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下部结构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741080B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0980154239.1

    申请日:2009-09-08

    Inventor: 浅井崇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5/063 B60K13/04 B60K2015/03118

    Abstract: 本发明获得了一种车辆下部结构,其能够在抑制燃料罐的大型化的同时实现容量的确保。其中,在前地板(18)的后方且中地板(20)的下方,安装有燃料罐(32)。排气管(36)在俯视车辆(14)时与燃料罐(32)部分重叠,且所述排气管(36)在该重叠部(36P)处,位于燃料罐(32)与中地板(20)之间。

    车辆下部结构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741080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0980154239.1

    申请日:2009-09-08

    Inventor: 浅井崇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5/063 B60K13/04 B60K2015/03118

    Abstract: 本发明获得了一种车辆下部结构,其能够在抑制燃料罐的大型化的同时实现容量的确保。其中,在前地板(18)的后方且中地板(20)的下方,安装有燃料罐(32)。排气管(36)在俯视车辆(14)时与燃料罐(32)部分重叠,且所述排气管(36)在该重叠部(36P)处,位于燃料罐(32)与中地板(20)之间。

    车辆前部结构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022987A

    公开(公告)日:2007-08-22

    申请号:CN200580031744.9

    申请日:2005-09-02

    Inventor: 浅井崇

    Abstract: 在车辆前部结构(10)中,设置在成对侧梁(12)上方的横梁(52)包括朝着车辆的后侧延伸的车辆宽度方向两端部分。横梁(52)的延伸部分的边缘与成对悬架支撑罩(42)的车辆前侧部分连接。因而,当车辆的前面发生高速碰撞时,施加到横梁(52)的碰撞负荷能够有效地由成对悬架支撑罩(42)接收,并且能够传递到成对悬架。因而,横梁(52)能够有效地接收碰撞负荷,并且能够有效地将碰撞负荷传递到车辆的后侧。

    车辆前部结构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97069C

    公开(公告)日:2009-06-10

    申请号:CN200580031744.9

    申请日:2005-09-02

    Inventor: 浅井崇

    Abstract: 在车辆前部结构(10)中,设置在成对侧梁(12)上方的横梁(52)包括朝着车辆的后侧延伸的车辆宽度方向两端部分。横梁(52)的延伸部分的边缘与成对悬架支撑罩(42)的车辆前侧部分连接。因而,当车辆的前面发生高速碰撞时,施加到横梁(52)的碰撞负荷能够有效地由成对悬架支撑罩(42)接收,并且能够传递到成对悬架。因而,横梁(52)能够有效地接收碰撞负荷,并且能够有效地将碰撞负荷传递到车辆的后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