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轨焊缝探伤监测与辅助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37486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0742182.3

    申请日:2024-06-11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钢轨焊缝探伤监测与辅助系统,包括钢轨焊缝探伤仪、钢轨焊缝探伤辅助装置和监控中心管理平台,钢轨焊缝探伤辅助装置包括控制部件、数据存储部件、图像获取部件、第一通讯部件和第二通讯部件,第一通讯部件用于将钢轨焊缝探伤仪的钢轨焊缝探伤数据传输至钢轨焊缝探伤辅助装置中,第二通讯部件用于将钢轨焊缝探伤数据以及图像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管理平台,图像数据中包括至少展示出被探钢轨和钢轨焊缝探伤仪探头的图像。该系统能让有经验的钢轨焊缝探伤专家对许多现场作业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提高钢轨焊缝探伤效率和钢轨焊缝探伤质量,保障行车安全。本申请还公开了钢轨焊缝探伤监测与辅助方法,具有与上述系统相同的优点。

    管廊状态参数测量方法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708986B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010475016.3

    申请日:2020-05-29

    Abstract: 管廊状态参数测量方法,涉及检测技术,本发明包括下述步骤:(一)检测环境参数;(二)通过预设的参数评价分级表,产生环境参数隶属度矩阵;(三)基于层次分析法,依据预设的参数重要性等级量化赋值表,建立融合各项环境参数的判断矩阵;(四)基于各判断矩阵,分别计算对应每一种环境参数的几何平均值,以各项参数的几何平均值构建权重向量;(五)各环境参数的状态等级分布作加权计算,获得最终状态等级分布向量;(六)基于DS证据理论,通过下式计算各向量相互描述的支持度,并计算最终状态等级分布向量#imgabs0#(七)计算最终评价得分。本发明同时具有在灾害未发生、灾害即将发生及灾害已发生时的评价能力。

    一种列车到达检测方法、装置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508286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410001435.1

    申请日:2024-01-0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列车到达检测方法、装置及介质;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如何解决单个检测设备的监测错误导致列车到达信号误报,监测到任意一个第一类检测设备或第二类检测设备的状态信号为列车到达有效信号,发出列车到达预警信息;在预设校验时间内监测到除当前已预警检测设备外的任意一个第一类检测设备或第二类检测设备的状态信号为列车到达有效信号,则确认列车到达预警信息,发出列车到达信号。第一个检测设备监测到列车后仅发出列车到达预警信息,需要经过第二个检测设备的确认,单个检测设备故障发出监测列车到达的错误信号时,对信号进行确认,如未确认,则为误动作,单个检测设备的故障不引起误动作,提高了列车到达检测的准确性。

    一种列车到达检测方法、装置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508286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410001435.1

    申请日:2024-01-0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列车到达检测方法、装置及介质;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如何解决单个检测设备的监测错误导致列车到达信号误报,监测到任意一个第一类检测设备或第二类检测设备的状态信号为列车到达有效信号,发出列车到达预警信息;在预设校验时间内监测到除当前已预警检测设备外的任意一个第一类检测设备或第二类检测设备的状态信号为列车到达有效信号,则确认列车到达预警信息,发出列车到达信号。第一个检测设备监测到列车后仅发出列车到达预警信息,需要经过第二个检测设备的确认,单个检测设备故障发出监测列车到达的错误信号时,对信号进行确认,如未确认,则为误动作,单个检测设备的故障不引起误动作,提高了列车到达检测的准确性。

    一种物联网设备联动方法及系统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83343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81415.X

    申请日:2024-11-2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物联网设备联动方法及系统,该方法中,获取物联网设备对应的联动模型列表和联动实例列表;从联动模型列表中获取与物联网设备的业务逻辑需求对应的联动模型;基于联动实例列表,生成联动模型对应的联动实例;配置联动实例中的配置项,获取配置信息;响应于更新联动实例的配置信息的更新指令,向物联网设备下发更新指令以及联动实例的配置信息,以便物联网设备更新联动实例的配置信息。如此,用户无需掌握专业编程能力,即可完成现场物联网设备所需的业务逻辑配置,根据现场选择使用情况动态配置联动模型以及联动实例,在配置完毕后将配置信息下发至物联网设备,降低了用户自行动态配置联动逻辑的难度。

    边缘设备的联动管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87513A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2010940846.9

    申请日:2020-09-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边缘设备的联动管理方法,涉及设备管理领域,包括S1按功能区域设置所有的边缘设备,边缘设备分为区域核心设备和终端设备,区域核心设备用于功能区域控制策略统筹管理以及终端设备的配置管理,区域核心设备与云平台建立通讯连接;S2终端设备与区域核心设备建立通讯连接;S4编辑策略,并保存至各终端设备对应的程序块;S5区域核心设备生成策略文件,终端设备接受策略文件并执行策略;通过本发明的联动管理办法完成终端级的边缘计算及联动控制管理;将复杂的边缘计算放在边缘设备内执行,将原来的大量数据转换为直接结果,降低数据传输量,在无线通信技术对于大块数据传输能力较低的应用场景时,有效提高传输效率。

    控制设备的数据通信方法、装置及其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3645086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1207198.7

    申请日:2021-10-1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控制设备的数据通信方法,针对目前设备之间点对点的数据区对应关系全部需要人工进行配置导致的步骤繁琐且复杂度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控制设备的数据通信方法,包括:接收通讯数据地址配置信息和通讯参数配置信息;依据所接收到通讯参数配置信息中的主从设备类型进行相应的通讯连接配置,主设备向从设备发送建立通讯命令,并解析来自从设备发送的对应的通讯数据地址配置信息,以此建立与各从设备之间的主设备数据区与从设备数据区的对应关系;从设备接收主设备发送的建立通讯命令,并发送包含自身对应的通讯数据地址配置信息。上述步骤除录入信息外,全部由机器完成,并使整个过程模块化,降低了通讯配置过程的复杂程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