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汽车无人动态性能测试的无线监测与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23295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241830.3

    申请日:2024-09-05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汽车无人动态性能测试的无线监测与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管理平台向云端服务器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云端服务器根据第一控制指令生成第一CAN报文,并通过CAN无线网桥向电子控制单元发送第一CAN报文;电子控制单元确定当前测试项目,生成车辆状态控制指令,并根据测试过程中采集到的测试数据生成第二CAN报文,将第二CAN报文发送至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并基于预设筛选条件筛选测试数据,将筛选后的测试数据发送至管理平台。本说明书实施例能够减少有线测试中布线繁琐以及局域网连接测试范围有限的问题,实现无人化测试,避免操作人员在测试中受到伤害,提高了测试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基于协同感知与控制的智能驾驶系统及主动悬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984713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255952.1

    申请日:2024-0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能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协同感知与控制的智能驾驶系统及主动悬架系统,其中,主动悬架系统包括感知传感组、悬架控制模块和悬架执行机构;感知传感组用于采集车辆前方的路面信息并形成路面感知数据;悬架控制模块用于制定悬架目标控制指令和对应的期望横纵向运动状态,并传输给智能驾驶系统,并由智能驾驶系统生成参考控制指令,再由悬架控制模块仲裁决策出综合控制指令以控制悬架执行机构运作。智能驾驶系统的智能驾驶控制模块用于制定基础控制指令,以控制进行车辆的横向、纵向、垂向运动的协同控制。本发明能够协作实现车辆的横向、纵向、垂向运动的三向协同控制,有助于提升车辆在障碍路况下的行驶稳定性和驾乘舒适度。

    用于智能驾驶车辆的方向盘振动提醒功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597179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778650.2

    申请日:2024-06-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驾功能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智能驾驶车辆的方向盘振动提醒功能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单元、振动仲裁单元、参数运算单元、参数仲裁单元、请求运算单元和执行单元;数据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智能驾驶系统发送的状态信号;振动仲裁单元用于决策出是否响应智能驾驶系统的方向盘振动请求;参数运算单元用于计算基础振动扭矩参数和优化振动扭矩参数;参数仲裁单元用于决策得到最终输出的振动扭矩参数;请求运算单元用于决策出振动扭矩请求状态,并生成振动请求扭矩;执行单元用于根据振动扭矩请求状态,决策是否响应并执行振动请求扭矩。本发明能够使方向盘振动效果与不同的驾驶场景适配,交互性较好,能够大幅提升智驾体验感。

    一种针对电控悬架系统的道路模拟耐久测试系统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94174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435570.7

    申请日:2024-04-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控悬架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针对电控悬架系统的道路模拟耐久测试系统与方法,其系统包括轴耦合道路模拟器、RPC系统和实时仿真系统;轴耦合道路模拟器用于装载及驱动带有电控悬架系统的待测车辆;RPC系统用于控制轴耦合道路模拟器输出作动力,并按载荷谱复现道路激励;实时仿真系统用于按时序向待测车辆输出驱动谱信号,以保证待测车辆的电控悬架系统的控制器使能与工作,以驱动电控悬架系统中的空簧与CDC驱动阀。本发明无需额外开发新型装备即可完成针对配置有电控悬架系统的整车耐久测试,以及,针对配置有空簧的电控悬架系统的耐久性考核,测试成本较低,测试流程简洁且高效,测试维度全面。

    一种空气悬架HIL测试系统搭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67838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576841.2

    申请日:2023-11-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悬架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空气悬架HIL测试系统搭建方法,包括:组建空气悬架HIL测试系统;所述空气悬架HIL测试系统包括实时仿真机、上位机和待测悬架ECU;在实时仿真机中部署有基础运作模型、供气总成模型和储气罐模型;实时仿真机用于运行基础运作模型,并生成车身姿态信息;上位机用于设置基础运作模型和测试场景;待测悬架ECU用于基于车身姿态信息生成控制供气总成模型的控制指令;供气总成模型用于按照待测悬架ECU的控制指令控制空气弹簧模型和储气罐模型运作;空气弹簧模型和储气罐模型运作产生的信息反馈至车辆动力学模型和供气总成模型中。本发明能够高效模拟不同测试工况,测试准确度和测试效率较高,测试成本较低。

    一种车辆泊车辅助系统驾乘体验测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47072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279843.5

    申请日:2023-09-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辆泊车辅助系统驾乘体验测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测试车辆泊车辅助系统激活方式启动测试;步骤2,在测试车辆泊车辅助系统搜寻车位成功并选择停车车位后,让测试车辆朝着目标车位以系统设定速度行驶,并检测测试车辆的状态信息和主观评价信息;步骤3,在测试车辆达到预设中止条件时结束单次测试,在测试车辆达到预设结束条件时结束场景测试;步骤4,计算得到客观评价得分;基于客观评价得分和主观评价信息,进行相关性分析及权重分析,并综合计算得到测试车辆泊车辅助系统的性能评价分数。本发明能够弥补现有测试规范的不足,实现针对泊车辅助系统驾乘体验的多维、准确、灵活的测评。

    一种车辆自适应巡航系统驾乘性能测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77936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0688466.X

    申请日:2022-06-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自适应巡航系统驾乘性能测评方法,包括:建立测试场景,在测试车辆启动自适应巡航系统行驶的过程中,让测试车辆在测试场景下朝着处于预设状态的目标车辆行驶,根据测试车辆与目标车辆的速度启动测试;启动测试后,采集记录测试车辆和目标车辆的状态信息和主观评价信息,在测试车辆达到预设中止条件时结束单次测试;全部测试结束后,根据测试车辆状态信息和预设公式对客观评价指标进行计算,并依据主观权重计算客观评价得分;基于主观评价得分、客观评价得分和主观偏好系数,计算测试车辆自适应巡航系统的性能评价分数。本发明测试场景完整、评分方法灵活、评价指标多维化,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一种线控制动系统功能安全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89245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346077.X

    申请日:2023-10-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线控制动系统功能安全测试方法,本测试方法基于EHB制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安全分析,导出功能安全需求,确认故障模式和整车危害,并根据故障模式和整车危害制定整车层面的验证和确认计划,提出典型测试场景,选取测试评价指标,主客观测试评价结合以综合评判是否满足功能安全要求。本发明能够高效完成针对EHB线控制动系统的功能安全确认和验证,具备明确的主客观测试评价指标及其阈值,便于制动系统功能安全整车道路试验的开展及结果评价,有助于推动线控制动系统及功能安全测试评价技术的发展。

    一种半主动悬架减震器在环的半实物仿真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348449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575749.4

    申请日:2023-11-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悬架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半主动悬架减震器在环的半实物仿真系统,包括实时机系统、拉伸试验机、悬架控制器和上位机系统;实时机系统用于运行测试组合模型,以及产生悬架控制器所需要的车身姿态信息,以及生成针对减震器的控制指令;所述拉伸试验机用于按照实时机系统的控制指令压缩和拉伸减震器,并采集压缩和拉伸过程中的反作用力信息,并向实时机系统反馈;悬架控制器用于根据车身姿态信息,按预设策略调节减震器的阻尼;上位机系统用于修改汽车动力学模型,并根据测试用例设计测试工况。本发明无需建立复杂的减震器模型,且能够将减震器实际运行过程的非线性因素纳入考量,能够达到较高的测试精准度,测试效果较好。

    一种线控转向系统功能安全测试主客观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47073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282642.0

    申请日:2023-09-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线控转向系统功能安全测试主客观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进行线控转向系统功能安全测试并获取测试数据;测试数据包括主观评分数据和客观测试数据,并按照测试工况进行数据分类,并自分类后的测试数据中提取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步骤2,分析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的权重;步骤3,根据所得主客观指标权重,通过理想解法计算客观得分;步骤4,结合主观评分数据和客观得分,输出对各测试工况测试结果的评价。本发明能够弥补现有转向系统功能安全测试中评价体系不完善和评价指标单一的问题,较为全面地对转向系统功能安全测试的结果进行评价,有助于发现测试中的问题,提高测试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