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292095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420804.2
申请日:2023-10-30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T19/20 , G06T7/00 , G06V10/12 , G06F16/5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主化三维引擎的管道焊缝标注方法,涉及到计算机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先将已焊接后的管道放置在标注装置的输送机构上,通过输送机构将管道运输至标注装置的标注机构的正下方。本发明通过软件对输送机构上的实物的管道进行扫描,在软件中生成等比例1:10的三维管道,从而获取管道的在不同角度下的三维图片及二维图形,再对待标注的三维管道的结构进行识别,在识别之后,电脑控制软件的标注指令对三维管道的焊缝进行尺寸标注,电脑还控制激光发生器同步移动至相对应的位置对管道的焊缝进行尺寸标注,该标注方法简单且便捷,能够有效的缩短管道的标注时间,提高标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247784A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210817850.5
申请日:2022-07-12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厂预热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厂余热利用系统及使用方法,包括第一低压省煤器、第一流量调节阀、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三通调节阀和第一水泵,第一换热器用于加热制冷站的溴化锂水溶液,第二换热器用于预热天然气调压站的天然气;第一低压省煤器的出水口、第一流量调节阀、三通调节阀的进水端、三通调节阀的第一出水端、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一水泵和第一低压省煤器的进水口依次连通形成循环回路;第一流量调节阀的热水流量大于等于第一水泵的最低排水量,从而避免了第一水泵出现气蚀;将第一换热器的回水通入第二换热器预热天然气,实现了对热量的阶梯利用;提高了热量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012837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147915.5
申请日:2021-02-03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聚变堆的熔盐储能解耦发电系统,包括一回路、储能回路以及二回路;所述一回路包括聚变堆和连接在聚变堆的氦气出口的储热换热器,所述储热换热器的出气口与所述聚变堆的入气口连接;所述储能回路包括依次与所述储热换热器的熔盐出口连接的热熔盐储罐、蒸汽发生器和冷熔盐储罐,所述冷熔盐储罐的熔盐出口与储热换热器的熔盐进口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的蒸汽出口与所述二回路连接。本发明的用于聚变堆的熔盐储能解耦发电系统的运行持续性、安全性、稳定性高,使得聚变堆具有持续稳定输出能力,确保二回路蒸汽参数的稳定性,进一步保障汽轮发电机持续稳定输出,提高发电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12967827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149331.1
申请日:2021-02-03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聚变堆的熔盐储能耦合发电系统及发电方法,包括一回路、储能回路以及二回路;所述一回路包括聚变堆和连接在聚变堆的氦气出口的蒸汽发生器,所述蒸汽发生器的出气口与所述聚变堆的入气口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的蒸汽出口与所述二回路连接;所述储能回路包括与所述聚变堆的氦气出口连接的储热换热器、同时与所述储热换热器连接的热熔盐罐和冷熔盐罐。本发明的用于聚变堆的熔盐储能耦合发电系统的运行持续性、安全性、稳定性高,使得聚变堆具有持续稳定输出能力,确保二回路蒸汽参数的稳定性,进一步保障汽轮发电机持续稳定输出,提高发电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11779105A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10510648.9
申请日:2020-06-05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汽管道疏放水就地排放装置,其包括安设于基坑内用于冷却的多个冷却层;多个冷却层沿基坑的内壁由外自内布置;每个冷却层呈闭环设计且互相套叠设置;多个冷却层的一端凸出于基坑且覆盖有用于防止冒气的盖板;还包括插接于最内层的冷却层的水封筒,且水封筒的顶部设有开口;水封筒由下至上划分有用于储存冷却液的储液区以及排液区;水封筒上于排液区设有若干个第一排液孔;水封筒内插接有与水封筒连通的水封装置;水封装置远离水封筒的一端经开口并穿过盖板延伸至水封筒外。本发明的制造简单、施工方便,造价成本低;且通用性强,适用各类就地排放的疏放水、放空管的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11252666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2010193861.1
申请日:2020-03-18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厂房用检修行车配置领域,公开了一种电厂厂房的行车结构,其包括轮机系统、支撑系统、行车系统和悬臂吊组件,所述轮机系统穿设于所述支撑系统内部,所述行车系统设置于所述支撑系统,所述行车系统设置在所述轮机系统的上方,所述悬臂吊组件设置于所述行车系统,本方案的目的在于使联合循环机组中的各主要设备布置得更合理,得到更好的防护设施和运行检修空间,主要收益概况为以下内容:1.方便检修人员对设备的检修维护,降低运行维护成本;2.提高运行人员对设备运行维护的安全保障;3.缩短施工安装周期和设备检修时间;4.提高厂房整体美观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939462B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711396051.0
申请日:2017-12-21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启停堆系统及控制方法和核电站二回路汽水系统及操作方法,其中所述的启停堆系统主要通过在汽水分离器和除氧器之间设置旁路管路,然后根据所述汽水分离器的水位和所述汽水分离器与除氧器之间压力差值控制所述汽水分离器的疏水。当所述汽水分离器的水位达到所述第一水位预设值时,若所述汽水分离器与所述除氧器之间的压力差值达到所述压差预设值,则开启所述第二调节阀,将所述汽水分离器的疏水通过旁路管路直接排入除氧器。在保障所述汽水分离器和除氧器的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提升所述启停堆系统中热量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591994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259533.X
申请日:2018-03-27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2B31/00 , F01K11/02 , F01K23/10 , F22B1/1815 , F22B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启动锅炉单元及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所述启动锅炉单元包括:具有燃气入口和蒸汽出口的蒸汽生产模块,与蒸汽生产模块的蒸汽出口连接的热水生产模块,热水生产模块包括水箱以及与水箱的出水口连接的水泵,水箱与所述蒸汽出口连接,热水生产模块与前置单元之间形成第一水循环回路;所述燃气入口与调压单元连接。本发明通过在启动锅炉单元中增设水箱和水泵,无需在调压单元中设置启动用电加热器,新增的水箱和水泵为常规小设备,投资成本低,维护检修都十分方便;通过蒸汽对水箱的水进行加热,再以水箱中的热水对燃气进行加热,可保证水箱中的热水温度不超过70℃,避免对燃气加热温度过高引发天然气爆炸的风险,提高安全系数。
-
公开(公告)号:CN105464808B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511034156.2
申请日:2015-12-31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20/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提供一种燃气蒸汽联合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燃气蒸汽联合系统包括:燃气机组,蒸汽循环回路,空气预热器,燃料预热器,经过凝结水加热器加热的部分给水分别进入空气预热器和燃料预热器,空气预热器对进入燃气轮机的空气预热,使空气温度升高;燃料预热器对进入燃气轮机的燃料预热,使燃料温度升高,升温后的空气和燃料进入燃气轮机燃烧做功,升温后的空气和燃料燃烧更稳定,并且燃气轮机的排气温度更高,此时增加蒸汽循环回路的给水流量,使其与燃气轮机排放的更高温度的烟气换热得到更大的蒸汽量,使更大流量的蒸汽进入蒸汽轮机做功。
-
公开(公告)号:CN105464809A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511034898.5
申请日:2015-12-31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C6/18 , F01K23/10 , F01K23/101 , F02C7/08 , F02C7/2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提供一种燃气蒸汽联合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燃气蒸汽联合系统包括:燃气轮机、蒸汽循环回路、吸收式热泵、吸收式制冷机、前置换热器、以及切换装置,切换装置分别与吸收式热泵、吸收式制冷机、以及前置换热器之间对接,用于切换吸收式制冷机投入使用或退出使用。蒸汽轮机中的部分水蒸气从抽汽口进入制热驱动通道内作为吸收式热泵的驱动力,使循环工质在第二换热通道内被升温,并且冷却水在第一换热通道内降温;升温后的循环工质对流经第四换热通道的空气预热,或驱动吸收式制冷机对空气预冷,从而调节进入燃气轮机的空气温度,使整个燃气蒸汽联合系统的效率最佳。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