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辅助佩戴耳膜激振式人工中耳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103283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537784.6

    申请日:2022-05-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辅助佩戴耳膜激振式人工中耳的装置,包括进给装置、矿物油润滑装置、作动器夹具装置和头戴式固定结构,所述头戴式固定结构包括用于承重的头梁结构、耳罩,所述耳罩的内侧形成有与耳道对应的管状保护壳,所述作动器夹具装置包括设置在管状保护壳内的传动蜗杆,所述传动蜗杆内侧端连接有传动蜗轮,所述传动蜗轮连接有用于夹持作动器的夹具,所述矿物油润滑装置包括设置在管状保护壳内的管状元件,所述管状元件内侧端连接有喷头,所述进给装置包括设置在管状保护壳内的进给丝杠、与进给丝杠内侧端螺纹连接的进给螺母,能够使患者自行安装并且摘取其人工中耳作动器。

    一种汉语唇语单音节识别分类器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82195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395570.0

    申请日:2020-05-12

    Inventor: 朱红 刘乐 王恒毅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汉语唇语单音节识别分类器构建方法,包括步骤:S1、采集待识别汉字单音节的发音视频;S2、构建唇部特征点标注图像样本集;S3、训练唇部特征点提取模型;S4、将所录制的每个汉语单音节发音视频均匀切分得到若干帧采样图像;S5、利用训练所得的唇部特征点提取模型对所得的每一帧采样图像分别进行特征点提取;S6、根据所得的唇部特征点集,分别构建每一帧图像的唇部几何特征;S7、将所得的属于同一发音视频的全部的新的几何特征序列按顺序保存,并标明所属类别;S8、利用所得每个发音视频的特征矩阵,训练得到唇语识别器。利用本发明可以实现汉语唇语识别,而且具有较高准确率。

    一种汉语唇语单音节识别分类器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82195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010395570.0

    申请日:2020-05-12

    Inventor: 朱红 刘乐 王恒毅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汉语唇语单音节识别分类器构建方法,包括步骤:S1、采集待识别汉字单音节的发音视频;S2、构建唇部特征点标注图像样本集;S3、训练唇部特征点提取模型;S4、将所录制的每个汉语单音节发音视频均匀切分得到若干帧采样图像;S5、利用训练所得的唇部特征点提取模型对所得的每一帧采样图像分别进行特征点提取;S6、根据所得的唇部特征点集,分别构建每一帧图像的唇部几何特征;S7、将所得的属于同一发音视频的全部的新的几何特征序列按顺序保存,并标明所属类别;S8、利用所得每个发音视频的特征矩阵,训练得到唇语识别器。利用本发明可以实现汉语唇语识别,而且具有较高准确率。

    一种用于辅助佩戴耳膜激振式人工中耳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103283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0537784.6

    申请日:2022-05-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辅助佩戴耳膜激振式人工中耳的装置,包括进给装置、矿物油润滑装置、作动器夹具装置和头戴式固定结构,所述头戴式固定结构包括用于承重的头梁结构、耳罩,所述耳罩的内侧形成有与耳道对应的管状保护壳,所述作动器夹具装置包括设置在管状保护壳内的传动蜗杆,所述传动蜗杆内侧端连接有传动蜗轮,所述传动蜗轮连接有用于夹持作动器的夹具,所述矿物油润滑装置包括设置在管状保护壳内的管状元件,所述管状元件内侧端连接有喷头,所述进给装置包括设置在管状保护壳内的进给丝杠、与进给丝杠内侧端螺纹连接的进给螺母,能够使患者自行安装并且摘取其人工中耳作动器。

    一种基于单目视觉的六自由度钻杆自动装卸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219255564U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20795334.7

    申请日:2023-04-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单目视觉的六自由度钻杆自动装卸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机器人主体包括车体及连接于车体上的移动模块,车体上安装有用于钻杆装卸的抓取模块及钻杆固定装置,车体的一侧设置有用于精确定位的视觉识别模块,车体前部安装有用于图像采集传输的图像集成模块及距离传感器;本实用新型可以代替人工在复杂环境中装卸钻杆并实现钻杆的精确定位,同时实现基础的井下环境图像采集,实现环境的实时采集,快速传输及分析,并可建立与微震、地音、矿压、应力监测等多源异构数据相结合的综合数据分析模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安全隐患,便于井下安全情况的了解和解决。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