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92455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0932362.8
申请日:2024-07-12
Applicant: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纳米药物制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温度响应型脂质体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通过将PFP破碎成小液滴并包裹进脂质体外壳中,可以使PFP在生理温度下保持稳定,降低PFP内氧气提前泄露的风险。将疏水药物DOX插在脂质壳的疏水尾端,实现了氧气和抗癌药物的共同运输,降低游离药物的非靶向输送带来的相关毒副作用的风险。DOX‑NDs的脂质体外壳中的DPPC相变温度为41.5℃左右,当达到相变温度时,PFP汽化释放氧气,同时也促进药物释放,保证了DOX‑NDs能在消融灶边缘区域释放氧气和药物,改善残余瘤内乏氧环境,逆转RFA后残余肿瘤乏氧引起的耐药性和上皮间质转化,最终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
-
公开(公告)号:CN113521303B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110769402.8
申请日:2021-07-07
Applicant: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IPC: A61K47/69 , A61K39/395 , A61K47/60 , A61K47/65 , A61P35/00 , B82Y5/00 , B82Y30/00 , B82Y40/00 , A61K31/5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载PD‑L1抗体和STING激动剂的纳米囊泡,其结构包括外壳和内核,外壳由脂质双分子层膜制备而成,外壳偶联MMP‑2敏感的多肽链,多肽链与PD‑L1抗体偶联,外壳还偶联PEG;其内核为STING激动剂。本发明的纳米囊泡以长链PEG作为抗体的保护屏障,阻止PD‑L1抗体正常组织上的PD‑L1抗原发生非特异性结合;还具有pH和MMP‑2双重敏感性,由于外壳脂质体还偶联有MMP‑2敏感的肽链,当所述囊泡到达酸性及高MMP‑2浓度的残余肿瘤微环境中,可响
-
公开(公告)号:CN116019912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310056686.5
申请日:2023-01-16
Applicant: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供氧声动力纳米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治疗癌症药物中的应用。自供氧声动力纳米制剂,包括载体,载体上包裹有声敏剂、免疫佐剂Vadimezan和氟碳液滴PFC的纳米脂质液滴。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准备载体原料,通过薄膜水化法包裹声敏剂、免疫佐剂Vadimezan和氟碳液滴PFC得到混合溶液;(2)将混合溶液在水浴超声及探头超声条件下进行分散,结束后透析;(3)将步骤(2)获得的产物充入氧气,4℃冰箱保存。自供氧声动力纳米制剂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通过超声辐照产生可杀伤肿瘤细胞的单线态氧,具有时空可控性,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毒副作用,不仅有效抑制原位肿瘤的进展,还有效抑制远端肿瘤的生长。
-
公开(公告)号:CN115311131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920500.1
申请日:2022-08-01
Applicant: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声数据和病理成分的配准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通过对待测腺体的超声图像和病理图像分别构建三维第一模型和三维第二模型,并通过建立的三维模型按照预设的配准方法进行配准,获得目标映射函数,通过数据分析设备进行目标映射函数的运算,从而完成三维第一模型和三维第二模型的配准,进而实现待测腺体超声信息和病理成分的配准。本申请通过构建待测腺体不同维度的三维模型,并结合配准方法进行配准,大大提高了待测腺体超声数据和病理成分的配准精确度,有利于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5227671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823054.2
申请日:2022-07-13
Applicant: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IPC: A61K9/51 , A61K47/46 , A61K47/04 , A61K31/445 , A61K31/167 , A61K31/245 , A61P29/00 , A61P23/02 , A61K49/22 , C01B33/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药物递送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药物递送系统包括壳‑核结构,红细胞膜作为壳层,树突状介孔二氧化硅作为内核,所述树突状介孔二氧化硅装载有麻醉药物和/或超声成像制剂。本发明将红细胞膜和树突状介孔二氧化硅联合,装载麻醉药物和超声成像制剂,通过液气相变技术提高麻醉药物的超声响应性,超声辐照激发液态氟碳发生液气相变,增强局麻药物在肿瘤局部的释放性能,同时产生的气体可在超声下观察到成像信号,为麻醉药物递送提供影像学信息,实现超声成像与局麻药物递送一体化。
-
公开(公告)号:CN115227671B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210823054.2
申请日:2022-07-13
Applicant: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IPC: A61K49/22 , A61K9/51 , A61K47/46 , A61K47/04 , A61K31/445 , A61K31/167 , A61K31/245 , A61P29/00 , A61P23/02 , C01B33/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药物递送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药物递送系统包括壳‑核结构,红细胞膜作为壳层,树突状介孔二氧化硅作为内核,所述树突状介孔二氧化硅装载有麻醉药物和/或超声成像制剂。本发明将红细胞膜和树突状介孔二氧化硅联合,装载麻醉药物和超声成像制剂,通过液气相变技术提高麻醉药物的超声响应性,超声辐照激发液态氟碳发生液气相变,增强局麻药物在肿瘤局部的释放性能,同时产生的气体可在超声下观察到成像信号,为麻醉药物递送提供影像学信息,实现超声成像与局麻药物递送一体化。
-
公开(公告)号:CN107496918B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1710649446.0
申请日:2017-08-02
Applicant: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纳米诊疗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复合纳米诊疗制剂,包裹薄荷醇和IR‑780碘化物,于脂质载体中,所述载体包括磷脂、胆固醇、二肉豆蔻酰基磷脂酰乙醇胺‑二乙基三胺五乙酸‑钆。所述复合纳米诊疗制剂的粒径为90 nm‑2μm。本发明制备的集超声/光声/核磁共振成像与光热治疗功能于一体的复合纳米诊疗制剂,将多模态造影与光热治疗结合在一起,其中多模态成像为光热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影像依据,提高了光热治疗的时间、空间选择性及准确性。另外,该复合纳米诊疗制剂因纳米尺寸所特有的EPR效应,易于在肿瘤部位富集。这样既提高了诊断效率,又降低了患者承担毒副作用的风险,加快了多模态造影与光热治疗诊疗一体化的进程。
-
公开(公告)号:CN107496918A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710649446.0
申请日:2017-08-02
Applicant: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纳米诊疗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复合纳米诊疗制剂,包裹薄荷醇和IR-780碘化物,于脂质载体中,所述载体包括磷脂、胆固醇、二肉豆蔻酰基磷脂酰乙醇胺-二乙基三胺五乙酸-钆。所述复合纳米诊疗制剂的粒径为90 nm-2μm。本发明制备的集超声/光声/核磁共振成像与光热治疗功能于一体的复合纳米诊疗制剂,将多模态造影与光热治疗结合在一起,其中多模态成像为光热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影像依据,提高了光热治疗的时间、空间选择性及准确性。另外,该复合纳米诊疗制剂因纳米尺寸所特有的EPR效应,易于在肿瘤部位富集。这样既提高了诊断效率,又降低了患者承担毒副作用的风险,加快了多模态造影与光热治疗诊疗一体化的进程。
-
公开(公告)号:CN116570562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194070.4
申请日:2023-03-02
Applicant: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IPC: A61K9/127 , C12N15/86 , C12N15/12 , C12N5/10 , A61K47/46 , A61K47/24 , A61K31/47 , A61K39/395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生脂质体杂合囊泡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的囊泡具有巨噬细胞膜和磷脂脂质体,所述巨噬细胞膜表面表达PD‑1和趋炎受体,所述磷脂脂质体负载疏水小分子药物。本发明的囊泡融合了仿生体系和脂质体的优点,首先,双主动靶向肿瘤细胞,增加疏水小分子药物在肿瘤局部的富集,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其次,囊泡的对于疏水小分子药物载药效率高、稳定性好;再者,囊泡的巨噬细胞膜表面表达自身抗原,可减少机体的免疫清除,可提高药物利用率,减少用药量;最后,囊泡成份简单,利于载体在体内的代谢,生物相容性更好,可避免机体免疫排斥的风险,具有临床转化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187575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920135.4
申请日:2022-08-01
Applicant: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超声射频信号的肿瘤组织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通过对肿瘤组织的射频信号进行剪切波变换,获得第二射频数据,并通过预设的转化方法,将第二射频数据转化为成分特征信息空间分布矩阵,从而对肿瘤组织的射频信号进行深度挖掘,有利于为深度分析肿瘤组织提供准确的数据,提高了肿瘤组织数据的获取精确度。对本发明所生成的肿瘤组织成分特征信息空间分布矩阵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有利于提高对肿瘤组织的分辨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