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029364A
公开(公告)日:2007-09-05
申请号:CN200710038984.2
申请日:2007-04-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硼氢化锂/钛钒基合金复合储氢材料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储氢材料是由硼氢化锂和钛钒基合金组成,其中钛钒基合金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0%-80%,所述的钛钒基合金的组成通式为Ti100-x-y-zVxMnyMz,其中15≤x<50,5≤y<30,0<z≤30。M至少为Cr,Fe,Ni,和稀土元素中一种或两种;所述的钛钒基合金为BCC相合金,其形态为铸态或氢化物。制备方法也很简单,只是按组成配料后球磨而成。本发明提供的LiBH4/钛钒基复合储氢材料的初始放氢温度低于80℃,在300℃以下的放氢量达15%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958823A
公开(公告)日:2007-05-09
申请号:CN200610118471.8
申请日:2006-11-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添加Li基氢化物的镁基储氢合金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镁粉中加入Li基氢化物的质量百分数为0.5-30%,所述Li基氢化物,为LiBH4、LiNH2、Li2NH或LiH。本发明改善了纯镁的吸放氢性能。其方法为将镁粉与Li基氢化物在惰性气体或氢气保护下进行球磨。所提供的制备方法简单,所得镁基储氢合金具有储氢量大,不需活化,吸放氢速度快,性能稳定等有点,可用于氢的回收、提纯、精制:氢的储存和运输;氢燃料汽车、电动汽车、氢能发电系统;充电电池与燃料电池等。
-
公开(公告)号:CN1629351A
公开(公告)日:2005-06-22
申请号:CN200410092543.7
申请日:2003-03-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易活化的钛基储氢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组成分别为TiFex-yMeyVj和Ti1-XZrxMnyMezVj,前者0.7<x<1.5,0≤y<1,0.1≤j≤0.3,Me为Mn、Cr、Al、Cu、Ni或Zn中一种;后者0≤x≤1,0.8≤y<2.5;0≤z<0.5,0.1≤j≤0.3,Me为Cr、Al、Cu、Ni或Zn中一种。其制备是在磁悬浮高频感应炉氩气保护下反复熔炼3-4次,熔炼后所得的铸态合金在900-1300℃惰性气体保护下退火5-20小时。经改进后的储氢合金不仅具拥有高的储氢容量,而且在温和条件下很容易被活化,具有很重要的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470661A
公开(公告)日:2004-01-28
申请号:CN03129301.8
申请日:2003-06-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钒、铁改性的钛铬系储氢合金。其特征在于(1)V和Fe两种元素同时取代TiCrx合金中的部份铬元素;(2)合金组成为:TiCrx-y-zVyFez,式中1.75≤X≤2.0,0<Y≤1.2,0<Z≤0.5。取代后钛铬系储氢合金0℃时的储氢量最高可超过3wt%,可作为大规模氢源的储氢材料,用于燃料电池等方面。
-
公开(公告)号:CN100373665C
公开(公告)日:2008-03-05
申请号:CN200310108351.6
申请日:2003-10-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作为镍氢化物(Ni-MH)电池的负极材料的储氢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合金组成为Ti100-x-y-zVxMnyNizMK,其中15≤x≤50,5≤y≤30,0<z≤10,0<K≤30,50≤x+y+z+k≤80(x,y,z,k均为原子百分含量)。M至少为Cr,Fe,Mm(混合稀土)中的一种或两种元素。合金形成单一的BCC固溶相或者是BCC相包含部分的C14Laves相的两相结构。合金的生产包括一个表面修饰过程。即用部分AB5合金或ZnO粉与之混合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球磨。本发明所生产的储氢合金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放电容量,最大放电容量可达1000mAh·g-1,活化性能和循环寿命明显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752247A
公开(公告)日:2006-03-29
申请号:CN200510031075.7
申请日:2005-10-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22C14/00
Abstract: 本发明为吸氢量高的Ti-V基储氢合金。合金组成通式为TiaVbCrcMndMe100-a-b-c-d,式中,0<a≤15,20≤b≤35,15≤c≤30,40≤d≤55,85≤a+b+c+d≤100;a,b,c,d均为原子百分含量。Me可以为Fe、V4Fe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两者的组合。合金形成单一的BCC相或者是以BCC相为主、包含C14 Laves相的两相共存结构。在所定义的PCT(压力—成分—温度)放氢曲线上高于1atm的部分为有效吸氢量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合金有效吸氢量最高可达1.84wt%。合金放氢平台压处于1atm~5atm之间。由于较大的有效吸氢量、适中的平台压,合金具有实用价值,并将在燃料电池氢源、氢气的存储和运输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234487C
公开(公告)日:2006-01-04
申请号:CN02137644.1
申请日:2002-10-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B22F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材料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金属单质(Ti、V、Zr、Co)和合金(TiMn基、Zr基、Mg基、稀土系)直接与氢反应,生成金属氢化物,而在金属氢化物分解过程中,膨胀的晶格发生收缩,经多次氢化物的形成与分解反应后,大块的金属单质或合金粉碎成直径为微米级的纳米材料中间体。氢化物的生成温度为80~300℃,真空度达0.001Pa,应保持15~120分钟,首次吸氢反应必须加热,且在无氧环境下进行,分解放氢则始终在80~100℃范围,重复吸氢4~8次,即制备成纳米中间体。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金属单质与合金直接与氢发生反应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既避免了与其它物质接触,又不影响后续加工。
-
公开(公告)号:CN1207412C
公开(公告)日:2005-06-22
申请号:CN03141849.X
申请日:2003-07-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储氢量的Ti-V基BCC相储氢合金。其特征在于合金组成为Ti100-x-y-zVxMnyMz,其中15≤x≤50,5≤y≤30,5≤z≤30,50≤x+y+z≤80(x,y,z均为原子百分含量)。M至少为Cr,Fe,Ni,RE(稀土)中的一种或两种元素。合金形成单一的BCC固溶相或者是BCC相包含部分的C14 Laves相的两相结构。合金的生产包括一个退火处理过程,其条件为:800~1500℃下退火0.5~50小时。合金的最大级氢量为3.8-4.2%(重量),100℃以下的放氢量为2.5-3%(重量)。该合金生产方法简单,在氢的存储和运输、镍氢电池负极材料、以及燃料电池用的储氢瓶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560295A
公开(公告)日:2005-01-05
申请号:CN200410016461.4
申请日:2004-02-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钛-钒基BCC相储氢合金储氢性能的改善方法。其方法步骤为:首先在真空磁悬浮感应炉内熔炼出铸态的钛-钒基合金,然后将该合金在氩气保护条件下进行快淬处理,快淬速度为10m/s~40m/s。采用本发明所得的钛-钒基BCC相合金具有极好的吸放氢平台特性,同时放氢量增大。从而改善了该合金的综合储氢性能。且在快淬合金中出现100nm左右的微晶颗粒,或由铸态合金的C14 Laves和BCC两相结构变成单一的BCC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540783A
公开(公告)日:2004-10-27
申请号:CN200310108351.6
申请日:2003-10-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作为镍氢化物(Ni-MH)电池的负极材料的储氢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合金组成为Ti100-x-y-zVxMnyNizMk,其中15≤x≤50,5≤y≤30,0<z≤10,0<K≤30,50≤x+y+z+k≤80(x,y,z,k均为原子百分含量)。M至少为Cr,Fe,Mm(混合稀土)中的一种或两种元素。合金形成单一的BCC固溶相或者是BCC相包含部分的C14 Laves相的两相结构。合金的生产包括一个表面修饰过程。即用部分AB5合金或ZnO粉与之混合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球磨。本发明所生产的储氢合金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放电容量,最大放电容量可达1000mAhg-1,活化性能和循环寿命明显改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