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756191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110924775.8
申请日:2021-08-12
Applicant: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分公司
IPC: E01D2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侧模自动滑移安装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安装得到钢侧模放置平台;b、安装得到移动支腿;c、将移动支腿安装到钢侧模放置平台上;d、安装连接支架;e、焊接加强板和限位底座;f、安装支撑脚;g、将钢侧模滑移装置翻转180°;h、安装槽钢导梁和U型导向块;i、将钢侧模滑移装置的脚轮支撑在槽钢导梁的内侧上;j、将钢侧模固定连接在现浇梁梁体上。本发明通过设置支撑脚,提高了钢侧模滑移装置的放置及运输的稳定性;钢侧模滑移装置具有良好承载能力的钢侧模滑移装置,满足一定重量的钢侧模的滑移安装;使得钢侧模滑移装置在槽钢导梁上定向移动,提高钢侧模移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756191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0924775.8
申请日:2021-08-12
Applicant: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分公司
IPC: E01D2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侧模自动滑移安装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安装得到钢侧模放置平台;b、安装得到移动支腿;c、将移动支腿安装到钢侧模放置平台上;d、安装连接支架;e、焊接加强板和限位底座;f、安装支撑脚;g、将钢侧模滑移装置翻转180°;h、安装槽钢导梁和U型导向块;i、将钢侧模滑移装置的脚轮支撑在槽钢导梁的内侧上;j、将钢侧模固定连接在现浇梁梁体上。本发明通过设置支撑脚,提高了钢侧模滑移装置的放置及运输的稳定性;钢侧模滑移装置具有良好承载能力的钢侧模滑移装置,满足一定重量的钢侧模的滑移安装;使得钢侧模滑移装置在槽钢导梁上定向移动,提高钢侧模移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359879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288205.6
申请日:2020-11-17
Applicant: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分公司
IPC: E02D29/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侧墙钢板止水带快速定位方法,是以侧墙模板为支撑,在侧墙模板的顶部安装上支架,上支架是由竖向杆、水平杆和斜撑杆构成的三角支架,利用定位螺母将竖向杆固定安装在侧墙模板的顶部,使水平杆朝向钢板止水带所在的一侧悬伸形成悬臂,在悬臂的悬伸端设置夹具,将钢板止水带夹持在夹具上获得定位;设置夹具在钢板止水带上的夹持位置高于侧墙混凝土的顶面高度。本发明能够快速定位和固定安装侧墙施工缝中钢板止水带,使侧墙施工缝中钢板止水带的安装质量得到保证,保证止水效果,提高工程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756320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110926132.7
申请日:2021-08-12
Applicant: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分公司
Inventor: 章郑远 , 刘俊 , 王庆雨 , 陆跃 , 刘国辉 , 王勇 , 刘道清 , 梁剑锋 , 陈华军 , 连金苟 , 张学武 , 居仪新 , 狄少通 , 杨桂平 , 杨明安 , 张北京
IPC: E02D17/04 , E02D5/34 , E02D29/0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线下低净空超长钢筋笼分节吊装入孔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场地清理;(b)组装钢筋笼;(c)两节钢筋笼对接;(d)定位;(e)逐段吊放。本发明采用分段吊装钢筋笼入孔的方法,不仅能够灵活适应不同深度的桩孔,保证足够的钢筋笼埋设深度,还克服了高压线垂直距离6m范围内不允许施工的难题,实现有限高度下长钢筋笼吊装入孔的施工作业,更有效控制了单节钢筋笼的起吊重量,避免了整节钢筋笼起吊失稳的事故,保障了施工人员与设备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3756320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0926132.7
申请日:2021-08-12
Applicant: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分公司
Inventor: 章郑远 , 刘俊 , 王庆雨 , 陆跃 , 刘国辉 , 王勇 , 刘道清 , 梁剑锋 , 陈华军 , 连金苟 , 张学武 , 居仪新 , 狄少通 , 杨桂平 , 杨明安 , 张北京
IPC: E02D17/04 , E02D5/34 , E02D29/0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线下低净空超长钢筋笼分节吊装入孔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场地清理;(b)组装钢筋笼;(c)两节钢筋笼对接;(d)定位;(e)逐段吊放。本发明采用分段吊装钢筋笼入孔的方法,不仅能够灵活适应不同深度的桩孔,保证足够的钢筋笼埋设深度,还克服了高压线垂直距离6m范围内不允许施工的难题,实现有限高度下长钢筋笼吊装入孔的施工作业,更有效控制了单节钢筋笼的起吊重量,避免了整节钢筋笼起吊失稳的事故,保障了施工人员与设备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213741922U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022660444.1
申请日:2020-11-17
Applicant: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分公司
IPC: E04C5/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侧墙钢筋定位控制模板,其特征是:在侧墙模板的顶部利用固定螺栓安装定位钢板;所述定位钢板中朝向侧墙钢筋所在一侧的钢板侧边为齿边,所述齿边是由沿钢板侧边间隔分布的各卡筋凹槽所形成,侧墙钢筋中的第一道竖筋一一对应地嵌入在各卡筋凹槽中获得定位。本实用新型以简单有效的方式有效保证了侧墙钢筋间距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尤其适于应用在异形侧墙施工中,针对锯齿状结构中线形侧墙钢筋间距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进行有效控制,保证异形侧墙美观墙面的设计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13742408U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022660420.6
申请日:2020-11-17
Applicant: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分公司
IPC: E04G21/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侧墙钢板止水带快速定位装置,其特征是以侧墙模板为支撑,在所述侧墙模板的顶部安装上支架,上支架是由竖向杆、水平杆和斜撑杆构成的三角支架,三角支架中的竖向杆由定位螺母安装在侧墙模板的顶部,水平杆朝向钢板止水带所在的一侧悬伸形成悬臂,在悬臂的悬伸端设置夹具,钢板止水带夹持在夹具上获得定位。本实用新型用于快速定位和固定侧墙施工缝中钢板止水带,使侧墙施工缝中钢板止水带的安装质量得到保证,保证止效效果,提高工程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428665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297107.6
申请日:2023-03-24
Applicant: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城市建设分公司
IPC: F24F7/00 , F24F11/74 , F24F11/89 , F24F120/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根据区域人数调整功率的通风系统及其应用方法,该通风系统包括人脸识别器、RFID射频识别器和算法器,所述人脸识别器和所述RFID射频识别器分别设置有通风系统所处的环境区域内并对区域内的人数进行统计,所述算法器连接控制所述通风系统,所述算法器综合所述人脸识别器和所述RFID射频识别器的统计人数控制所述通风系统的工作状态以调整其通风量。
-
公开(公告)号:CN105096497B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510468762.9
申请日:2015-08-04
Applicant: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8B13/18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路面施工防护领域,尤其是架空高压线下的施工防护结构及其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架空高压线与所述施工区域之间设置安全界限,所述安全界限由若干组红外线探测器和立柱形成,其中所述立柱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施工区域两侧,每组所述红外线探测器均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所述发射器和所述接收器分别固定安装在相对的两根所述立柱上且两者位置对应形成红外感应线,若干所述发射器与所述接收器之间的位置分别一一对应以形成红外感应线区域。本发明的优点是:方便了施工,简化了防护措施,适于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5096497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468762.9
申请日:2015-08-04
Applicant: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8B13/18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路面施工防护领域,尤其是架空高压线下的施工防护结构及其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架空高压线与所述施工区域之间设置安全界限,所述安全界限由若干组红外线探测器和立柱形成,其中所述立柱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施工区域两侧,每组所述红外线探测器均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所述发射器和所述接收器分别固定安装在相对的两根所述立柱上且两者位置对应形成红外感应线,若干所述发射器与所述接收器之间的位置分别一一对应以形成红外感应线区域。本发明的优点是:方便了施工,简化了防护措施,适于推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