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30847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215898.5
申请日:2022-09-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三维结构面粗糙度评价指标的定量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岩石结构面切割成试样;采用激光扫描仪对结构面进行扫描,获取其数字高程分布图;计算或直接从激光扫描仪上获取扫描的取样间距d;计算结构面数字高程分布的标准差σ;通过沿垂直x轴分别取N条长度为L毫米的切线(N≥3),对于每一条切线分别计算结构面数字高程分布的相关距离τ;通过得到的取样间距、标准差、相关距离定量计算三维结构面粗糙度的评价指标仅需进行代数运算即可评价和比较结构面的粗糙度,避免了繁琐的测量和计算,为三维结构面粗糙度评价指标的评价和比较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5930847B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211215898.5
申请日:2022-09-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三维结构面粗糙度评价指标的定量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岩石结构面切割成试样;采用激光扫描仪对结构面进行扫描,获取其数字高程分布图;计算或直接从激光扫描仪上获取扫描的取样间距d;计算结构面数字高程分布的标准差σ;通过沿垂直x轴分别取N条长度为L毫米的切线(N≥3),对于每一条切线分别计算结构面数字高程分布的相关距离τ;通过得到的取样间距、标准差、相关距离定量计算三维结构面粗糙度的评价指标#imgabs0#仅需进行代数运算即可评价和比较结构面的粗糙度,避免了繁琐的测量和计算,为三维结构面粗糙度评价指标的评价和比较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5511850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1216792.7
申请日:2022-09-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边滑坡稳定状态识别方法,包括:通过无人机摄影测量对边滑坡进行固定时间间隔航拍,建立DOM模型、DSM模型和三维点云模型,开展边滑坡边界识别,识别裂缝发展及位置分布;通过修正重力方向的iCSF法对点云数据进行滤波,获取边滑坡可视化位移场;采用裂缝监测装置,对裂缝发展状况进行测量、记录;对边滑坡区域,边滑坡前缘、边滑坡后缘及边滑坡中部关键位置监测点和裂缝发展开展动态连续监测,记录和识别边滑坡裂缝发展和变形状况,对边滑坡发展阶段进行初步识别;综合得到的边滑坡裂缝发展状况和得到的变形状况对边滑坡所处状态进行进一步识别;能够及时、准确捕捉边滑坡裂缝、变形发展趋势,对地形复杂区域适应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3128028B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110321871.3
申请日:2021-03-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6F30/20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土结构耦联体系的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方法,包括:输入岩土地层面的几何与地层属性参数、模型边界范围;设定工程结构体模型及其材料属性;建立岩土结构体系的三维几何模型;对岩土地层体与工程结构体进行面—面重叠处理;建立岩土结构一体化模型;输入单元网格划分的尺寸等参数;建立岩土结构体系的可计算模型;判定岩土地层体与结构体的重叠状态,形成岩土结构耦联体系;通过数值模拟得到耦联体系的应力场、位移场等;实现了岩土结构耦联体系从可视化模型到可计算模型的数据转化,提高了岩土结构分析效率,为施工设计一体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3128028A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110321871.3
申请日:2021-03-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6F30/20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土结构耦联体系的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方法,包括:输入岩土地层面的几何与地层属性参数、模型边界范围;设定工程结构体模型及其材料属性;建立岩土结构体系的三维几何模型;对岩土地层体与工程结构体进行面—面重叠处理;建立岩土结构一体化模型;输入单元网格划分的尺寸等参数;建立岩土结构体系的可计算模型;判定岩土地层体与结构体的重叠状态,形成岩土结构耦联体系;通过数值模拟得到耦联体系的应力场、位移场等;实现了岩土结构耦联体系从可视化模型到可计算模型的数据转化,提高了岩土结构分析效率,为施工设计一体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3155495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229614.7
申请日:2021-03-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模拟风雨气候滑坡桩结构体系变形及破坏试验系统及方法,其系统包括:模型系统;风雨模拟系统;风雨模拟系统包括模拟控制器、风模拟机构和雨模拟机构,模拟控制器分别与风模拟机构、雨模拟机构连接,风模拟机构施加与风雨需求相匹配的载荷于桩结构,雨模拟机构施加与风雨需求相匹配的降雨于滑坡桩结构体系;图像系统;位移机构;滑坡传感器;以及,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分别与位移机构、滑坡传感器连接。本发明实现多方位和多种信息探测,在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更准确的把握滑坡桩结构体系变形失稳破坏演化规律,对于研究滑坡桩结构体系的特征,揭示桩结构的成灾模式及机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240803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110183374.1
申请日:2021-02-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十堰海胜建设有限公司 , 郧西海嘉建设有限公司
IPC: G06T17/05 , G06F30/10 , G06F30/20 ,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雨诱发边坡地质灾害场景模拟分析方法,包括:基于倾斜摄影数据重构边坡场景的三维模型,获得地表等高线数据;处理地表等高线控制点,建立边坡的边界模型;在边界模型范围内生成用边坡岩土体质点集合,实现边坡场景模拟;采用物质点法进行自重作用力下的地应力平衡分析;分析边坡场地的历史降雨量数据,得到降雨强度、持时和降雨量的分布特征;在边坡岩土体区域上方随机生成水质点实现降雨场景模拟;采用双相物质点法,分时间步计算入渗条件下边坡岩土体的应力渗流耦合响应,实现降雨诱发边坡地质灾害演化全过程分析;充分考虑了降雨在边坡岩土体的入渗以及地表径流过程;具有操作简便、技术先进、计算精度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032958B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110197749.X
申请日:2021-02-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郧西海嘉建设有限公司 , 十堰海胜建设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边坡土石混合体抗剪强度力学参数的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室内及现场物性试验获得边坡内部土石混合体的基本物性指标;借助室内单轴压缩试验获取组成土石混合体的基质土的单轴抗压强度;基于提出的土石混合体非线性强度准则方程,计算方程中的待定参数;利用非线性强度准则反算土石混合体的内摩擦角与黏聚力;考虑含水率变化对土石混合体抗剪强度参数的劣化效应,采用修正公式计算劣化后的内摩擦角与黏聚力;本发明合理反映了降雨作用下土石混合体内部因含水率增加导致性能劣化的过程;实现了给定含石量条件下土石混合体抗剪强度参数计算,具有简单易行、操作简便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468731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692261.4
申请日:2021-06-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6F30/20 , G06F119/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崩塌、滑坡复合型灾害演化过程的模拟装置,包括高位坍塌体托盘、全角度旋转斜面组合结构、堆积槽、人工模拟降雨系统及摄像观测系统;所述高位坍塌体托盘上端面设置挡板,挡板外侧设有多个坍塌块体,高位坍塌体托盘下端面设有可调节高度的支撑装置;所述全角度旋转斜面组合结构包括多个相互铰接的斜面块且覆盖有用于模拟实际坡面的土工布并设置多个测速传感器,每块斜面块下端面设置可调节高度的支撑装置,全角度旋转斜面组合结构上设置有土堆状的堆积滑坡体,所述堆积槽的外侧设置有支撑装置;还公开对应模拟方法,能模拟高山峡谷地区高位崩塌体启动后对坡面堆积体存在的铲刮效应,裹挟堆积体下滑最终入江堆积的全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2489209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201969.7
申请日:2020-11-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6T17/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崩塌滚石灾害情景再现方法,构建整体全景三维模型及局部崩塌滚石三维模型,提取崩塌滚石灾害的地形与结构面要素;将组成滚石体的几何面均视为由一系列顶点围成的多边形面,建立滚石块体模型;通过地表等高线控制点及其材料属性重构崩塌滚石灾害情景地表三维网格,再利用地表三维网格构建滑床块体系统模型;获得崩塌体轮廓与确定性结构面的三角网格,再利用随机节理面的几何要素在崩塌体轮廓内生成三维随机节理网络,构建崩塌块体系统,得到崩塌滚石灾害情景图,实现整个灾害演化过程模拟。本发明实现了测量—模型—计算三者数据的无缝衔接与有效融合,再现了崩塌滚石灾害情景演化过程,具有技术先进、操作简便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