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455807B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010257445.3
申请日:2020-04-03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1D2/04 , E01D21/00 , E01D101/28
Abstract: 一种梁端预应力结构,包括箱梁、T梁结构、桥墩、预应力钢束,所述箱梁的相邻跨为所述T梁结构,每相邻跨的所述箱梁和所述T梁结构的交接处位于所述桥墩上,多片所述T梁在梁端通过端横梁在桥梁宽度方向上连接,所述箱梁内设有多根所述预应力钢束,所述预应力钢束两端的锚固点在桥梁宽度方向上位于相邻跨的所述T梁的端横梁区域中,所述预应力钢束平行于桥轴线所在的铅垂面。箱梁的预应力钢束采用两端张拉的方式,既能减少预应力损失,还能使预应力钢束受力均匀,保证安全性。将预应力的张拉空间设置在T梁结构的端横梁区域范围内,使得箱梁预应力的张拉有充足空间的同时不影响T梁梁肋的架设,从而有效缩短施工周期,提高工效。
-
公开(公告)号:CN108755731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788084.8
申请日:2018-07-18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27/20 , E02D27/32 , E02D2250/00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沉井基础及构建方法,该沉井基础包括井筒及竖向分布的混凝土桩基,井筒的底部由封底混凝土封口,所述封底混凝土的顶部设有与井筒内壁固定连接的承台;所述混凝土桩基穿过封底混凝土后与承台一体连接,所述封底混凝土上开设有供混凝土桩基穿过的孔洞,混凝土桩基与相应孔洞间隙配合。本发明的沉井基础受力明确,设置于沉井底部的混凝土桩基用于解决地基承载力不足的问题,沉井和混凝土桩基具备相互补充的优点,可使基础自重荷载全部传递至地基,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沉井底部摩阻力作用,显著减少混凝土桩基顶部承受的结构水平推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455807A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2010257445.3
申请日:2020-04-03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1D2/04 , E01D21/00 , E01D101/28
Abstract: 一种梁端预应力结构,包括箱梁、T梁结构、桥墩、预应力钢束,所述箱梁的相邻跨为所述T梁结构,每相邻跨的所述箱梁和所述T梁结构的交接处位于所述桥墩上,多片所述T梁在梁端通过端横梁在桥梁宽度方向上连接,所述箱梁内设有多根所述预应力钢束,所述预应力钢束两端的锚固点在桥梁宽度方向上位于相邻跨的所述T梁的端横梁区域中,所述预应力钢束平行于桥轴线所在的铅垂面。箱梁的预应力钢束采用两端张拉的方式,既能减少预应力损失,还能使预应力钢束受力均匀,保证安全性。将预应力的张拉空间设置在T梁结构的端横梁区域范围内,使得箱梁预应力的张拉有充足空间的同时不影响T梁梁肋的架设,从而有效缩短施工周期,提高工效。
-
公开(公告)号:CN212742151U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20472951.X
申请日:2020-04-03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1D2/04 , E01D2/00 , E01D19/06 , E01D101/28
Abstract: 一种梁端预应力钢束结构,包括箱梁、T梁结构、桥墩、预应力钢束,每相邻跨的所述箱梁和所述T梁结构的交接处位于所述桥墩上,多片所述T梁在梁端通过端横梁在桥梁宽度方向上连接,所述箱梁内设有多根所述预应力钢束,所述预应力钢束两端的锚固点在桥梁宽度方向上位于相邻跨的所述T梁的端横梁区域中。将预应力的张拉空间设置在T梁的端横梁区域范围内,使得箱梁预应力的张拉有充足空间的同时不影响T梁梁肋的架设,从而有效缩短施工周期,提高工效。将千斤顶的张拉空间设置在T梁的端横梁区域范围内,所形成的预应力槽口均位于箱梁的端面上,不用截断端横梁的顶板主要受力钢筋,不影响端横梁受力,对箱梁结构的安全性无不利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208486286U
公开(公告)日:2019-02-12
申请号:CN201821135364.0
申请日:2018-07-18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沉井基础,该沉井基础包括井筒及竖向分布的混凝土桩基,井筒的底部由封底混凝土封口,所述封底混凝土的顶部设有与井筒内壁固定连接的承台;所述混凝土桩基穿过封底混凝土后与承台一体连接,所述封底混凝土上开设有供混凝土桩基穿过的孔洞,混凝土桩基与相应孔洞间隙配合。本实用新型的沉井基础受力明确,设置于沉井底部的混凝土桩基用于解决地基承载力不足的问题,沉井和混凝土桩基具备相互补充的优点,可使基础自重荷载全部传递至地基,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沉井底部摩阻力作用,显著减少混凝土桩基顶部承受的结构水平推力。(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