和靶向PD‑L1并介导肿瘤免疫原性死亡和产生氧气的基因工程化仿生膜包裹的钛酸钡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仿生纳米颗粒包括纳米核和包裹于纳米核外部的工程化仿生膜;纳米核是可同时产生氧气和活性氧的超声压电催化材料钛酸钡,外部仿生膜表面过表达的蛋白M‑αPD‑L1由封闭肽‑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响应性底物多肽‑抗PD‑L1抗体胞外区及跨膜区‑绿色荧光蛋白(GFP)组成,这种可被基质金属蛋白酶识别切割继而靶向PD‑L1的仿生膜,提高了肿瘤靶向和免疫检查点阻断的特异性。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仿生纳米粒在黑色素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