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70109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11779043.X
申请日:2023-12-21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R31/36 , G01R31/382 , G01M7/08 , G01M13/0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芯测试系统,包括:试验舱;针刺挤压设备;多个采集器;视频传感器;测试终端,被配置为:接收第一指令,第一指令包括测试标识和对应的配置参数,基于测试标识和测试标识对应的配置参数,控制滑动机构带动施力件在竖直方向上进行移动,以对被测电芯施加与测试标识对应的测试动作,接收在对被测电芯施加测试动作的过程中,多个视频传感器拍摄的视频数据以及多个采集器监测到的实验数据,并基于被测电芯在测试动作的作用下的动态变化阶段,将不同阶段对应的视频数据和实验数据划分为多组,以进行显示。通过本申请的电芯测试系统,能够提供被测电芯失控动态过程的详细参数,有助于识别被测电芯的潜在的风险或异常。
-
公开(公告)号:CN117875835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778231.0
申请日:2023-12-21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Q10/08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池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涉及存储管理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采集获取电池样本的基本信息,基本信息包括下述至少一项:样品模型、名称、型号、重量、电压、温度、类型、状态、部门信息、运输信息;根据基本信息以及预设编码规则,生成电池样本的编码信息;根据电池样本的编码信息、库位信息和库位分配规则,分配电池样本的库位并记录存储信息,存储信息包括:库位信息对应的电池样本的编码信息和基本信息;监测各库位中电池样本的实时监测信息,若实时监测信息达到预警阈值,则生成预警信息。实现了在动力电池试验开发过程中,提高电池样本的管理效率,且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5752976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53748.8
申请日:2022-11-21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可在水中振动测试的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试验系统包括试验装置、消防模块、测试模块和数据模块;试验方法包括:步骤一、设计试验方案;步骤二、对试验样品的可靠性进行筛选;步骤三、安装测试装置;步骤四、建立试验环境;步骤五、将振动路谱方案加载到振动台架控制程序中;步骤六、数据模块进入工作状态;步骤七、启动涉水振动试验;步骤八、数据模块对试验数据实时分析处理;步骤九、对动力电池系统进行处置;步骤十、将数据上传至云端进行存储。本发明能够根据振动过程中出现的热失控及其他安全情况做出紧急应对,解决了试验方法缺少汽车模拟涉水路面行驶,缺少电池总成在水中振动的数据的分析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970139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11778318.8
申请日:2023-12-21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R31/385 , G01R31/36 , G01M7/0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测试系统。所述电池测试系统包括试验箱体、伸缩机构、加热构件以及针刺头;所述伸缩机构穿过所述试验箱体,且与所述试验箱体密封;所述针刺头和所述加热构件可替换地与所述伸缩机构的输出端连接;当所述加热构件与所述伸缩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时,所述伸缩机构能够驱动所述加热构件对待测样件进行加热;当所述针刺头与所述伸缩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时,所述伸缩机构能够驱动所述针刺头对所述待测样件进行破坏。根据本申请的电池测试系统,从而解决了现有的整包电池热失控试验,所存在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339839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243580.6
申请日:2023-03-14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无线读取BMS系统信息方法、无线读取BMS系统信息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器包括:通过所述无线充电模块为备电池充电,唤醒休眠状态下的BMS系统;所述BMS系统被唤醒后,自检测所管理的主电池,获取主电池状态信息;根据主电池状态信息,判断主电池状态是否处于极端工况下;根据主电池状态是否处于极端工况下,触发多层加密系统;若,主电池状态处于非极端工况,则启动多层加密系统中的深层加密系统,或深层加密系统和表层加密系统;若,主电池状态处于极端工况,则关闭深层加密系统,只启动表层加密系统。通过上述方法,通过无线充电模块唤醒休眠中的BMS系统,使BMS系统启动不依赖主电池,在不触碰的前提,获取电池状态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3984312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268106.6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7/02 , G01R31/382 , G05B19/0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池振动试验的安全控制方法及安全控制系统,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用于电池振动试验的安全控制方法及安全控制系统,包括如下步骤:获取电池的BMS系统的参数信息;获取电池的状态信息;获取实验室环境温度信息;根据参数信息、电池的状态信息及实验室环境温度信息,对电池进行诊断,得到诊断结果;根据诊断结果,选择是否松开夹具、是否关闭振动设备、是否发出警报及是否对电池进行喷水。在电池振动试验过程中,实时自动监测电池的状态及参数,在电池存在安全隐患时,夹具可自动松开,可达到快速将电池从振动设备上拆下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整个试验过程中,无需试验人员值守,有利于保护试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222299655U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20377326.5
申请日:2024-02-28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池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测试台架及测试装置,设置于测试水池内,用于电池包的浸水试验。测试台架包括安置座、升降部、连接平台、感应部和显示部,其中,安置座与测试水池固定连接,连接平台用于与待检测件连接,升降部连接连接平台和安置座,以驱动连接平台升降。感应部设置于连接平台,以检测连接平台与水池底部之间的距离。显示部与感应部通信连接,以显示感应部的检测信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测试台架及测试装置,有效地降低了水面晃动对待检测件稳定性的影响,减低了在待检测件出入水的过程中,待检测件与测试水池发生碰撞的几率,保证了浸水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221528678U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322624942.4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测试连接装置,包括:连接体,连接体内设有凹槽,凹槽用于放置部分电池单体,凹槽的侧壁外侧设有压紧力显示器,凹槽具有压紧力显示器的侧壁上还设有通孔;压紧装置,压紧装置与压紧力显示器电性连接,压紧装置通过通孔将电池单体压紧固定,压紧力显示器用于显示压紧装置与电池单体之间的压紧力;其中,电池单体的正极极柱与负极极柱处分别设有一个电池测试连接装置。本申请通过在电池单体的正极极柱与负极极柱处分别设有一个电池测试连接装置,电池测试连接装置包括连接体与压紧装置,连接体上设置了通孔,压紧装置通过通孔与电池单体压紧固定,使得电池测试连接装置的结构更加简单,拆装更加灵活便捷。
-
公开(公告)号:CN221148871U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322646945.8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R31/378 , G01R1/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软包电池的测试装置,包括:底板,底板设置有导电块;锁紧组件,锁紧组件包括连接件和锁紧件,连接件与导电块连接,锁紧件可活动地与连接件连接,其中,锁紧件具有朝向导电块一侧移动以将测试导线锁紧的锁紧位置,以及锁紧件具有远离导电块一侧移动以将测试导线解锁的解锁位置;压紧机构,部分的压紧机构相对底板可活动地连接,另一部分的压紧机构延伸至导电块的上方设置,压紧机构具有将待测试的软包电池的极耳压紧在导电块上的压紧位置,以及压紧机构具有将极耳从导电块上释放的释放位置。通过导电块完成测试导线与软包电池的极耳之间的电流传导,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测试软包装电池时连接不便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20773098U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21245855.1
申请日:2023-05-22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R1/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防风罩,包括:罩体,罩体具有用于放置电池的容纳腔;测试导线组件,测试导线组件为一个或多个,测试导线组件包括连接导线,测试导线组件与罩体可活动地连接,以使连接导线沿罩体的高度方向的高度可调节地设置。采用测试导线组件与罩体可活动的连接设置,避免采用现有技术中使用简单盒体扣罩造成密闭效果差的问题,优化了电池防风罩对不同型号电池的适配性。采用该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减缓环境对流散热效果,极大地增强电池防风罩的密闭性,提高电池测试时人工操作的便捷度,提高了电池防风罩的安全性,增强该电池防风罩的实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