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656546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670146.8
申请日:2022-12-26
Applicant: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华东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中低速磁浮列车测速方法、系统及装置,涉及磁浮列车测速技术领域,方法包括:针对涡流脉冲数据组中的每一涡流脉冲,基于涡流脉冲、磁浮钢轨轨枕分布数据和磁浮列车涡流传感器分布数据,确定标记涡流传感器的位置;根据相邻两次涡流脉冲分别对应的标记涡流传感器的位置、相邻两次涡流脉冲分别对应的脉冲时刻,确定磁浮列车的第一速度值;根据两组涡流脉冲数据组中,脉冲时刻在前的涡流脉冲数据组对应的第一速度值,结合加速度传感数据,计算磁浮列车的第二速度值;基于雷达传感数据,计算磁浮列车的第三速度值;将第一速度值、第二速度值和第三速度值融合得到最终速度值。本发明同时实现定位和测速,且提高了测速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891947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310145681.X
申请日:2023-02-22
Applicant: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华东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电液混合制动协同控制方法及系统,涉及车辆制动控制领域,该方法包括:对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运行数据进行降噪处理;采用受控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作为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电液混合制动过程模型,并对降噪处理后的运行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处理确定受控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中参数;根据所述受控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和Smith预估器构建带时滞补偿的广义预测控制模型;采用带时滞补偿的广义预测控制模型对所述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电液混合制动过程进行协同控制。本发明降低了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电液混合制动过程的时滞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电液混合制动过程的控制精度,改善了速度跟踪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891947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145681.X
申请日:2023-02-22
Applicant: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华东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电液混合制动协同控制方法及系统,涉及车辆制动控制领域,该方法包括:对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运行数据进行降噪处理;采用受控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作为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电液混合制动过程模型,并对降噪处理后的运行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处理确定受控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中参数;根据所述受控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和Smith预估器构建带时滞补偿的广义预测控制模型;采用带时滞补偿的广义预测控制模型对所述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电液混合制动过程进行协同控制。本发明降低了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电液混合制动过程的时滞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电液混合制动过程的控制精度,改善了速度跟踪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656546B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670146.8
申请日:2022-12-26
Applicant: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华东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中低速磁浮列车测速方法、系统及装置,涉及磁浮列车测速技术领域,方法包括:针对涡流脉冲数据组中的每一涡流脉冲,基于涡流脉冲、磁浮钢轨轨枕分布数据和磁浮列车涡流传感器分布数据,确定标记涡流传感器的位置;根据相邻两次涡流脉冲分别对应的标记涡流传感器的位置、相邻两次涡流脉冲分别对应的脉冲时刻,确定磁浮列车的第一速度值;根据两组涡流脉冲数据组中,脉冲时刻在前的涡流脉冲数据组对应的第一速度值,结合加速度传感数据,计算磁浮列车的第二速度值;基于雷达传感数据,计算磁浮列车的第三速度值;将第一速度值、第二速度值和第三速度值融合得到最终速度值。本发明同时实现定位和测速,且提高了测速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897474B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396559.0
申请日:2024-10-09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自适应补偿机制的高速列车容错跟踪控制方法及系统,涉及高速列车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通过对高速列车内耦合作用力的分析,构建得到非线性多质点动态模型,并将误差变量代入到其中,得到线性动态误差模型,随后转化为状态空间方程,再将执行器故障模型结合到其中,得到带有执行器故障模型的高速列车系统方程;之后设计得到干扰观测器,在线估计并补偿列车运行过程中受到的未知复杂扰动,并根据带有执行器故障模型的高速列车系统方程设计生成自适应容错控制器,即可基于干扰观测器和自适应容错控制器对高速列车进行控制,实现对期望速度曲线和期望位移曲线的跟踪。本申请上述方案可实现对高速列车速度和位移的跟踪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8884843B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375328.1
申请日:2024-09-30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障碍函数和耦合器约束的列车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涉及列车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案中通过对列车内耦合作用力的分析,构建列车非线性多质点动力学模型,随后考虑列车运行参数的不确定性,对其进行线性化得到列车平衡状态下具有耦合器位移的动力学方程;之后再将其转化为列车状态空间方程,并据此和耦合器的状态约束条件,构建得到自适应鲁棒控制器;在利用基于障碍函数的Lyapunov函数验证其能够使列车耦合器位移严格处于安全范围之内后,即可根据列车期望速度与位移曲线,自适应调整列车控制器的输出。本申请所提出的方案能有效保证列车耦合器位移满足安全约束条件,在不确定环境因素下也能实现高精度的跟踪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7818706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311504011.9
申请日:2023-11-13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IPC: B61L27/00 , B61L27/04 , B61L25/02 , G06F30/27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中低速磁浮列车速度预测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涉及磁浮列车运行控制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磁浮列车的实际运行数据;对所述实际运行数据进行单位统一化和受力计算,得到当前时刻下所述磁浮列车的速度和受力;利用所述速度、所述受力和改进的PSO方法,对LSTM模型的隐含层节点个数和学习率进行参数寻优,并根据优化参数后的LSTM模型进行磁浮列车速度预测。本发明能够基于数据驱动构建模型,实现对磁浮列车的精准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5859090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310152375.9
申请日:2023-02-23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IPC: G06F18/213 , B61L5/10 , G06F18/211 , G06F18/2415 , G06N3/045 , G06N3/0464 , G06N3/0442 , G06N3/047 , G06N3/048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1DCNN‑LSTM的道岔故障诊断方法及系统,涉及故障诊断领域,该方法包括:采用经验模态分解算法对待诊断动作功率信号进行不同频率分解,获得多个固有模态函数信号;从多个所述固有模态函数信号中选取出多通道输入信号;将所述多通道输入信号输入道岔转辙机故障诊断模型,输出故障诊断识别结果;所述道岔转辙机故障诊断模型是通过动作功率数据集对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确定的;所述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包括依次连接的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和长短期记忆网络;所述动作功率数据集中样本数据包括多通道输入信号和多通道输入信号对应的状态类型,所述状态类型包括正常运行状态和故障状态,本发明提高了道岔转辙机故障诊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032836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517782.0
申请日:2015-08-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机械手式自动插片装置,包括有机械手,还包括有分片机构、洗篮、洗篮平动机构,分片机构由底座、推板、料框、分片气缸组成,机械手的末端连接有真空吸枪,洗篮平动机构驱动洗篮在X/Y平面运动。本发明采用工业通用的六自由机械手作为自动插片的核心部件,分片机构和洗篮平移机构配合机械手,机械手沿固定轨迹运动,缩短了运动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开发周期也大幅减少;六自由机械手为工业级机械手,其通用性好,移植率高;整个装置自动程度高,可节约人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1927960B
公开(公告)日:2011-12-28
申请号:CN201010256477.8
申请日:2010-08-18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行车吊钩位置监测与控制装置及位置监测的控制方法,它由键盘、显示屏、声光报警电路、电源电路,信号感应电路、整形放大电路、升降控制交流接触器、升降控制光电隔离电路、单片机MCU处理器、数据存储电路、升降控制驱动电路和升降控制输出电路组成。本发明通过在电机上设置霍尔传感器,就能精确地计算出电机轴的正转或反转的圈数,单片机MCU处理器从而对行车吊钩的升降高度进行精确测量、实时监测和控制。本发明具有能精确测量吊钩高度、对吊钩高度的高低位精确设限、通过智能设定和参数修正对吊钩高度进行有效地限位控制及显示、并能对异常情况及时报警和控制、增加行车运行安全性、避免事故发生的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