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控条斑紫菜黄斑病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04004A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1911021375.5

    申请日:2019-10-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条斑紫菜育苗病害防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控条斑紫菜黄斑病的方法。在条斑紫菜培育生长过程中,通过对育苗车间消毒,对培育紫菜贝壳丝状体的育苗海水进行处理,对育苗贝壳进行清洁处理,同时在紫菜的整个生长周期内进行合理的管理,进而实现对黄斑病的防控。本发明通过特定的防治方法对紫菜的培育场所进行消毒,再对育苗所用海水进行处理,并对育苗贝壳进行清洁处理,同时在整个紫菜整个生长周期内进行管理,有效的防控了黄斑病的发生。本发明根据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和黄斑病的生物学特点,确定在贝壳丝状体的培育阶段,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并结合高温期的有效管理,最终完成对黄斑病的防控。

    一种等鞭金藻叶绿体同源重组转基因系统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747226A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911341807.0

    申请日:2019-12-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是一种构建等鞭金藻叶绿体同源重组转基因系统的方法。以等鞭金藻叶绿体基因组来源的SEQ ID NO:1所示序列和SEQ ID NO:2所示的序列为同源臂,SEQ ID NO:3所示的序列、SEQ ID NO:4所示的序列为启动子,以SEQ ID NO:5所示的序列、SEQ ID NO:6所示的序列为终止子,以bar基因为筛选标记基因,并通过SEQ ID NO:7连接多个外源基因构成多顺反子结构从而构建同源重组载体,并利用基因枪法将载体导入等鞭金藻细胞,经除草剂草丁膦筛选获得转基因藻株。采用本发明的等鞭金藻叶绿体同源重组转基因系统,可实现多个外源基因在叶绿体中稳定表达。

    一种雨生红球藻叶绿体表达系统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669789B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911225046.2

    申请日:2019-12-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是一种构建雨生红球藻叶绿体表达系统的方法。以雨生红球藻叶绿体基因组上SEQ ID NO:1所示序列和SEQ ID NO:2所示的序列为同源臂,以SEQ ID NO:3所示的序列、SEQ ID NO:4所示的序列为启动子,以SEQ ID NO:5所示的序列、SEQ ID NO:6所示的序列为终止子,以bar基因为筛选标记基因构建同源重组载体,并利用基因枪法将载体导入雨生红球藻细胞,经除草剂草丁膦筛选获得转基因藻株。采用本发明的雨生红球藻叶绿体稳定表达系统,可实现外源基因在叶绿体中稳定表达。

    一种雨生红球藻叶绿体表达系统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669789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1225046.2

    申请日:2019-12-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是一种构建雨生红球藻叶绿体表达系统的方法。以雨生红球藻叶绿体基因组上SEQ ID NO:1所示序列和SEQ ID NO:2所示的序列为同源臂,以SEQ ID NO:3所示的序列、SEQ ID NO:4所示的序列为启动子,以SEQ ID NO:5所示的序列、SEQ ID NO:6所示的序列为终止子,以bar基因为筛选标记基因构建同源重组载体,并利用基因枪法将载体导入雨生红球藻细胞,经除草剂草丁膦筛选获得转基因藻株。采用本发明的雨生红球藻叶绿体稳定表达系统,可实现外源基因在叶绿体中稳定表达。

    海藻增殖放流设备及海藻增殖放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93417A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710726732.2

    申请日:2017-08-22

    Abstract: 一种海藻增殖放流设备,包括底座、主缆绳、苗绳和浮漂,所述主缆绳的一端和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主缆绳的另一端和所述浮漂固定连接,所述苗绳的中段和所述主缆绳远离所述底座的一段固定连接,所述苗绳的数量为至少两根,相邻的两根所述苗绳之间设有间隔。还提供一种海藻增殖放流方法。上述海藻增殖放流设备和海藻增殖放流方法,观察、取样和对藻苗进行补充投放等均不用潜水员操作,提高了增殖放流的效率。相对于传统的礁体表面固定藻苗的增殖方式,该海藻增殖放流设备可固定更多铜藻苗,保障铜藻在适宜的水层进行快速生长,增殖效果明显,同时规避了底栖植食动物对藻体的摄食作用。除了固定铜藻的苗绳之外,其余装置可一直循环利用,保证增殖放流工作的可持续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