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139892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354678.6
申请日:2021-11-16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AHP‑TOPSIS模型的铁路建设方案优选方法。铁路方案优选多采用层次分析法,决策者根据经验衡量评价标准间相对重要程度,易造成结果偏于主观,且评价指标过多,难以科学决策。本发明所述方法包括:选取评价指标,构建比较判断矩阵;计算最大特征值及特征向量;进行一致性检验;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构建原始评价指标矩阵;同趋势化;归一化;确定正负理想解;计算与正负理想解的距离;计算与最优解的贴近度;将贴近度按大小顺序排序,确定最优方案。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结果不客观、评价指标多、难以科学决策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铁路建设方案优选过程从定性粗放式决策到定量精准化决策的转变。
-
公开(公告)号:CN113988692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111325292.2
申请日:2021-11-10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Q10/0637 , G06Q50/26 , G06N7/02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灰色模糊的城市群轨道交通网络化规划评价方法,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少通用型指标、缺乏普遍适用性、很难大规模应用的问题,本发明构建灰色模糊多层次评价模型,实现指标层、准则层、目标层的综合评价分析。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1)规划目标分析;(2)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步骤二、灰色模糊评价模型构建:(1)建立评价因素集及评语集;(2)计算评价指标得分;(3)指标权重计算;(4)建立灰色评价灰类;(5)计算灰色评估系数;(6)计算灰色评估权向量及权矩阵;(7)灰色综合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2836999B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110335570.6
申请日:2021-03-29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10/0637 , G06Q10/04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层级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布局规划方法,首先确定多层级轨道交通换乘备选枢纽站点集合,然后建立以新建换乘枢纽和改建换乘枢纽的投资费用、经营费用总和最小为优化目标的上层规划模型,假设每个乘客选取时间和金钱消耗最小的换乘方案进行换乘,并建立以旅客出行成本消耗最少为目标函数的下层规划模型,最后采用蚁群算法对所建立的双层规划模型进行求解。本发明能有效平衡枢纽建设、运营成本和旅客出行换乘成本,采用蚁群算法对模型求解得到城市多层级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布局的最优解,可以科学、合理的求解出多层级轨道交通枢纽的选址方案,为城市多层级轨道交通规划提供参考和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3282575A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110335722.2
申请日:2021-03-29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16/215 , G06F16/909 , G06F16/9537 , G06F16/9035 , G06F16/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手机信令的铁路车站客流特征提取方法,首先根据车站研究范围设定信令采集基站分布,采集研究区域内相关时段旅客的手机信令数据;然后对手机信令数据进行预处理,使之满足客流特征提取要求,包括信令数据简化、信令数据除燥、数据扩样、铁路网络基站数据库构建;最后在识别旅客出行轨迹后,提取相关车站客流特征,包括车站旅客发送量、客流流向及占比、高峰小时客流量及高峰小时系数、车站最高聚集人数。本发明基于手机定位对旅客手机信令数据进行采集,对手机信令数据进行清洗,在识别旅客出行轨迹的基础上,设计车站客流特征提取技术,用于车站铁路客流的提取,从而低成本、快速、广覆盖、多样化获取车站客流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9850019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927572.4
申请日:2024-12-25
Applicant: 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研究院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引力模型的区域经济联系度量化方法,涉及区域经济量化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综合考虑多维度指标,系统地评估城市间的综合发展质量,并结合交通方式以及加权距离来计算更为全面、精确的经济联系度,且定期地更新指标数据来动态更新经济联系度,通过这种方式动态地反映城市经济,进一步地避免基于不准确或不全面的区域经济联系度评估结果,导致的可能出现的资源错配以及阻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2836999A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2110335570.6
申请日:2021-03-29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层级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布局规划方法,首先确定多层级轨道交通换乘备选枢纽站点集合,然后建立以新建换乘枢纽和改建换乘枢纽的投资费用、经营费用总和最小为优化目标的上层规划模型,假设每个乘客选取时间和金钱消耗最小的换乘方案进行换乘,并建立以旅客出行成本消耗最少为目标函数的下层规划模型,最后采用蚁群算法对所建立的双层规划模型进行求解。本发明能有效平衡枢纽建设、运营成本和旅客出行换乘成本,采用蚁群算法对模型求解得到城市多层级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布局的最优解,可以科学、合理的求解出多层级轨道交通枢纽的选址方案,为城市多层级轨道交通规划提供参考和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947668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439073.0
申请日:2024-10-15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 , G06Q50/40 , G06F18/243 , G06F18/27 , G06N5/01 , G06F1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进站刷卡数据的车站最高聚集人数测算方法及系统,基于不同列车的旅客进站刷卡数据,拟合得到不同列车的旅客到站时间的对数正态分布函数,并获取关键参数μ、σ;训练决策树模型;通过决策树模型输出待测算车站各列车的关键参数μ、σ,并得到各列车旅客到站时间的对数正态分布函数,计算得到各列车旅客到站分布曲线;将各列车旅客到站分布曲线叠加得到整个车站的旅客到站分布曲线,纵坐标最高点即为车站最高聚集人数。本发明综合考虑车站的环境属性、列车属性以及不同列车旅客到站规律等多种因素,解决了现有最高聚集人数计算方法考虑因素简单,计算结果偏差较大的问题,有助于合理确定客运站房建筑规模,节省铁路建设投资。
-
公开(公告)号:CN113282575B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110335722.2
申请日:2021-03-29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16/215 , G06F16/909 , G06F16/9537 , G06F16/9035 , G06F16/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手机信令的铁路车站客流特征提取方法,首先根据车站研究范围设定信令采集基站分布,采集研究区域内相关时段旅客的手机信令数据;然后对手机信令数据进行预处理,使之满足客流特征提取要求,包括信令数据简化、信令数据除燥、数据扩样、铁路网络基站数据库构建;最后在识别旅客出行轨迹后,提取相关车站客流特征,包括车站旅客发送量、客流流向及占比、高峰小时客流量及高峰小时系数、车站最高聚集人数。本发明基于手机定位对旅客手机信令数据进行采集,对手机信令数据进行清洗,在识别旅客出行轨迹的基础上,设计车站客流特征提取技术,用于车站铁路客流的提取,从而低成本、快速、广覆盖、多样化获取车站客流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5880117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1703905.6
申请日:2022-12-28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50/26 , G06Q50/30 , G06Q10/0639 , G06F1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铁路OD统计的全社会旅客出行OD生成方法。如何依据铁路OD统计数据有效推断全社会出行OD对交通规划决策者制定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发明首先根据铁路站点分布和城市行政规划,进行交通小区划分;铁路、小汽车、长途大巴、航空可达虚拟交通网络构建;根据铁路系统票务数据字段特征,对各交通小区间铁路出行量进行统计,得到铁路出行OD;铁路出行比例矩阵生成;基于各交通小区间交通方式比例,生成全社会旅客出行OD数据。本发明成本低廉、操作方便、获取快速、可实施性强、精度高,完全可以满足交通规划工作中居民城际出行特征研究精度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988692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325292.2
申请日:2021-11-10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灰色模糊的城市群轨道交通网络化规划评价方法,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少通用型指标、缺乏普遍适用性、很难大规模应用的问题,本发明构建灰色模糊多层次评价模型,实现指标层、准则层、目标层的综合评价分析。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1)规划目标分析;(2)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步骤二、灰色模糊评价模型构建:(1)建立评价因素集及评语集;(2)计算评价指标得分;(3)指标权重计算;(4)建立灰色评价灰类;(5)计算灰色评估系数;(6)计算灰色评估权向量及权矩阵;(7)灰色综合评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