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80458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208313.6
申请日:2024-08-3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C04B28/04 , C04B7/26 , C04B12/00 , E21F15/00 , E21D11/10 , C02F1/28 , C02F1/00 , C04B111/70 , C02F103/10 , C02F101/20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质聚合物注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地质聚合物注浆材料由浆液和碱性激发剂组成;浆液由粉煤灰、水泥、防水剂和水组成;粉煤灰和水泥的质量比为6~9:1~4;防水剂的添加量为粉煤灰和水泥总质量的0.4%~0.7%;水的添加量为粉煤灰和水泥总质量的0.8~1;碱性激发剂与粉煤灰的质量比为11~20:60~90。本发明提供的地质聚合物注浆材料制备简单,抗压强度高,可以快速封堵地下水流通道,也能与受污染的矿井水反应去除污染物。
-
公开(公告)号:CN107257307A
公开(公告)日:2017-10-17
申请号:CN201710514864.9
申请日:2017-06-2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Spark的并行化遗传算法求解多终端协同接入网络方法,适用于通信终端集与大型服务器协同工作。步骤为:大型服务器确认接入通信终端的数量和网络终端参数;大型服务器将所有的网络终端参数信息存储于集群的HDFS目录中;以Spark集群的方式切分储存在HDFS目录中的网络终端参数信息;对切分后的信息进行基于Spark集群的并行化遗传算法,得到适合当前的多终端协同接入网络方案的最终代种群数据;对最终代种群数据寻优,从而得到最优网络方案;利用最优网络方案与多个通信终端进行并行化网络通信。其能够在Spark集群的多个节点上实现完全的并行化遗传算法优选终端集协同接入网络,降低了网络终端选择的复杂度和计算量,显著提高网络终端的选择质量和传输速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046060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354956.6
申请日:2015-06-2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F19/00
Abstract: 一种煤层底板高承压水井下单孔疏降优化方法,适用于采矿中通过单个钻孔对煤层底板高承压含水层水进行疏排。包括将疏排钻孔候选位置所在巷道概化为直线段,最佳疏排钻孔位置是直线段内满足各控制点达到安全水位降深时所需最大疏排流量达到最小的点,当待疏降含水层为均质各向同性含水层时,该点为巷道直线段上距离各控制点最远距离达到最小的点,当待疏降含水层为均质各向异性时,该点为巷道直线段上使各控制点所需疏排流量最大值达到最小的点,通过遗传算法求解得到钻孔最佳位置精确坐标与最佳疏排流量。该方法对煤层底板高承压水单孔疏降工程进行优化,在达到安全采掘前提下,最大限度保护地下水资源,实现安全、经济与环保的最佳平衡。
-
公开(公告)号:CN105046060B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510354956.6
申请日:2015-06-2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F19/00
Abstract: 一种煤层底板高承压水井下单孔疏降优化方法,适用于采矿中通过单个钻孔对煤层底板高承压含水层水进行疏排。包括将疏排钻孔候选位置所在巷道概化为直线段,最佳疏排钻孔位置是直线段内满足各控制点达到安全水位降深时所需最大疏排流量达到最小的点,当待疏降含水层为均质各向同性含水层时,该点为巷道直线段上距离各控制点最远距离达到最小的点,当待疏降含水层为均质各向异性时,该点为巷道直线段上使各控制点所需疏排流量最大值达到最小的点,通过遗传算法求解得到钻孔最佳位置精确坐标与最佳疏排流量。该方法对煤层底板高承压水单孔疏降工程进行优化,在达到安全采掘前提下,最大限度保护地下水资源,实现安全、经济与环保的最佳平衡。
-
公开(公告)号:CN103883326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410042707.9
申请日:2014-01-2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E21C35/24
Abstract: 一种基于煤层震波探测和地学信息的采煤机滚筒调高方法,适用于煤矿井下采煤机上使用,在工作面切眼贯通、回采开始之前,利用震波CT探测工作面内煤层厚度,将探测结果与地质测量信息结合,利用GIS预先建立煤层顶底板数字高程模型,在采煤机运行中,监测采煤机位置坐标和姿态,计算滚筒中心点地理坐标,代入数字高程模型得到滚筒当前位置煤层顶底板高程,计算中心点与顶底板投影距离,与设定的阈值比较并计算差值,根据差值得出具体调高策略。本方法不受井下粉尘、光照、水汽等的影响,无须采集采煤机内部部件的电流、扭矩等信号,无须采集工作面图像,信号采集、传输稳定,无需进行大量试验和分析确定煤岩信号特征区间,解决了现有方法中煤层与围岩信号特征区间界定过程复杂,难以准确构建判别准则和模型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688873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410045759.5
申请日:2024-01-11
Applicant: 徐州高新区安全应急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 ,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30/27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Q50/02 , G06F111/06 , G06F113/08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矿井突水点及模拟模型参数识别方法,属于煤矿突水灾害防治技术领域。步骤为:步骤1:根据观测资料,建立数值模型,确定包含突水点位置坐标在内的待识别参数的先验信息;步骤2:基于数值模型和参数先验信息,生成替代模型的训练样本数据集和测试样本数据集;步骤3:构建并训练替代模型神经网络;步骤4:检验替代模型精度;步骤5:执行模拟退火算法,识别突水点位置和模拟模型参数。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解决煤矿井下突水点位置精确定位问题,为及时开展科学的灾害治理和救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7257307B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1710514864.9
申请日:2017-06-2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Spark的并行化遗传算法求解多终端协同接入网络方法,适用于通信终端集与大型服务器协同工作。步骤为:大型服务器确认接入通信终端的数量和网络终端参数;大型服务器将所有的网络终端参数信息存储于集群的HDFS目录中;以Spark集群的方式切分储存在HDFS目录中的网络终端参数信息;对切分后的信息进行基于Spark集群的并行化遗传算法,得到适合当前的多终端协同接入网络方案的最终代种群数据;对最终代种群数据寻优,从而得到最优网络方案;利用最优网络方案与多个通信终端进行并行化网络通信。其能够在Spark集群的多个节点上实现完全的并行化遗传算法优选终端集协同接入网络,降低了网络终端选择的复杂度和计算量,显著提高网络终端的选择质量和传输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068484A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910353368.9
申请日:2019-04-2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下淋水水样收集装置及其方法,包括:过滤腔,其内部为空腔结构,且上端的进水口设有集水漏斗;过滤腔一侧的上方设有带第一阀门的水位调节管,一侧的底部设有带第二阀门的沉沙调节管;过滤腔另一侧的上方设有溢流管;溢流管自由端依次设有滤芯和引流管;引流管的末端插在收集瓶内;进水口另一侧的内壁设有向下延伸至水位调节管内部的第一隔板;过滤腔内壁顶部设有向下延伸至内部中心位置的第二隔板;过滤腔底部设有支架。本发明通过水位调节管上的第一阀门和第一隔板的配合实现让大颗粒泥沙直接通过物理层流方式过滤掉;对于较小颗粒的泥沙通过沉沙调节管上的第二阀门排泄出过滤腔,再通过溢流管中的滤芯得到较为干净的水样。
-
公开(公告)号:CN103780473A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410012134.5
申请日:2014-01-1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井下LED智能显示管理辅助系统,属于显示管理辅助系统。该显示管理辅助系统,在井下人员密集处、关键监测区域安装LED智能显示终端,通过有线或者无线传输方式与井上LED智能管理服务系统和其他各级LED智能显示终端进行双工通信;感知信息系统将井下的各种数据传输给LED智能管理服务系统进行聚类分析,最终通过各种软件对分类结果进行处理,再通过以太网发送给嵌入式LED智能显示终端实时显示井下各种信息及井上各种指令。优点:将LED智能显示终端安置在井下,实时显示各种传感器的监测数据,防止信息的大量浪费,提高了煤矿监控信息与管理调度的实用化、可视化、直观化和透明化程度,实现井下安全生产高效管理,操作简单、实用性强、人员调度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0068484B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1910353368.9
申请日:2019-04-2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下淋水水样收集装置及其方法,包括:过滤腔,其内部为空腔结构,且上端的进水口设有集水漏斗;过滤腔一侧的上方设有带第一阀门的水位调节管,一侧的底部设有带第二阀门的沉沙调节管;过滤腔另一侧的上方设有溢流管;溢流管自由端依次设有滤芯和引流管;引流管的末端插在收集瓶内;进水口另一侧的内壁设有向下延伸至水位调节管内部的第一隔板;过滤腔内壁顶部设有向下延伸至内部中心位置的第二隔板;过滤腔底部设有支架。本发明通过水位调节管上的第一阀门和第一隔板的配合实现让大颗粒泥沙直接通过物理层流方式过滤掉;对于较小颗粒的泥沙通过沉沙调节管上的第二阀门排泄出过滤腔,再通过溢流管中的滤芯得到较为干净的水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