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30551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591824.5
申请日:2022-05-27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能源局大坝安全监察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的大坝安全监测数据异常值识别方法,涉及大坝安全监测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采集含大量不同类型异常值的大坝安全监测数据序列,并制作数据子序列集;S2.对S1中的数据子序列集中的异常值进行分类标记,并归一化处理,得到大坝安全监测异常数据样本集;S3.构建一维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S4.将S2中的大坝安全监测异常数据样本集输入S3中的模型进行训练,得到大坝安全监测数据异常值识别模型;S5.将待识别数据进行S1中的数据子序列集制作,并进行S2中的归一化处理;S6.将S5中归一化处理后的数据输入S4中的异常值识别模型中,得到待识别数据的异常值分类标记,解决了大坝安全监测数据异常值人工识别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709726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788153.2
申请日:2023-12-22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能源局大坝安全监察中心 ,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5 , G06N3/084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多指标和多规则融合的大坝分级监控预警方法,其中预警指标由静态指标、准静态指标、动态指标和模式指标构成,预警规则由基于过程监控理念的多种规则构成,最终实现多指标多规则融合的大坝安全分级监控预警。本发明通过多指标多规则融合的方法实施大坝运行性态异常现象的全过程监控预警,实现了尽早发现异常征兆并预警,为大坝安全监控和早期风险识别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7874655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673173.5
申请日:2023-12-07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国家能源局大坝安全监察中心
IPC: G06F18/2431 , G06F18/21 , G06N3/0442 , G06N3/045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考虑多重影响因素的动态大坝安全监控指标拟定方法,包括:选取大坝监测数据序列;构建效应量的预测模型;计算预测模型得到的拟合数据序列和原始数据序列的残差,计算得到残差标准差σ;基于预测模型的计算结果,确定能将所有可信监测数据包络在内的最小标准差倍数n,计算得到nσ;确定标称参数与标准差σ的倍数m;比较mσ、nσ和3σ的大小,取其中最大值作为为正常值区间的端点,确定大坝安全监控指标。本发明充分考虑了观测值的概率分布、监测仪器精度和运行稳定性、大坝安全工程师丰富经验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确定了合理的大坝安全监控指标,对大坝运行的警戒或危险状态的监控预报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7372861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166184.4
申请日:2023-09-11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国家能源局大坝安全监察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专家知识和图像识别的拱坝安全智能诊断方法,包括:预先构建统一范式的拱坝变形监测点分布图,并通过蒙特卡洛模拟的方法生成一定量不同的拱坝变形监测数据图样本,保证在各种规模拱坝以及不同监测点异常表现的高度适用性;以标签打分的方式将专家知识融入到拱坝变形监测数据图样本中,实现专家知识的统一化和实质化;基于人工色阶设定和像素线性差值的方式,将拱坝变形监测数据图转化为统一尺寸、统一色阶范围的拱坝变形监测灰度图,提高监测点特征提取的效率和鲁棒性;专家知识引导拱坝变形监测灰度图进行深度学习训练,生成通用的拱坝智能诊断模型;本发明解决了大型拱坝安全诊断要求高、难度大、智能化程度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106257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079689.1
申请日:2024-08-07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国家能源局大坝安全监察中心
IPC: G06F18/20 , G01B21/32 , G06N3/0464 , G06N3/088
Abstract: 一种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的拱坝整体变形协调性监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拱坝监测变形测点布置情况,选取多个测点构建整体变形测点监控网;S2:搜集拱坝历史变形监测数据,结合整体变形监控网,制备不同时刻的拱坝整体变形数据样本;S3:构建拱坝整体变形协调性监控的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S4:以不同时刻的拱坝整体变形数据样本对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无监督式训练,得到拱坝整体变形协调性监控模型;S5:对于任意时刻的拱坝变形,按变形监控网的测点构建整体变形数据,并以经训练的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变形协调性检测,实现拱坝整体变形协调性监控。本发明无需人工标注数据,可基于历史运行数据实现对拱坝整体变形协调性的智能评判。
-
公开(公告)号:CN11944265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21716.6
申请日:2024-10-29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G06F18/2135 , G06F18/213 , G06F18/10 , G06F18/2131 , G06F119/08 , G06F119/14 , G06F113/08
Abstract: 基于ICA的数字孪生拱坝性态检测盲源风险因素辨识方法,采用了Wavelet Scattering Network小波散射网络、PCA降维模块、ICA独立成分分析模块、Apache Kafka数据传输模块和数字孪生系统组成的综合监测与分析系统。本发明通过对实时采集的拱坝运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识别潜在的盲源风险因素,输出评估结果。系统首先利用小波散射网络进行多尺度特征提取,之后使用PCA对提取的高维数据进行降噪和降维处理,随后通过ICA模块识别独立的风险因素信号。最后,处理后的数据通过Apache Kafka传输至数字孪生平台,实现对拱坝全生命周期的实时监测与健康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9438624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11322.2
申请日:2024-10-28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单孔地下水渗流矢量监测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辅助结构、矢量跟踪机构、位置监测组件、装置复位机构、主控电路板以及照明机构。本发明基于图像识别技术,将地下水渗流视为三维流动,通过单孔下放仪器就能够同时测量测点位置地下水的流速和流向,并且测量装置能够控制自身复位,实现重复和连续测量,相比利用磁场模拟二维地下水渗流,测量结构更为准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功耗较低、结构简单、体积小巧、性能可靠、操作方便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323346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249634.0
申请日:2024-09-06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G06Q10/0635 , G06Q50/08 , G06F30/13 ,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中台架构的大坝运行安全在线监控系统,基于数据中台、模型中台、知识中台和业务中台,实现大坝运行安全在线监控系统的快速构建,可有效提高信息资源复用程度和利用效率,降低系统定制开发的工作量和周期,实现水库大坝在线监控和智能分析预警。基于中台架构对在线监控系统所使用的监测数据、专业模型以及知识库进行统一管理,并根据不同场景需求进行调取使用;同时,可对相关资源进行智能化组合应用,从而有效提升模型和知识适配能力,更好地满足复杂的应用需求。基于中台架构的大坝运行安全在线监控系统可实现工程安全实时分析预警、快速结构计算和工程安全综合评价,并对异常情况进行闭环处置,为大坝安全运行提供可靠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2359779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011247759.1
申请日:2020-11-10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斜面混凝土翻模施工集成化装置及其施工工艺,集成化装置包括用于对翻模板进行拆除操作的上操作平台和用于对混凝土进行抹面操作的抹面平台,所述上操作平台底部和抹面平台底部均与斜面上的侧模板顶部滑动配合;另外本发明还公开与集成化装置相配合的施工工艺,本发明采用卷扬机或电动葫芦作为提升动力,该装置具有良好的坡度适应性,可以根据不同的施工条件进行制作、组装,满足不同施工现场需要;另外该集成化装置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属于可以比较广泛应用的装置类型,装置成本低,便于生产和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943702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02389.X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北斗+InSAR角反射器形变监测数据融合方法与精度评估新方法,包括:根据角反射器中心为坐标原点建立局部直角坐标系,将北斗观测位移矢量分解为垂向移动分量和水平移动分量;根据四个象限矢量叠加特征及雷达升降轨侧视几何关系,单个角反射器的雷达视线向总形变量,当根据升降轨观测反演得到的垂向移动分量值差异小于给定阈值时,该结果作为北斗垂向移动分量的修正;当两个角反射器点位都存在三维移动分量时,用上述方法求取两个角反射器相对的垂向变形量。本发明使北斗与InSAR角反射器这两种不同技术手段获取的形变观测数据能够得到很好的互补和评测,以解决角反射器与北斗并置监测时结果难以在观测值域直接进行高精度数据融合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