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887766B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1911058630.3
申请日:2019-11-0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致密气合层开采流固耦合气水非线性渗流实验装置及方法,属于油气藏开发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注入泵、第一中间容器、第二中间容器、介质循环泵、收集装置、后处理装置、岩心夹持器、扫描系统、橡胶套筒、应变片、电流‑压力转换器和并联岩心,应用该装置时,首先识别致密气储层地质构造,选取代表性储层;缩放岩心,确定研究层位排列顺序;制备并联岩心;组装岩心和实验设备;进行并联实验和结果分析。该方法通过应变片能有效测定并联岩心中每层岩心所受压力的大小,并反映致密气藏在并联状态下每层的气水两相流动规律,对认识气水流动规律,指导致密气藏的开发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887766A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911058630.3
申请日:2019-11-0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致密气合层开采流固耦合气水非线性渗流实验装置及方法,属于油气藏开发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注入泵、第一中间容器、第二中间容器、介质循环泵、收集装置、后处理装置、岩心夹持器、扫描系统、橡胶套筒、应变片、电流-压力转换器和并联岩心,应用该装置时,首先识别致密气储层地质构造,选取代表性储层;缩放岩心,确定研究层位排列顺序;制备并联岩心;组装岩心和实验设备;进行并联实验和结果分析。该方法通过应变片能有效测定并联岩心中每层岩心所受压力的大小,并反映致密气藏在并联状态下每层的气水两相流动规律,对认识气水流动规律,指导致密气藏的开发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735017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310319865.3
申请日:2023-03-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页岩油产量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页岩油的生产输入数据和产量预测模型;根据生产输入数据和产量预测模型预测页岩油的生产产量;其中,产量预测模型包括随机森林网络和神经网络,随机森林网络包括两层隐藏层。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将包含有随机森林网络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的产量预测模型与页岩油藏的实际生产动态数据进行结合,建立页岩油产量预测方法,基于该方法对页岩油藏的生产输入数据进行处理,实现高效、精准地预测页岩油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627652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310261182.7
申请日:2023-03-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6Q10/04 , G06N3/045 , G06N3/08 , G06F18/214 , G06Q50/0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页岩油产量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页岩油的生产输入数据和产量预测模型;根据生产输入数据和产量预测模型预测页岩油的生产产量;其中,产量预测模型包括双重卷积层、循环层、循环跳跃层、向量自回归层,生产产量的数值包括线性预测值和非线性预测值。在本方案中,通过包含有双重卷积层、循环层、循环跳跃层和自向量回归层相结合的产量预测模型,对生产输入数据进行处理,能够准确分析生产输入数据的序列相关性且能够较好地获得生产输入数据时间序列的长短期依赖关系,以更加精确、高效地预测页岩油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607228B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0743375.0
申请日:2024-06-1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页岩油储层加热改造范围及渗透率的计算方法,属于石油开采开发研究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构建页岩油储层水平井加热模型对页岩油储层进行加热改造,然后根据所选择的页岩油储层的生产历史数据构建无限大及封闭边界的页岩油储层加热开发物理模型;基于物理模型进一步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利用数学模型计算水平井的井底压力解,将所得的水平井的井底压力解与生产历史数据进行对比,确定加热改造范围和改造区渗透率;本发明通过对页岩油地层加热动用规律进行研究分析准确可靠地计算加热后的改造范围与渗透率,实现了对页岩油储层加热开发过程中的加热改造范围与渗透率预测提供理论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8532166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0492399.3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油田注入水对地层的伤害参数预测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利用注入水地层的污染半径控制方程和约束条件方程,确定井底压力在注入水地层污染区的不同候选污染半径下与生产时间的预测关系式,将其与不同生产时间下的井底压力测量数据结合,确定注入水地层污染区的目标污染半径,基于井底压力在注入水地层污染区的目标污染半径下与生产时间的预测关系式,以及不同生产时间下的井底压力测量数据,确定注入水地层污染区的目标渗透率。所述方法可以通过注入水底层污染区的目标污染半径和目标渗透率准确预测油田注入水水质对地层伤害程度,为注水开发油藏过程中的污染区范围与渗透率预测提供理论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8607228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743375.0
申请日:2024-06-1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页岩油储层加热改造范围及渗透率的计算方法,属于石油开采开发研究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构建页岩油储层水平井加热模型对页岩油储层进行加热改造,然后根据所选择的页岩油储层的生产历史数据构建无限大及封闭边界的页岩油储层加热开发物理模型;基于物理模型进一步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利用数学模型计算水平井的井底压力解,将所得的水平井的井底压力解与生产历史数据进行对比,确定加热改造范围和改造区渗透率;本发明通过对页岩油地层加热动用规律进行研究分析准确可靠地计算加热后的改造范围与渗透率,实现了对页岩油储层加热开发过程中的加热改造范围与渗透率预测提供理论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8532166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492399.3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油田注入水对地层的伤害参数预测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利用注入水地层的污染半径控制方程和约束条件方程,确定井底压力在注入水地层污染区的不同候选污染半径下与生产时间的预测关系式,将其与不同生产时间下的井底压力测量数据结合,确定注入水地层污染区的目标污染半径,基于井底压力在注入水地层污染区的目标污染半径下与生产时间的预测关系式,以及不同生产时间下的井底压力测量数据,确定注入水地层污染区的目标渗透率。所述方法可以通过注入水底层污染区的目标污染半径和目标渗透率准确预测油田注入水水质对地层伤害程度,为注水开发油藏过程中的污染区范围与渗透率预测提供理论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8094484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471540.1
申请日:2024-04-1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遗传算法优化的界面张力智能预测方法,涉及界面张力预测领域,包括初始化自动机器学习模型的候选模型集合;定义遗传算法的参数;选择个体;得到每个个体的选择概率;确定被选个体;对被选个体进行变异;进行个体间交叉,生成后代个体;确定预测模型;计算第二预测结果;合并补充数据集和归一化数据;定义表达式算子;生成初始模型表达式;利用遗传算法搜索初始模型表达式的空间,确定候选表达式;对候选表达式的适应度进行性能评估,搜索得到最优的模型表达式。本发明融合遗传算法、自动机器学习和符号回归方法,进行界面张力的预测,提高了界面张力的预测速度和精度,同时通过数学表达式提高了数据驱动模型的可解释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979606B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1811159566.3
申请日:2018-09-3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E21B43/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页岩气增产装置,属于页岩气开采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注入泵、温度控制开关、柔性电加热管、附耳、井底闭环、控制开关、输送管、内筒、外筒、页岩气进口与分离膜,注入泵提供超临界CO2。内筒的外壁涂有隔热层,外筒有控制流体进出的孔道,页岩气进口中有分离膜,通过温度控制开关来控制柔性电加热管的温度,附耳控制柔性电加热管的位置,并且支撑内筒与外筒,同时也控制超临界CO2的压力。该装置通过柔性电加热管及附耳控制超临界CO2的状态;通过分离膜阻止CO2的进入,以保持进入井筒的页岩气保持纯净;通过柔性电加热管提供热源可以加热地层;注入的超临界CO2可以补充地层能量;页岩气增产装置结构简单,投资小,增产效果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