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506956B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010447233.1
申请日:2020-05-25
IPC分类号: G06F30/1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特大跨洞室支护结构可控性设计方法,包括:获取特大跨洞室整体稳定的安全系数λ1和块体稳定的安全系数λ2;计算特大跨洞室在无支护状态下的受力形态并圈定出洞室易发生失稳破坏的区域A;获取洞室上方不稳定块体K的形态及其结构面的c1值和的正切值施加特大跨洞室的支护结构,分级不断降低区域A岩体的c值和的正切值进行计算,直至发生整体失稳破坏,记录下此级别下的计算使用的c’和值;施加特大跨洞室的支护结构,分级不断降低块体的c1值和的正切值进行计算,直至块体发生滑移破坏,记录下此级别下的计算使用的c1’和值;分别计算得出和若λ1’>λ1且λ2’>λ2,则支护结构安全性满足要求。本发明的设计方法结果安全可靠、运用简便。
-
公开(公告)号:CN111506956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447233.1
申请日:2020-05-25
IPC分类号: G06F30/1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特大跨洞室支护结构可控性设计方法,包括:获取特大跨洞室整体稳定的安全系数λ1和块体稳定的安全系数λ2;计算特大跨洞室在无支护状态下的受力形态并圈定出洞室易发生失稳破坏的区域A;获取洞室上方不稳定块体K的形态及其结构面的c1值和 的正切值 施加特大跨洞室的支护结构,分级不断降低区域A岩体的c值和的正切值 进行计算,直至发生整体失稳破坏,记录下此级别下的计算使用的c’和 值;施加特大跨洞室的支护结构,分级不断降低块体的c1值和 的正切值 进行计算,直至块体发生滑移破坏,记录下此级别下的计算使用的c1’和 值;分别计算得出 和若λ1’>λ1且λ2’>λ2,则支护结构安全性满足要求。本发明的设计方法结果安全可靠、运用简便。
-
公开(公告)号:CN111502715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481691.7
申请日:2020-05-29
IPC分类号: E21D13/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裂隙发育岩体中修建超大跨地下洞室的阶段综合修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施工前收集分析超大跨地下洞室建设条件资料;步骤二:施工初期总体初始设计阶段,包括初始地应力评价、断面初期支护结构设计和导洞设计;步骤三:进行导洞、支护施工并获取洞室实际地质参数;步骤四:施工过程中详细解析设计阶段;步骤五:施工监测反馈阶段;步骤六:施工二次衬砌,施工完成,施工总结。本发明所述的阶段综合修建方法采用初始支护结构设计及导洞设计、导洞施工实测详细设计和施工监测反馈三个阶段的综合稳定性分析方法,保证了超大跨洞室施工方案的安全合理,为施工安全和洞室顺利服役提供了坚实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1502677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447235.0
申请日:2020-05-2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工程深浅组合地质勘察布置方法,包括:进行地面踏勘,形成测区地质背景报告以及地质勘察实施方案;开展地表区域物探,进行工程地质分区,生成测区工程地质分区图,圈定物探异常带;对地下工程浅埋段实施常规垂直钻探,进行原位测试,并取芯留样进行试验,分析判断浅埋段工程地质情况;对地下工程开挖支护进行预设计;进行地下工程浅埋段开挖,开挖前进行洞内超前物探;进行长距离水平钻孔,开展原位压水试验并取芯留样进行试验,分析地下工程开挖前方情况;与超前物探地质资料进行比对,动态调整支护设计参数。本发明对地下工程的地质情况进行精准勘察,适用于不同地层岩性的地下洞室,施工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472813A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2010452177.0
申请日:2020-05-2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大跨度锚喷支护岩石隧道防排水体系及施工方法,包括:锚喷初期支护层;环纵盲管导排系统,设置在锚喷初期支护层上,包括环向盲管、环向凹凸排水板和纵向盲管,环向盲管、环向凹凸排水板沿拱墙间隔铺设,纵向盲管在两个边墙底部之间敷设;防水系统,包括隔离层复合土工膜和高弹性涂膜防水材料层,隔离层复合土工膜位于锚喷初期支护层的外部,高弹性涂膜防水材料层位于隔离层复合土工膜的外部;横向泄水管,埋设在边墙底部。本发明克服了在超大跨或巨型跨度锚喷支护结构洞室下铺设难度高、质量差、工效低等的技术难点,能够充分利用新型的防排水材料,提高了超大跨或巨跨条件下防水层施工工效,具有优良的排水与防渗双重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502715B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010481691.7
申请日:2020-05-29
IPC分类号: E21D13/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裂隙发育岩体中修建超大跨地下洞室的阶段综合修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施工前收集分析超大跨地下洞室建设条件资料;步骤二:施工初期总体初始设计阶段,包括初始地应力评价、断面初期支护结构设计和导洞设计;步骤三:进行导洞、支护施工并获取洞室实际地质参数;步骤四:施工过程中详细解析设计阶段;步骤五:施工监测反馈阶段;步骤六:施工二次衬砌,施工完成,施工总结。本发明所述的阶段综合修建方法采用初始支护结构设计及导洞设计、导洞施工实测详细设计和施工监测反馈三个阶段的综合稳定性分析方法,保证了超大跨洞室施工方案的安全合理,为施工安全和洞室顺利服役提供了坚实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1502677B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010447235.0
申请日:2020-05-2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工程深浅组合地质勘察布置方法,包括:进行地面踏勘,形成测区地质背景报告以及地质勘察实施方案;开展地表区域物探,进行工程地质分区,生成测区工程地质分区图,圈定物探异常带;对地下工程浅埋段实施常规垂直钻探,进行原位测试,并取芯留样进行试验,分析判断浅埋段工程地质情况;对地下工程开挖支护进行预设计;进行地下工程浅埋段开挖,开挖前进行洞内超前物探;进行长距离水平钻孔,开展原位压水试验并取芯留样进行试验,分析地下工程开挖前方情况;与超前物探地质资料进行比对,动态调整支护设计参数。本发明对地下工程的地质情况进行精准勘察,适用于不同地层岩性的地下洞室,施工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212296405U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20896572.3
申请日:2020-05-25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大跨度锚喷支护岩石隧道防排水体系,包括:锚喷初期支护层;环纵盲管导排系统,设置在锚喷初期支护层上,包括环向盲管、环向凹凸排水板和纵向盲管,环向盲管、环向凹凸排水板沿拱墙间隔铺设,纵向盲管在两个边墙底部之间敷设;防水系统,包括隔离层复合土工膜和高弹性涂膜防水材料层,隔离层复合土工膜位于锚喷初期支护层的外部,高弹性涂膜防水材料层位于隔离层复合土工膜的外部;横向泄水管,埋设在边墙底部。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在超大跨或巨型跨度锚喷支护结构洞室下铺设难度高、质量差、工效低等的技术难点,能够充分利用新型的防排水材料,提高了超大跨或巨跨条件下防水层施工工效,具有优良的排水与防渗双重特点。(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115680724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043229.4
申请日:2022-08-29
申请人: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老旧超大跨隧道二衬结构渗漏水综合治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既有隧道排水系统检查与改造;采用注浆材料通过高压注浆方式填充二衬结构施工缝、表面细微裂缝渗漏处,阻断渗漏通路;既有隧道二衬结构背水面基面清理;在既有隧道二衬结构背水面基层抹涂水泥基渗透材料,填充凹凸不平部位;完成水泥基渗透结晶修复层后采用丙烯酸盐高弹性涂膜防水涂料进行喷膜防水加强;在喷膜防水层表面固定不锈钢钢丝网片;一级防火层施工保护。本发明能够充分发挥丙烯酸盐高弹涂膜防水涂料及一级防火涂料的优良特性,达到防水一级、耐火一级等优良功能需求,且施工方便,保护既有隧道二衬混凝土结构,提高隧道服役年限,综合造价低,节约社会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2252339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0985248.3
申请日:2020-09-18
申请人: 中铁隧道集团一处有限公司 ,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隧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洪开荣 , 高波 , 魏桦 , 张志和 , 安博 , 郭卫社 , 刘永胜 , 王星 , 贺维国 , 李锐 , 翟学东 , 张剑寒 , 高攀 , 余备军 , 臧敏睿 , 徐培 , 吴海平 , 宋超业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仰式全长粘结锚索孔内分段止浆结构,包括止浆袋注浆管、锚固段注浆管、锚固段排气管、自由段注浆管、自由段排气管、止浆袋和止浆塞,且以上与锚索编束成一个整体,并随锚索下锚时一并放入上仰式锚索孔内,止浆袋注浆膨胀后能将上仰式锚索孔分割成锚固段和自由段,止浆袋注浆管的管底伸入止浆袋内,锚固段注浆管、锚固段排气管的管底伸入锚固段内,自由段注浆管和自由段排气管的管底伸入自由段内。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仰式全长粘结锚索孔内分段止浆方法。利用止浆袋在锚固段与自由段之间形成有效止浆,再对锚固段进行注浆,待锚固端浆液达到张拉强度后张拉,然后进行孔口部自由段注浆封闭,使锚索快速形成锚固作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