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442268B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110302943.6
申请日:2011-09-29
IPC: B60R2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04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击吸收体。该冲击吸收体在受到冲击时能够使对搭乘者的耻骨施加的载荷减小并且能够使冲击吸收体发挥充分的冲击吸收性能。该冲击吸收体是搭载在车的内饰(201)内、用于保护搭乘者(P)的腰部(L)的冲击吸收体,其特征在于,在与搭乘者(P)的耻骨(112)相对应的第一部位(41),在冲击吸收体(100)受到冲击时所产生的应力为规定的值(例如,2.5kN每100cm2)以下,在与搭乘者(P)的髂骨(113)相对应的第二部位(42),在冲击吸收体(100)受到冲击时所产生的应力为规定的值(例如,7.0kN每100cm2)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2442268A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1110302943.6
申请日:2011-09-29
Applicant: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IPC: B60R2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04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击吸收体。该冲击吸收体在受到冲击时能够使对搭乘者的耻骨施加的载荷减小并且能够使冲击吸收体发挥充分的冲击吸收性能。该冲击吸收体是搭载在车的内饰(201)内、用于保护搭乘者(P)的腰部(L)的冲击吸收体,其特征在于,在与搭乘者(P)的耻骨(112)相对应的第一部位(41),在冲击吸收体(100)受到冲击时所产生的应力为规定的值(例如,2.5kN每100cm2)以下,在与搭乘者(P)的髂骨(113)相对应的第二部位(42),在冲击吸收体(100)受到冲击时所产生的应力为规定的值(例如,7.0kN每100cm2)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622469B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0880006265.5
申请日:2008-02-28
Applicant: 京洛株式会社
Inventor: 玉田辉雄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7/12 , B60R13/0225 , B60R19/18 , B60R19/20 , B60R21/04 , B60R2013/0287 , B60R2021/0442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冲击吸收体,能够确保所需冲击吸收性能、同时特别是施加冲击后不久的冲击吸收性能优异、能够维持高冲击吸收性能。这种车辆用冲击吸收体(1),是内置在车辆构成构件中从而用来吸收碰撞时冲击能量。车辆用冲击吸收体(1)具有配置在承受冲击一侧的第一壁(4)及与它隔着中空部(2)隔开间隔对置的第二壁(5)。设有1个或2个以上冲击吸收肋(9),冲击吸收肋(9)由深槽部(15)和浅槽部(16)构成,深槽部(15)是将第一壁(4)及第二壁(5)分别凹陷成凹槽状,将其相互的前端面接合成一体形成熔敷面,浅槽部(16)是将其相互前端面隔开间隔(f)对置。
-
公开(公告)号:CN100562453C
公开(公告)日:2009-11-25
申请号:CN200580033039.2
申请日:2005-09-30
Applicant: 京洛株式会社
Inventor: 玉田辉雄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9/0481 , B60R19/18 , B60R21/04 , B60R21/0428 , B60R2019/188 , B60R2021/0435 , F16F7/121 , Y10T428/1352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辆用冲击吸收体,在冲击吸收体被压坏时,冲击吸收体的壁面的一部分通过破裂诱导部的作用首先破坏并产生开口,由此排除填充在中空部的空气的影响,可以发挥稳定的冲击吸收性能;同时不受外部空气温度的影响,可以在高温至低温之间的大范围内维持所希望的冲击吸收性能。冲击吸收体(1)是通过吹塑成形而一体成形形成的中空构造。冲击吸收体(1)上至少形成一个破裂诱导部(12)。破裂诱导部(12)由在冲击吸收体(1)的壁面上形成的槽口状的凸条(13)组成。冲击吸收体(1)由聚烯系树脂和非晶性树脂的聚合物混合体的热可塑性树脂构成。
-
公开(公告)号:CN100480101C
公开(公告)日:2009-04-22
申请号:CN200480034565.6
申请日:2004-11-08
Applicant: 京洛株式会社
Inventor: 玉田辉雄
IPC: B60R19/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18 , B60R21/04 , B60R21/0428 , B60R2019/188 , B60R2021/0435
Abstract: 一种车辆冲击吸收体,通过其可以在冲击接收表面上的所有位置内获得均匀的冲击吸收性能,特别是,如果从第一壁内的凹状槽的下端到第二壁的距离等于从第一壁的凹状槽的下端到第二壁内的凹状槽的下端的距离,可以进一步获得均匀的冲击吸收性能。车辆冲击吸收体(1)被安装在车辆组成部件内以吸收来自内部或者外部的冲击。车辆冲击吸收体(1)通过对热塑塑料吹塑而被形成中空。第一壁(2)和第二壁(3)彼此分开并彼此相对。冲击接收表面(4)连接第一和第二壁(2、3)。第一和第二壁(2、3)在大体上相等分开的间距上形成有多个凹状槽(5、6)。凹状槽(5、6)大体设置垂直于冲击接收表面(4)。
-
公开(公告)号:CN101031461A
公开(公告)日:2007-09-05
申请号:CN200580033039.2
申请日:2005-09-30
Applicant: 京洛株式会社
Inventor: 玉田辉雄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9/0481 , B60R19/18 , B60R21/04 , B60R21/0428 , B60R2019/188 , B60R2021/0435 , F16F7/121 , Y10T428/1352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辆用冲击吸收体,在冲击吸收体被压坏时,冲击吸收体的壁面的一部分通过破裂诱导部的作用首先破坏并产生开口,由此排除填充在中空部的空气的影响,可以发挥稳定的冲击吸收性能;同时不受外部空气温度的影响,可以在高温至低温之间的大范围内维持所希望的冲击吸收性能。冲击吸收体(1)是通过吹塑成形而一体成形形成的中空构造。冲击吸收体(1)上至少形成一个破裂诱导部(12)。破裂诱导部(12)由在冲击吸收体(1)的壁面上形成的槽口状的凸条(13)组成。冲击吸收体(1)由聚烯系树脂和非晶性树脂的聚合物混合体的热可塑性树脂构成。
-
公开(公告)号:CN1882457A
公开(公告)日:2006-12-20
申请号:CN200480034565.6
申请日:2004-11-08
Applicant: 京洛株式会社
Inventor: 玉田辉雄
IPC: B60R19/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18 , B60R21/04 , B60R21/0428 , B60R2019/188 , B60R2021/0435
Abstract: 一种车辆冲击吸收体,通过其可以在冲击接收表面上的所有位置内获得均匀的冲击吸收性能,特别是,如果从第一壁内的凹状槽的下端到第二壁的距离等于从第一壁的凹状槽的下端到第二壁内的凹状槽的下端的距离,可以进一步获得均匀的冲击吸收性能。车辆冲击吸收体(1)被安装在车辆组成部件内以吸收来自内部或者外部的冲击。车辆冲击吸收体(1)通过对热塑塑料吹塑而被形成中空。第一壁(2)和第二壁(3)彼此分开并彼此相对。冲击接收表面(4)连接第一和第二壁(2、3)。第一和第二壁(2、3)在大体上相等分开的间距上形成有多个凹状槽(5、6)。凹状槽(5、6)大体设置垂直于冲击接收表面(4)。
-
公开(公告)号:CN104334911B
公开(公告)日:2019-04-30
申请号:CN201380029679.0
申请日:2013-03-21
Applicant: 京洛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承受冲击的部位偏离所期望的位置也能够有效地吸收冲击的冲击吸收体。本公开的一个形态的冲击吸收体(10)的特征在于,其具有承受冲击的前壁(3D)、与前壁(3D)相对的后壁(3A)、以及连接前壁(3D)和后壁(3A)的周缘的周围壁(3B、4、3C、5)而构成,在连接前壁(3D)和周围壁(4、5)的拐角部形成有薄壁部(31)。
-
公开(公告)号:CN109689332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780056164.8
申请日:2017-09-22
Applicant: 京洛株式会社
IPC: B29C44/08 , B29C44/00 , B29C51/10 , B29C51/30 , B29K101/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44/1285 , B29C44/00 , B29C44/08 , B29C44/42 , B29C44/48 , B29C44/505 , B29C44/58 , B29C48/0017 , B29C51/10 , B29C51/30 , B29C51/32 , B29C51/36
Abstract: 提供一种发泡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即使在发泡树脂片材的壁厚大的情况下,也可以高精度得遵从发泡树脂片材的模具的型腔。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发泡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具备配置工序和膨胀工序。配置工序是指,将熔融状态的发泡树脂从狭缝挤出并使其垂挂而形成的1片发泡树脂片材,使其配置于第1及第2模具。膨胀工序是指,大于所述发泡树脂片材的厚度的间隙,使其设于第1及第2模具之间而使第1及第2模具靠近,在此状态下,由第1及第2模具双方降压吸引所述发泡树脂片材,从而使所述发泡树脂片材膨胀至所述间隙的厚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142989B
公开(公告)日:2017-11-28
申请号:CN201480018687.X
申请日:2014-03-05
Applicant: 京洛株式会社
IPC: B60R21/04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055 , B60R21/045 , B60R2021/0051 , B60R2021/04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膝垫,不会使车辆重量大幅增大且易于将开始塑性变形的载荷控制为所期望的值。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膝垫,通过从乘员的膝部输入载荷而变形,并吸收对上述膝部的冲击,在上述膝垫中,具备:低载荷吸收部,其具有从上述膝部输入上述载荷的载荷输入面;以及高载荷吸收部,其在比上述低载荷吸收部更远离上述膝部的位置沿载荷输入方向并排配置,且塑性变形开始载荷比上述低载荷吸收部大,上述低载荷吸收部与上述高载荷吸收部由一体的或彼此独立的中空构造体构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