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化学电源正极用纳米单质硫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435C

    公开(公告)日:2004-12-08

    申请号:CN02111404.8

    申请日:2002-04-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次电化学电源正极用纳米单质硫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化学电池领域,其特征是制备了一种电化学活性的、具有高容量密度和高能量密度的纳米单质硫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是由电子和/或离子导电性良好的多孔材料和单质硫组成。也即复合材料以多孔材料作基体,将单质硫复合到多孔材料的纳米级微孔中。该种纳米单质硫复合材料可作为二次化学电源的正极材料。制备方法是在惰性气氛中使单质硫在150-400℃下熔化升华并扩散到多孔材料的纳米级微孔中,由此得到的纳米单质硫复合材料含硫量为15-80wt%,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制成的电池可以在室温下可逆充放电。

    一种提高镍氢电池贮存性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62787A

    公开(公告)日:2008-04-16

    申请号:CN200710046704.2

    申请日:2007-09-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镍氢电池贮存性能的方法,其特征是在不影响电池初始容量的前提下,通过提高正极钴化合物导电网络的稳定性来改善镍氢电池的贮存性能,降低镍氢电池长时间贮存后的容量衰减。该方法的特征是正极配方调整:降低添加剂CoO的含量,取而代之的是添加其他导电剂,如单质金属Co粉或Co(OH)2,其加入量为1~9wt%,CoO加入量由原来的4~10wt%调整为0~3wt%。在正极配方中添加0.5~10wt%的钙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钙化合物主要包括:Ca(OH)2或Ca(OH)2和CaF2、CaCO3、CaCl2中一种或几种。

    金属氢化物/镍电池中镍电极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65482C

    公开(公告)日:2006-07-19

    申请号:CN200310109376.8

    申请日:2003-12-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氢化物/镍电池的一种镍电极——电化学浸渍纤维镍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镍电极的主要特征是用纤维镍作电极的导电基体,用电化学浸渍法制备电极,并在活性物质氢氧化镍中加入0.1-10WT%氢氧化钴。在制备方法中先电化学浸渍,然后再在0.05-1.0mol/l Co(NO2)2的水溶液中浸泡处理。按照本发明制作的镍电极包括基体在内的重量比容量可以达到220mAh/g,大电流放电性能良好,而且循环寿命长,能满足混合电动汽车运行时对动力金属氢化物/镍电池中镍电极的要求。

    用气体传感器控制蓄电池充电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832246A

    公开(公告)日:2006-09-13

    申请号:CN200510051569.1

    申请日:2005-03-07

    Abstract: 本发明用气体传感器控制蓄电池充电的方法,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蓄电池的新的充电控制方法:通过气体传感器或外置压力传感器检测电池内部气体中的氧含量或(和)气体压力,再用微分方法计算氧含量或(和)气体压力的变化率,必要时可结合电流、电压、时间等其他参数,判定电池的荷电状态,进而确定电池(组)的充电策略。本发明控制充电的方法适用于镍基水系电池,控制充电的灵敏度高,尤其当充电倍率高或充电功率高时,比依据温度或电压的传统控制方法更加有效。

    用于改善单体电池一致性的镍氢电池组

    公开(公告)号:CN1175511C

    公开(公告)日:2004-11-10

    申请号:CN02111994.5

    申请日:2002-06-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改善单体电池一致性的镍氢电池组,属于镍氢电池组领域。其特征在于电池组是由多个单体电池组成,相邻单体电池的正负极柱形成电子通路,并用导线跟整个电池组的正负极柱分别相连形成整个电池组的正负极;单体电池上方安放有半透膜,电池组内各单体电池共用一个安全阀,半透膜由PTEE或PE或PP材料制成,其孔率为20-60%,厚度为0.01-0.5mm,其孔为直通孔或弯曲孔。本发明设计的电池组能够平衡电池组中各个单体电池内压,起到保护“落后”单体电池作用,改善了单体电池的一致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