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906950B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280047711.3
申请日:2012-09-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D25/24 , F16H41/24 , F16H45/02 , F16H2045/0205 , F16H2045/0252 , F16H2045/0294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流体传动装置,其具有:泵叶轮、涡轮转轮、阻尼器装置、环形定位构件以及轴承组件。该泵叶轮具有泵壳。该阻尼器装置沿输出轴的轴向方向设置在驱动源与泵壳之间、并且具有连接至驱动源的阻尼器输入构件以及连接至泵壳的阻尼器输出构件。该阻尼器输出构件连接至固定至泵壳的环形定位构件。该阻尼器输入构件由环形定位构件经由轴承组件以可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3906950A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280047711.3
申请日:2012-09-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D25/24 , F16H41/24 , F16H45/02 , F16H2045/0205 , F16H2045/0252 , F16H2045/0294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流体传动装置,其具有:泵叶轮、涡轮转轮、阻尼器装置、环形定位构件以及轴承组件。该泵叶轮具有泵壳。该阻尼器装置沿输出轴的轴向方向设置在驱动源与泵壳之间、并且具有连接至驱动源的阻尼器输入构件以及连接至泵壳的阻尼器输出构件。该阻尼器输出构件连接至固定至泵壳的环形定位构件。该阻尼器输入构件由环形定位构件经由轴承组件以可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3890457B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280046742.7
申请日:2012-09-28
IPC: F16H41/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43/286 , F16D33/20 , F16F15/123 , F16H41/24 , F16H2045/0252 , F16H2045/0294
Abstract: 一种车辆的流体传动装置,包括泵叶轮(12)、涡轮(14)、阻尼器装置(36)、和圆环状的环形固定构件(35)。泵壳具有后壳和前壳(12a),所述前壳连接到后壳(12b)。而且,圆环状的环形固定构件(35)将阻尼器输出构件连接到前壳,并且被固定到前壳。位于前壳的外半径(R1)的位置和圆筒形轴的半径(R2)的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被包括在环形固定构件(35)的沿着环形固定构件(35)的径向方向的宽度(W)中。
-
公开(公告)号:CN103890457A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280046742.7
申请日:2012-09-28
IPC: F16H41/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43/286 , F16D33/20 , F16F15/123 , F16H41/24 , F16H2045/0252 , F16H2045/0294
Abstract: 一种车辆的流体传动装置,包括泵叶轮(12)、涡轮(14)、阻尼器装置(36)、和圆环状的环形固定构件(35)。泵壳具有后壳和前壳(12a),所述前壳连接到后壳(12b)。而且,圆环状的环形固定构件(35)将阻尼器输出构件连接到前壳,并且被固定到前壳。位于前壳的外半径(R1)的位置和圆筒形轴的半径(R2)的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被包括在环形固定构件(35)的沿着环形固定构件(35)的径向方向的宽度(W)中。
-
公开(公告)号:CN103917806B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280047811.6
申请日:2012-09-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3B15/04 , F01D25/24 , F16H41/24 , F16H45/02 , F16H2045/0205 , F16H2045/0221 , F16H2045/0252 , F16H2045/0294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流体传动装置,包括泵叶轮(12)、涡轮转轮(12d)、阻尼器装置(34)、定位构件(35)以及对中构件(33)。泵叶轮具有泵壳(12c),扭矩从驱动源输入至泵壳(12c)。阻尼器装置具有阻尼器输入构件(42)和阻尼器输出构件(38)。阻尼器输入构件连接至驱动源的输出轴。阻尼器输出构件连接至泵壳。定位构件固定至泵壳并且连接至阻尼器输出构件。而且,对中构件设置成从驱动源的输出轴朝向泵壳突出、并且与阻尼器输入构件配合在一起。
-
公开(公告)号:CN103917806A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280047811.6
申请日:2012-09-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3B15/04 , F01D25/24 , F16H41/24 , F16H45/02 , F16H2045/0205 , F16H2045/0221 , F16H2045/0252 , F16H2045/0294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流体传动装置,包括泵叶轮(12)、涡轮转轮(12d)、阻尼器装置(34)、定位构件(35)以及对中构件(33)。泵叶轮具有泵壳(12c),扭矩从驱动源输入至泵壳(12c)。阻尼器装置具有阻尼器输入构件(42)和阻尼器输出构件(38)。阻尼器输入构件连接至驱动源的输出轴。阻尼器输出构件连接至泵壳。定位构件固定至泵壳并且连接至阻尼器输出构件。而且,对中构件设置成从驱动源的输出轴朝向泵壳突出、并且与阻尼器输入构件配合在一起。
-
公开(公告)号:CN110630390A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910515247.X
申请日:2019-06-1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02D29/02
Abstract: 一种能够在发动机起动时迅速判定损失驱动状态的发生的具备流体传动装置的车辆的控制装置。基于根据发动机(12)的起动时的发动机的转速(Ne)的判定时间(T1)后的增加量(ΔNe)求出的增加率(dNe/dt)来判定变矩器(20)的损失驱动状态。由此,基于在发动机刚起动后上升的发动机(12)的转速(Ne)的增加率(dNe/dt)来判定损失驱动状态,所以不需要像以往那样在损失驱动的判定时等待到能够进行发动机起动后的涡轮转速的上升的有无的判定、或者对涡轮转速的上升状态的判定为止的判定时间(T2),能够迅速对损失驱动状态的发生进行判定。
-
公开(公告)号:CN104136817A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280070456.4
申请日:2012-02-2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61/143 , F02D29/00 , F02D29/02
Abstract: 在起动发动机时,在发动机旋转速度NE达到了比锁止离合器(36)的释放时的减震器(26)的共振旋转速度reoff低、且比锁止离合器(36)的接合时的减震器(26)的共振旋转速度reon高的预先设定的锁止开始旋转速度n1时,使锁止离合器(36)接合,在为该锁止开始旋转速度n1以下时使锁止离合器(36)保持为释放状态。因而,将这些共振旋转速度reon以及reoff附近的共振、频率诱导共振都避免,能够使发动机旋转速度NE迅速地上升而适当地起动发动机(14),并且可抑制起因于频率诱导共振的NV(噪音、振动)的恶化等。另外,因为利用锁止离合器(36)的接合控制来抑制频率诱导共振,所以不需要硬件部分的设计变更,能够容易地应用于各种动力传递装置(12)。
-
公开(公告)号:CN1119364C
公开(公告)日:2003-08-27
申请号:CN96191163.8
申请日:1996-08-30
IPC: C08F297/08 , C08F110/06 , C08F4/60 , C08L5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F297/083 , C08F210/16 , C08F2/001 , C08F210/06 , C08F2500/12 , C08F2500/08
Abstract: 一种丙烯-乙烯共聚物,具有良好的可成型性及优异的刚性、韧性和抗冲击强度的综合性能。熔体流动速率为10-300克/10分钟的丙烯-乙烯共聚物组合物,由以下步骤制成:在第一阶段(聚合步骤(I))中在高有规立构催化剂和氢气存在下进行丙烯聚合制备基于聚合物总重量计为60-95%(重量)的熔体流动速率范围为100-1000克/10分钟和在连续或间歇地升高邻二氯苯温度下测定每一温度下溶于其中的丙烯聚合物的量时分别在低于112℃与112℃或高于112℃温度溶于邻二氯苯中的丙烯聚合物积分值的比值(Cf)为0.5或低于0.5的丙烯聚合物,Cf值是分子中有规立构性和分子量分布的指数,以及随后在第二阶段(聚合步骤(II))将乙烯和丙烯加于第一阶段获得的产物中使乙烯含量为30-80%(重量)制成基于聚合物总重量计为5-40%(重量)的乙烯-丙烯共聚物。一种丙烯-乙烯共聚物组合物,含有上述组分和加入其中的α-晶体和/或β-晶体成核剂。
-
公开(公告)号:CN104136817B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280070456.4
申请日:2012-02-2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61/143 , F02D29/00 , F02D29/02
Abstract: 在起动发动机时,在发动机旋转速度NE达到了比锁止离合器(36)的释放时的减震器(26)的共振旋转速度reoff低、且比锁止离合器(36)的接合时的减震器(26)的共振旋转速度reon高的预先设定的锁止开始旋转速度n1时,使锁止离合器(36)接合,在为该锁止开始旋转速度n1以下时使锁止离合器(36)保持为释放状态。因而,将这些共振旋转速度reon以及reoff附近的共振、频率诱导共振都避免,能够使发动机旋转速度NE迅速地上升而适当地起动发动机(14),并且可抑制起因于频率诱导共振的NV(噪音、振动)的恶化等。另外,因为利用锁止离合器(36)的接合控制来抑制频率诱导共振,所以不需要硬件部分的设计变更,能够容易地应用于各种动力传递装置(12)。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