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704004A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1911021375.5
申请日:2019-10-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条斑紫菜育苗病害防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控条斑紫菜黄斑病的方法。在条斑紫菜培育生长过程中,通过对育苗车间消毒,对培育紫菜贝壳丝状体的育苗海水进行处理,对育苗贝壳进行清洁处理,同时在紫菜的整个生长周期内进行合理的管理,进而实现对黄斑病的防控。本发明通过特定的防治方法对紫菜的培育场所进行消毒,再对育苗所用海水进行处理,并对育苗贝壳进行清洁处理,同时在整个紫菜整个生长周期内进行管理,有效的防控了黄斑病的发生。本发明根据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和黄斑病的生物学特点,确定在贝壳丝状体的培育阶段,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并结合高温期的有效管理,最终完成对黄斑病的防控。
-
公开(公告)号:CN112251360B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514873.6
申请日:2020-12-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 莱州市顺昌水产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制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耐高温海水小球藻的筛选、培养及应用。具体为从夏季高温期的海水育苗池中利用单细胞分离技术原位筛选单细胞藻类,经高温驯化获得具有较好耐高温性能的海水小球藻CG.sp4(保藏编号CGMCC No.19158)和Ch.sp2(保藏编号CGMCC No.19157)。通过测试其生长曲线,优化培养条件,进行该藻株的培养。本发明提供的两株耐高温海水小球藻,可在30‑45℃,光照条件13‑16μmol/(s×m2)条件下正常生长,可运用到水产育苗及养殖,亦可用于南北方夏季高温高光照条件下鲜活饵料或相关产品的开发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747226A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911341807.0
申请日:2019-12-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是一种构建等鞭金藻叶绿体同源重组转基因系统的方法。以等鞭金藻叶绿体基因组来源的SEQ ID NO:1所示序列和SEQ ID NO:2所示的序列为同源臂,SEQ ID NO:3所示的序列、SEQ ID NO:4所示的序列为启动子,以SEQ ID NO:5所示的序列、SEQ ID NO:6所示的序列为终止子,以bar基因为筛选标记基因,并通过SEQ ID NO:7连接多个外源基因构成多顺反子结构从而构建同源重组载体,并利用基因枪法将载体导入等鞭金藻细胞,经除草剂草丁膦筛选获得转基因藻株。采用本发明的等鞭金藻叶绿体同源重组转基因系统,可实现多个外源基因在叶绿体中稳定表达。
-
公开(公告)号:CN110747224A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911341789.6
申请日:2019-12-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富脂微拟球藻叶绿体转基因系统及其应用。该系统的载体包括启动子、终止子,以及SEQ ID NO:1所示碱基序列的上游同源臂和SEQ ID NO:2所示碱基序列的下游同源臂,同源臂之间插入与至少一个外源基因构成多顺反子结构的SEQ ID NO:7所示的碱基序列。采用本发明的富脂微拟球藻叶绿体稳定表达系统,可实现多个外源基因在叶绿体中稳定表达。
-
公开(公告)号:CN103728283A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210386999.9
申请日:2012-10-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IPC: G01N21/64 , G01N33/66 , A61B5/145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纳米级生物复合物及其应用。纳米级生物复合物为0.02微克/毫升—10微克/毫升纳米级氧化石墨烯-低分子量壳聚糖复合物溶液和0.001毫克/毫升—10毫克/毫升重组别藻蓝蛋白溶液共混于PBS溶液。所述纳米级生物复合物作为生物传感器。本发明复合物具有高特异性,纳米级,高敏感性同时应用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10669789B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911225046.2
申请日:2019-12-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IPC: C12N15/8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是一种构建雨生红球藻叶绿体表达系统的方法。以雨生红球藻叶绿体基因组上SEQ ID NO:1所示序列和SEQ ID NO:2所示的序列为同源臂,以SEQ ID NO:3所示的序列、SEQ ID NO:4所示的序列为启动子,以SEQ ID NO:5所示的序列、SEQ ID NO:6所示的序列为终止子,以bar基因为筛选标记基因构建同源重组载体,并利用基因枪法将载体导入雨生红球藻细胞,经除草剂草丁膦筛选获得转基因藻株。采用本发明的雨生红球藻叶绿体稳定表达系统,可实现外源基因在叶绿体中稳定表达。
-
公开(公告)号:CN110669789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1225046.2
申请日:2019-12-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IPC: C12N15/8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是一种构建雨生红球藻叶绿体表达系统的方法。以雨生红球藻叶绿体基因组上SEQ ID NO:1所示序列和SEQ ID NO:2所示的序列为同源臂,以SEQ ID NO:3所示的序列、SEQ ID NO:4所示的序列为启动子,以SEQ ID NO:5所示的序列、SEQ ID NO:6所示的序列为终止子,以bar基因为筛选标记基因构建同源重组载体,并利用基因枪法将载体导入雨生红球藻细胞,经除草剂草丁膦筛选获得转基因藻株。采用本发明的雨生红球藻叶绿体稳定表达系统,可实现外源基因在叶绿体中稳定表达。
-
公开(公告)号:CN107593417A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710726732.2
申请日:2017-08-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IPC: A01G33/00
Abstract: 一种海藻增殖放流设备,包括底座、主缆绳、苗绳和浮漂,所述主缆绳的一端和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主缆绳的另一端和所述浮漂固定连接,所述苗绳的中段和所述主缆绳远离所述底座的一段固定连接,所述苗绳的数量为至少两根,相邻的两根所述苗绳之间设有间隔。还提供一种海藻增殖放流方法。上述海藻增殖放流设备和海藻增殖放流方法,观察、取样和对藻苗进行补充投放等均不用潜水员操作,提高了增殖放流的效率。相对于传统的礁体表面固定藻苗的增殖方式,该海藻增殖放流设备可固定更多铜藻苗,保障铜藻在适宜的水层进行快速生长,增殖效果明显,同时规避了底栖植食动物对藻体的摄食作用。除了固定铜藻的苗绳之外,其余装置可一直循环利用,保证增殖放流工作的可持续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680971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210330454.6
申请日:2012-09-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定向重组别藻蓝蛋白三聚体作为光学敏化材料的应用。首先带有有利于分离纯化,和定向组装组氨酸标签;其次通过不同浓度蛋白溶液处理电极,而后采用氮气吹干或者真空冷冻干燥,依赖静电力吸附和氢键相互作用在电极表面形成定向或非定向的单层或多层吸附;敏化半导体电极或者金属电极使之在光照条件下可以直接完成太阳能到电能的转化。实现其作为新型光学敏化材料的功能。将在太阳能利用,转换和存储方面具有应用广阔的前景。并且在转化太阳能作为新一代的替代能源,为人类提供充足的电力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666973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310270143.3
申请日:2023-03-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IPC: C07K14/195 , C12N15/31 , C12N15/70 , C02F3/34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蓝藻来源重组蛋白Slr6039的应用。蓝藻来源重组蛋白Slr6039在去除样品中铜的应用。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通过本发明公开的方法,可获得重组蛋白Slr6039、重组载体及重组菌株,可应用于淡水培养基的除铜处理,相比传统除铜方式更安全和环境友好,对藻类或其他经济物种的养殖存在一定的经济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