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541281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010401108.7
申请日:2020-05-13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电系统的最佳轮周效率点的辅助调频方法和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设置发电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转速给定值,其中,不同工况包括正常工况和辅助调频工况;获取汽轮机在不同工况下的参数;根据不同工况下的参数得到汽轮机的最佳轮周效率转速;获取发电系统的汽包水位指令和调频指令;根据汽包水位指令和调频指令判断发电系统的工况;若发电系统在辅助调频工况,则根据发电系统在辅助调频工况下的转速给定值和最佳轮周效率转速调整发电系统的转速。本发明能够在发电系统出现有功缺额,频率下降时,提供有功功率,并且调节方法简单,动态响应较快,同时能够提高发电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541281A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2010401108.7
申请日:2020-05-13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电系统的最佳轮周效率点的辅助调频方法和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设置发电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转速给定值,其中,不同工况包括正常工况和辅助调频工况;获取汽轮机在不同工况下的参数;根据不同工况下的参数得到汽轮机的最佳轮周效率转速;获取发电系统的汽包水位指令和调频指令;根据汽包水位指令和调频指令判断发电系统的工况;若发电系统在辅助调频工况,则根据发电系统在辅助调频工况下的转速给定值和最佳轮周效率转速调整发电系统的转速。本发明能够在发电系统出现有功缺额,频率下降时,提供有功功率,并且调节方法简单,动态响应较快,同时能够提高发电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384914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977933.6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IPC: A01B79/00 , A01B79/02 , C09K17/40 , C09K10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寒戈壁区土壤属性改良方法,属于土壤改良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采样分析、改良调配、播散、旋耕、喷水这五个步骤予以实现。本发明的改良方法通过合理调配有机肥料、矿物质土壤改良剂等材料,有效改善了高寒戈壁区土壤的酸碱度、盐碱化和有机质含量,增强了土壤的可持续性。改良后的土壤不仅能支持当前的作物生长,也为未来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加稳定和长期的基础。通过提高土壤肥力、作物产量和生长质量,改良后的土壤为农民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本发明的方法通过调节pH值和降低土壤盐分,不仅改善了土壤的生物可用性,还有效遏制了土壤盐碱化的进程,避免了盐碱化对农业生产带来的长期负面影响,有利于保持土壤健康。
-
公开(公告)号:CN220545566U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22253978.6
申请日:2023-08-21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荒漠光伏电站防风固沙生态修复系统,环境治理技术领域。荒漠光伏电站防风固沙生态修复系统包括光伏发电装置和修复功能区。光伏发电装置包括支架和光伏板,光伏板与支架可转动地连接;修复功能区包括设于光伏板下方的且依次排布的第一滴水区、遮挡区和第二滴水区,第一滴水区和第二滴水区均设置有固沙障,固沙障围成的区域内设置有低矮灌木;遮挡区所在区域内设置有草本植物。该修复系统能够改善光伏板下方风蚀现象,提高环境治理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599979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649877.3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单目视觉的柔性拖挂检测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分别获取拖挂车辆的单目视觉信息和3D点云信息;将所述单目视觉信息和所述3D点云信息进行信息融合,得到图像信息,所述图像信息中至少包括:柔性拖挂部分的姿态、位置和运动的状态信息;对所述图像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和目标检测,获得柔性拖挂部分的目标信息;对所述目标信息进行前方位姿的单目方向估计,获得柔性拖挂部分的位姿信息;基于所述位姿信息,并结合前方车辆的动态变化,进行路径规划和决策调整,生成控制指令控制车辆跟踪。本发明利用单目视觉技术实现对柔性拖挂物体的高效检测,提高了拖挂车辆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799532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782675.X
申请日:2024-06-1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T19/00 , G06T17/05 , G06T15/20 , G06V20/00 , G06V20/20 , G06V20/70 , G06V10/26 , G06V10/46 , G06V10/62 , G06V10/75 , G06V10/94 , G06V10/96 , G06V10/8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手机相机众包数据的NeRF实景建模方法及系统,包括:基于手机相机获取实时环境图片,并形成众包数据;对众包数据中的图片进行坐标对齐处理;对对齐后的图片进行预处理,并输入至一神经辐射场景模型中,对神经辐射场景模型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后的NeRF模型。本发明解决了众包数据的对齐问题,通过使用SLAM、神经网络等技术,实现众包图像之间的像素级匹配和位姿优化;使用手机相机众包数据进行街景建模的方法,通过使用NeRF神经网络,以较高的速度构建高度还原的全角度三维街景渲染图像;实现了对于动态街景的语义分割和开阔场景建模以及对来源广泛、语义复杂、采集量大的室外街景众包数据的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3002588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275831.X
申请日:2021-03-1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B61K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列车轨道异物检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采集列车运动信息,使用至少一台非重复扫描式激光雷达采集载车行进方向的单帧环境点云数据;将单帧环境点云数据根据列车运动信息进行空间叠加,得到多帧融合后的点云数据;在多帧融合后的点云数据中识别当前行进钢轨,确定当前行进钢轨在各距离上的具体位置;逐帧检测当前行进钢轨侧面和上方可能与列车车轮发生碰撞以及两条钢轨之间可能与列车底盘发生碰撞的异物;根据连续多帧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判断是否存在轨道异物。本发明大幅提高了列车前方尤其是较远距离的环境扫描密度,能够在更远的距离检测出同等大小的轨道异物,从而保障了行进列车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505724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326235.1
申请日:2020-11-2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1S17/931 , G01S17/89 , G01S17/8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道路负障碍检测方法,包括:采集载车两侧面道路的单帧环境点云数据和载车运动信息;将单帧环境点云数据根据载车运动信息进行空间叠加,得到多帧融合后的点云数据;将多帧融合后的点云数据进行负边缘提取,获得负边缘曲线,进而判断负障碍及其具体位置,完成对道路负障碍的检测。同时提供了一种道路负障碍检测系统。本发明通过在载车侧面设置专用负障碍物检测补盲激光雷达,大幅提高堤坝、码头等无人驾驶车辆具有坠落风险,提高载车及断崖下方行人、船只等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379353A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11244288.9
申请日:2020-11-1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1S7/49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台目标激光雷达间的联合标定方法及系统,使用辅助标定激光雷达进行标定,辅助标定激光雷达采集至少一次视野补全点云数据,视野补全点云数据用于补全多台目标激光雷达间视野盲区内的环境信息,视野盲区的特征在于不存在或仅存在不充分的多台目标激光雷达的目标点云数据。本发明提供的多台目标激光雷达间的联合标定方法及系统,利用环境中的结构化信息进行多台激光雷达间的标定,不需要额外设置标志物或者进行环境测绘。由此,可以简化多台激光雷达间的标定复杂度并降低标定成本,尤其适用于汽车的自动驾驶及人防监控等应用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205170B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1610778537.X
申请日:2016-08-3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8G1/0962 , G08G1/096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自动驾驶的路口精确停车装置与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图像采集装置、电子控制单元、毫米波雷达和里程计,其中:摄像机用于采集道路中的斑马线、停车线以及道路上方的交通信号灯图像;毫米波雷达用于检测前方车辆信息;电子控制单元能够实现斑马线、停车线以及交通信号灯的检测,并且在停车线进入相机视野盲区时,能够根据里程计返回的脉冲数推算车辆与停车线的距离,实现自动驾驶车辆在路口停车线处精确停车。另一方面,电子控制单元根据毫米波雷达检测的数据,在前方存在车辆时,根据前车的位置以及信号灯状态实现精确停车。本发明解决了在路口处自动驾驶车辆如何在停车线处精确停车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