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53676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657012.1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IPC: C23C26/00
Abstract: 一种3D热缩超表面生化传感器制造方法,属于超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实现方法为:步骤一、将金属过渡层沉积在热缩材料表面;步骤二、将金属反射层沉积在金属过渡层上,得到AS;步骤三、采用脉冲激光对步骤二得到的AS进行绕圈式辐照,控制激光辐照圈数,达到高度目的,实现3D热缩超表面生化传感器加工。本发明通过飞秒激光工艺进行3D热缩超表面生化传感器加工,利用聚合物的记忆性,采用激光诱导热缩使其局部快速收缩恢复原状,能够不改变其形貌和结构特征的前提下,缩小传感器局部结构的特征的尺寸,提高纵横比,显著提升超表面材料的灵敏度。本发明还具有对设备要求低、操作难度低、制备时间短、不会因为加工过程产生副产物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164523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0581480.9
申请日:2024-05-11
Applicant: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激光直写的复合结构柔性传感器制作及测试方法,属于柔性传感器领域。本发明通过各种传感器材料选取及相应微结构设计实现导电微结构的接触关系变化;采用激光直写加工微流道注入液体金属的制作工艺,能仅使用飞秒激光就能实现对三维电路的直接构建,能够实现任意复杂液态金属图案化。本发明通过调节激光参数,在PDMS表面加工时在通道底部留下粗糙的纹理,增大液态金属的接触面积;采用粗糙微观结构提供更大的粗糙微观结构与液态金属接触的表面积,提高微观结构‑液态金属复合结构柔性传感器对压力变化的灵敏度;利用粗糙微观结构即使在弯曲或不平坦的表面上也能与目标保持接触,提高柔性传感器对压力测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737722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678842.6
申请日:2024-05-29
Applicant: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IPC: H01G11/86 , C01B32/921 , H01G11/5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前驱体晶格嵌入式掺杂二维材料的化合物薄膜制备方法,属于柔性电子领域。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晶格嵌入式掺杂二维材料的单步卷对卷的制造技术,以制备具有较大的比面积容量和超高的能量密度微型超级电容器。通激光直写技术,诱导碳前驱体改性成石墨烯材料的同时实现分层二维MXene在亚晶格尺度上掺杂进石墨烯晶格中,实现化学和物理性质的混合掺杂,使得材料电学性能的显著提高,并成功制造具有超高能量密度的微型超级电容器。
-
公开(公告)号:CN118688263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674546.9
申请日:2024-05-28
Applicant: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IPC: G01N27/1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室温传感的NO2气体传感器及其应用,包括:电极,衬底及涂覆在所述衬底和所述电极上的气敏材料;其中,所述气敏材料采用可见光激发;所述气敏材料为一维空心棒状结构的In2O3@ZnO复合材料。一维空心棒状结构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有利于气体的吸附和扩散,另棒状结构有助于材料内的电荷传输,有益于气敏性能。本申请以In2O3@ZnO作为气敏材料,并通过可见光激发,实现在室温条件下NO2气体的痕量检测。解决现有MOS气敏材料本身催化活性不足,微观结构不理想,存在识别功能差,传感器选择性差以及灵敏度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565672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646332.0
申请日:2024-05-23
Applicant: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IPC: G01L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石墨烯的超薄型柔性压力传感器,属于微纳加工—传感器技术领域。该传感器利用石墨烯的独特性能,在超薄的柔性基底上构建了高灵敏度、高稳定性的压力传感器。首先,通过激光诱导的方法在富碳基底PI膜上诱导出石墨烯薄膜。然后,利用气溶胶打印技术将引线打到石墨烯上,形成电路。最后,使用PDMS浇注在其表面或者直接健合PDMS薄膜封装,通过对传感器进行校准和测试,获得其压力传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超薄型柔性压力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宽压力范围和良好的稳定性,可广泛应用于人机交互、医疗监测和智能电子皮肤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7745560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789750.7
申请日:2023-12-22
Applicant: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IPC: G06T5/50 , G06T5/60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通道注意力的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及系统,图像融合网络模型包括编码层、融合层和解码层;在融合层中,将编码层输出的两个特征图各自经过一个卷积,通过逐元素相加的融合方式,得到初步融合结果;以初步融合结果为基础,对通道特征的空间尺度进行压缩实现,得到每个通道的信息,然后通过两层的全连接层网络实现先降维再升维操作,先获得一个紧凑的特征向量为红外光和可见光两个分支的自适应选择提供指导,然后通过升维获得两个分支的特征向量,通过对通道特征的降维再升维变换,能够捕获具备更多纹理信息的特征进行通道选择,强化了红外和可见光的显著目标,获得了更好的融合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269070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047738.9
申请日:2023-08-18
Applicant: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IPC: G01N21/25 , B23K26/362 , G01N21/3504 , G01J3/10 , C23C28/0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多通道微型窄带红外辐射源,一种多通道微型窄带红外辐射源,包括:至少四个辐射元件;所述至少四个辐射元件通过电路相连,串行工作;其中,所述辐射元件包括:基底、加热电极层、绝缘层、超材料和背腔,所述超材料包括:金属反射层、介质层和图案层;所述至少四个辐射元件之间相同层的厚度一致;所述基底的一面设有背腔,所述加热电极层位于所述基底远离背腔的一面,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加热电极层和所述金属反射层之间,所述介质层设置在所述金属反射层和所述图案层之间;所述基底包括本体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本体与所述加热电极层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19752576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657025.9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IPC: C12M1/00
Abstract: 一种用于富集血液中循环肿瘤细胞的微流控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本发明由有间隔的双螺旋圆盘结构组成,双螺旋之间由一个S结连接。有间隔的双螺旋圆盘结构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单通道,第二阶段为双通道,第三阶段为三通道。样液从第一阶段的入口进入,经过流动循环肿瘤细胞因尺寸较大更靠近内壁,红细胞更靠近外壁。到达第二阶段,循环肿瘤细胞从第二阶段的较细通道流出,白细胞和红细胞进入第二阶段较宽的通道,此时因通道宽度发生改变,白细胞和红细胞重新到达聚焦位置,白细胞靠近内壁,红细胞靠近外壁。到达第三阶段,循环肿瘤细胞、白细胞和红细胞分别从三个出口分离出去,实现将循环肿瘤细胞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并富集。
-
公开(公告)号:CN118801121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678974.9
申请日:2024-05-29
Applicant: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IPC: H01Q1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烯‑铜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封装一体化方法,属于太赫兹和柔性电子的交叉领域。本发明利用飞秒激光直写加工技术实现基于PDMS内部的多孔石墨烯‑铜纳米颗粒复合材料制造工艺,PDMS薄膜作为天然封装层实现自封装工艺,制造的柔性太赫兹完美吸收器,具有超宽吸收带宽以及完美吸收特性。本发明制造的柔性太赫兹完美吸收器,具有超宽吸收带宽以及完美吸收特性,相较于基于其他材料和工艺制造的太赫兹吸收器,具有更为优异的综合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336396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372340.0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石墨烯的动态可调谐宽带太赫兹波束整形器,属于太赫兹波束整形领域。本发明为三层结构,从下至上依次为金属铜基底层、二氧化硅层和石墨烯层,构成金属‑介质‑金属MDM结构;所述石墨烯层包含8阶相位调制的微纳结构,每个微纳结构由开口方框结构组成。MDM结构超材料具有高度的可设计性和可调谐性;通过调整金属、介质层的厚度、介电常数、几何参数调控MDM结构的电磁性质。石墨烯层采用图案开口结构,既保证石墨烯薄膜的连续性,又有利于外加偏置电压来调控石墨烯的表面电导率;在石墨烯层和金属铜基底层加偏压,来调控石墨烯的表面电导率,石墨烯层结构会产生相位偏移;通过调节石墨烯的电导率,实现吸收率的动态调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