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废弃矿井储氢及制备清洁能源的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62397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225527.4

    申请日:2024-09-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废弃矿井储氢及制备清洁能源的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制备用和存储用废弃矿井,废气矿井设有封闭的岩石层,内顶部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含水地层、盖层和矿石层;制备用废气矿井设有嵌入矿石层和岩石层之间的小分子网筛,形成第一硐室和第二硐室;连接第二硐室的第一氢气输入管和第一硐室的第一氢气输出管;管路连接第二硐室的催化容器,用于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管路连接催化容器的分离容器,用于分离氢气;存储用废弃矿井设有第三硐室;连通第一氢气输出管的第二氢气输入管;排空管;上述硐室内设有检测气体组分、浓度和压力的多功能检测器。本发明可以实现废弃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储氢及二氧化碳和甲烷原位气体的清洁能源转换。

    一种利用关闭矿井封存和转化二氧化碳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88925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167204.8

    申请日:2024-0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关闭矿井封存和转化二氧化碳的方法,所述关闭矿井包括顶面具有高度落差的采空区,通过铺设液体循环管覆盖其边界,在其较低侧设置液体注入管和一氧化碳收集管,较高侧设置液体外流管、气体注入管和小分子收集管,且液体注入管、液体外流管的两端均分别联通地面和液体循环管,气体注入管、小分子收集管和一氧化碳收集管的两端均分别联通地面和采空区;在采空区底部设置催化装置,催化装置与一氧化碳收集管之间设有一氧化碳过滤膜,一氧化碳过滤膜的边界嵌入液体循环管。本发明同时实现了关闭矿井的再利用,以及二氧化碳的封存和转化,实现了能源的转换闭环,提高了综合污染治理的效率。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瓦斯爆炸源强度及位置反演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67735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042539.3

    申请日:2024-07-3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瓦斯爆炸灾害反演预防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瓦斯爆炸源强度及位置反演方法,包括:获取待反演瓦斯爆炸传感数据;将所述待反演瓦斯爆炸传感数据输入瓦斯爆炸源反演模型中进行预测反演,得到爆炸源位置数据及爆炸强度数据;其中,所述瓦斯爆炸源反演模型包括一维反演模型和二维反演模型,所述一维反演模型和所述二维反演模型均是基于神经网络构建的;将所述爆炸源位置数据及对应的爆炸强度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能够快速实现对爆炸源位置和强度的准确反演。

    一种耦合电解水内循环的一氧化碳制备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814186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784194.2

    申请日:2024-06-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二氧化碳捕捉利用封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耦合电解水内循环的一氧化碳制备系统。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耦合电解水内循环的一氧化碳制备装置,包括原位燃烧反应炉,所述燃烧反应炉的四周密封设置有存水管道,所述燃烧反应炉内部放置有煤炭,所述煤炭的顶部设置有一氧化碳粗筛管,所述煤炭的底部设置有火焰喷头,所述火焰喷头与氢气注入管相连,所述火焰喷头的旁侧设置有氧气喷头,所述煤炭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喷头,所述喷头的一端贯穿伸出所述存水管道外,所述喷头伸出存水管道外的一端分别位于第一混合域和第二混合域中。本发明解决了二氧化碳转化效率低、存储困难等问题。

    一种煤矿巷道冲击地压危险性的声学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01857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610944309.5

    申请日:2016-1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V1/306 G01V2210/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巷道冲击地压危险性的声学监测方法,通过设置激振器向煤体发射特征振动波信号,通过设置检波器拾取在所述煤体中传播的振动波,根据初到时间差计算两相邻检波器间煤体的纵波波速;在采煤过程中,通过计算随着回采工作面推进相应煤体区域内纵波波速的变化率,根据煤岩冲击危险性与纵波波速变化率间的对数关系,计算相应的冲击地压危险性指数,并将冲击地压危险性指数分级,可精准确定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危险等级,而且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对于选择合理的防治措施、保障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压缩空气储能的可调控干热岩热电耦合梯级利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729578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0831870.7

    申请日:2024-06-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压缩空气储能的可调控干热岩热电耦合梯级利用系统,包括:干热岩开采系统、地热发电系统、电网、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热能综合利用系统和尾水处理系统;干热岩开采系统用于提取干热岩储层中的热量,与地热发电系统相连;地热发电系统用于将所提取的热能转换为电能,与电网、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和热能综合利用系统相连;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用于以高压空气的形式存储剩余电能,与电网相连;热能综合利用系统用于综合利用低温流体的残余热量,与尾水处理系统相连;所述尾水处理系统用于净化尾水,与干热岩开采系统相连。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显著提升干热岩地热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并且有助于电网供电稳定。

    一种利用废弃矿井储氢及制备清洁能源的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62397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225527.4

    申请日:2024-09-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废弃矿井储氢及制备清洁能源的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制备用和存储用废弃矿井,废气矿井设有封闭的岩石层,内顶部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含水地层、盖层和矿石层;制备用废气矿井设有嵌入矿石层和岩石层之间的小分子网筛,形成第一硐室和第二硐室;连接第二硐室的第一氢气输入管和第一硐室的第一氢气输出管;管路连接第二硐室的催化容器,用于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管路连接催化容器的分离容器,用于分离氢气;存储用废弃矿井设有第三硐室;连通第一氢气输出管的第二氢气输入管;排空管;上述硐室内设有检测气体组分、浓度和压力的多功能检测器。本发明可以实现废弃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储氢及二氧化碳和甲烷原位气体的清洁能源转换。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