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841288B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710178525.8
申请日:2017-03-23
申请人: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1N25/2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一次飞行多种热防护材料的综合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第一凹槽上安装超高温陶瓷材料、在第二凹槽上安装第一C/SiC材料,在第三凹槽上安装抗氧化碳/碳材料、在第四凹槽上安装第二C/SiC材料;步骤二:布置距离几何前缘线不同深度的三个温度传感器;步骤三:通过气动热数值计算得到热流变化,并与超高温陶瓷材料、抗氧化碳/碳材料、第一C/SiC和第二C/SiC材料几何前缘线处热流变化进行对比,获得超高温陶瓷材料、抗氧化碳/碳材料、第一C/SiC和第二C/SiC材料在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条件下的催化特性。本发明根据获取的热响应数据辨识前缘区域热流并结合飞试材料微结构的变化,为翼前缘防热设计提供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6742060B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710002363.2
申请日:2017-01-03
申请人: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动热与材料催化特性耦合效应的地面预示方法,包括:采用理论方法对不同材料表面催化特性条件下的材料表面热流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建立材料表面催化效应随材料表面催化复合系数变化的函数关系;基于飞行状态及气动外形对典型部位热环境进行工程评估,将典型部位热环境工程计算结果与材料表面催化效应随材料表面催化复合系数变化的函数关系相结合,实现飞行状态下飞行器表面热流响应历程的预示;采用传热学方法,实现飞行状态下飞行器内部温度响应历程的预示。通过本发明实现了对气动热与材料催化特性的耦合效应的准确描述,为气动热与材料催化特性耦合效应作用下的防隔热系统设计精细化设计提供了有力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6742060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002363.2
申请日:2017-01-03
申请人: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CPC分类号: G06F17/5095 , G06F2217/8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动热与材料催化特性耦合效应的地面预示方法,包括:采用理论方法对不同材料表面催化特性条件下的材料表面热流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建立材料表面催化效应随材料表面催化复合系数变化的函数关系;基于飞行状态及气动外形对典型部位热环境进行工程评估,将典型部位热环境工程计算结果与材料表面催化效应随材料表面催化复合系数变化的函数关系相结合,实现飞行状态下飞行器表面热流响应历程的预示;采用传热学方法,实现飞行状态下飞行器内部温度响应历程的预示。通过本发明实现了对气动热与材料催化特性的耦合效应的准确描述,为气动热与材料催化特性耦合效应作用下的防隔热系统设计精细化设计提供了有力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6706166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611024191.0
申请日:2016-11-14
申请人: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1K17/06
CPC分类号: G01K17/06
摘要: 适用于高焓中低热流环境的陶瓷壁面复合塞式热流传感器,涉及陶瓷壁面热流传感器设计领域;热流传感器包括石墨烯柱、刚性陶瓷隔热套、紫铜柱、热电偶、陶瓷涂层;其中,石墨烯柱的轴向一端与紫铜柱固定连接,石墨烯柱的轴向另一端覆盖有陶瓷涂层;在石墨烯柱的外侧壁和紫铜柱远离石墨烯柱的轴向端面包覆有刚性陶瓷隔热套;在紫铜柱的端面设置有热电偶;本发明解决了无法直接在紫铜柱表面制备陶瓷涂层的问题,缓解平面方向的热扩散,有效规避了陶瓷材料导热系数小,热响应慢的问题,为高超声速飞行器地面防热试验提供了更加精确的测热传感器。
-
公开(公告)号:CN107436200B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1710637382.2
申请日:2017-07-31
申请人: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1K7/0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热电偶传感器的温度测量通路地面测试方法,所述温度测量通路采用热电偶传感器热端测量被测部位的温度,并通过地面测试设备显示,该方法为:(1)、连接温度测量通路;(2)、将专用加温装置放置于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热端测试部位,保持加温装置的温度恒定为预设的温度T;(3)、连续监测被测部位温度一定时间,并判断温度测量值Tr与预设值T之差是否在预设的范围内,如果是,则判定温度测量通路正常,否则,判定温度测量通路不正常。该方法解决了飞行器上测量系统进行地面测试时,热电偶温度传感器无电压输出造成的传感器和变换器间的通路无法被测试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706166B
公开(公告)日:2019-04-30
申请号:CN201611024191.0
申请日:2016-11-14
申请人: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1K17/06
摘要: 适用于高焓中低热流环境的陶瓷壁面复合塞式热流传感器,涉及陶瓷壁面热流传感器设计领域;热流传感器包括石墨烯柱、刚性陶瓷隔热套、紫铜柱、热电偶、陶瓷涂层;其中,石墨烯柱的轴向一端与紫铜柱固定连接,石墨烯柱的轴向另一端覆盖有陶瓷涂层;在石墨烯柱的外侧壁和紫铜柱远离石墨烯柱的轴向端面包覆有刚性陶瓷隔热套;在紫铜柱的端面设置有热电偶;本发明解决了无法直接在紫铜柱表面制备陶瓷涂层的问题,缓解平面方向的热扩散,有效规避了陶瓷材料导热系数小,热响应慢的问题,为高超声速飞行器地面防热试验提供了更加精确的测热传感器。
-
公开(公告)号:CN107436200A
公开(公告)日:2017-12-05
申请号:CN201710637382.2
申请日:2017-07-31
申请人: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1K7/02
CPC分类号: G01K7/0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热电偶传感器的温度测量通路地面测试方法,所述温度测量通路采用热电偶传感器热端测量被测部位的温度,并通过地面测试设备显示,该方法为:(1)、连接温度测量通路;(2)、将专用加温装置放置于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热端测试部位,保持加温装置的温度恒定为预设的温度T;(3)、连续监测被测部位温度一定时间,并判断温度测量值Tr与预设值T之差是否在预设的范围内,如果是,则判定温度测量通路正常,否则,判定温度测量通路不正常。该方法解决了飞行器上测量系统进行地面测试时,热电偶温度传感器无电压输出造成的传感器和变换器间的通路无法被测试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841288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178525.8
申请日:2017-03-23
申请人: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1N25/2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一次飞行多种热防护材料的综合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第一凹槽上安装超高温陶瓷材料、在第二凹槽上安装第一C/SiC材料,在第三凹槽上安装抗氧化碳/碳材料、在第四凹槽上安装第二C/SiC材料;步骤二:布置距离几何前缘线不同深度的三个温度传感器;步骤三:通过气动热数值计算得到热流变化,并与超高温陶瓷材料、抗氧化碳/碳材料、第一C/SiC和第二C/SiC材料几何前缘线处热流变化进行对比,获得超高温陶瓷材料、抗氧化碳/碳材料、第一C/SiC和第二C/SiC材料在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条件下的催化特性。本发明根据获取的热响应数据辨识前缘区域热流并结合飞试材料微结构的变化,为翼前缘防热设计提供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206202729U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21255467.1
申请日:2016-11-15
申请人: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分类号: B64F5/60
摘要: 一种自主记录式测量系统,涉及航空航天小型飞行器测试领域;包括采编器、存储器、二次电源模块、传感器和变换器;其中,二次电源为传感器和变换器提供二次供电电源;传感器测量物理环境产生的物理信号,对物理信号做参数转化处理,生成相应物理信号的电信号;变换器将相应物理信号的电信号生成标准模拟量电信号;采编器将标准模拟量电信号和数据流做采集编码处理,生成待存储数据流信号,存储器对待存储数据流信号做整形存储处理;同时生成回读数据流信号,将回读数据流信号传输至采编器;本实用新型满足了系统测试操作时间短,操作环节少、人员占用少、物资占用少等要求,降低飞行器研制成本,减少了飞行器的发射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2326726B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011192129.9
申请日:2020-10-30
申请人: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分类号: G01N25/20
摘要: 防隔热设计提供了有效支撑。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树脂基复合材料热解引射因子测试装置,包括送进导轨和双联水冷送进支架。双联水冷送进支架通过转接段与送进导轨连接,双联水冷送进支架在电信号驱动下沿送进导轨移动;双联水冷送进支架上设置有两个连通的空腔,空腔周边设置有水冷槽,与外部冷却水连接,用于通过不断循环的冷却水为空腔降温。两个空腔分别用于放置原始树脂基复合材料和经过碳化的树脂基复合材料。本发明同时公开了(56)对比文件CN 111426719 A,2020.07.17梁军 等《.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方法》.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第一版),第241-245页.Li Weijie 等.A nonlinear pyrolysislayer model for analyzing thermalbehavior of charring ablato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alSciences》.2015,第98卷第104-112页.Rivier Mickaël 等.Ablative thermalprotection system under uncertaintiesincluding pyrolysis gas composition.《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9,第84卷第1059-1069页.Suzuki Toshiyuki 等.Calculation ofthermal response of ablator under arcjetflow condition《.Journal of thermophysicsand heat transfer》.2012,第21卷(第2期),第257-266页.Owiti Bernard O. 等.Thermal Responseof Low Density Ablative MaterialsSubjected To High Temperature《.AIAAScitech 2019 Forum》.2019,第1页.郭梅梅 等.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分解防热效率《.宇航材料工艺》.2012,(第2期),第58-60页.程杰 等.次口径非对称鸭舵对弹道修正弹气动特性的影响《.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5,第35卷(第2期),第133-138页.邓代英 等.二氧化碳介质气动加热环境下碳化热解类防热材料烧蚀机理分析《.装备环境工程》.2020,第17卷(第1期),第43-50页.于明星 等.非平衡气动加热条件下的材料热响应差异研究《.材料科学与工程》.2017,第25卷(第6期),第16-21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