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703818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1032361.3
申请日:2019-10-28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Inventor: 邓安军 , 於三大 , 郭庆超 , 权录年 , 陆琴 , 董先勇 , 史红玲 , 秦蕾蕾 , 杜泽东 , 李俊鹏 , 胡海华 , 吉祖稳 , 王党伟 , 董占地 , 段淇元 , 冯胜航 , 沈铭晖
IPC: G05D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电站下游模型试验的非恒定流控制系统,该系统将非恒定流的流量变化过程编制为时间流量对应的数据文件,控制终端不断按照所述数据文件中的时间将对应的流量发送给频率转换模块,频率转换模块将流量转化为水泵电机频率发送至变频器,并通过变频器实现对水泵电机频率的控制,从而水泵按照所述数据文件中编制的非恒定流的流量变化过程将水从地下水库中输送至模型前池;模型前池与模型下游河道之间设有电动阀门,控制终端根据电磁流量计反馈的实时流量和模型前池的实时水位控制电动阀门开度,从而再次对非恒定流进行控制。本发明不仅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而且可以将电站泄流的非恒定流过程精确模拟、完全自动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3254850B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0522496.9
申请日:2021-05-13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道淤泥量监测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待测河道的河道岸边安装基准站,并进行测线设计;S2:利用GPS RTK技术,获取基准站的探测处GPS天线相位中心的坐标及水下最低点高程;S3:利用多波束测深技术对待测河道的水下地形进行精密测量,得到水下地形的三维模型;S4:在三维模型中,根据探测处GPS天线相位中心的坐标及水下最低点高程计算河道淤泥量。本发明的河道淤泥监测计算方法有助于了解河道淤泥情况,有利于水污染监测及治理。相对于传统的河道淤泥监测计算方法,优势在于探测淤泥覆盖范围效果较好,且测量河道淤泥厚度和体积可达到较高的精度,对河道治理和污水治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7766055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550909.X
申请日:2023-11-20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未控区间水沙预测方法、装置及设备,该方法包括:根据数字高程数据对目标流域进行区间划分,并根据是否存在水文观测站将区间分为已控区间和未控区间,得到目标流域的已控区间集和未控区间集;针对未控区间集中的每一个未控区间,采用空间最近邻准则从已控区间集中选取距离最近的已控支流区间作为该未控区间的基准区间;根据基准区间的观测值对水沙预测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得到未控区间的水沙预测模型;根据未控区间的水沙预测模型对未控区间的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进行预测。通过在同一目标流域内采用空间最近邻准测选取未控区间的基准区间,并根据基准区间的观测值对水沙预测模型进行参数率定,提升了水沙预测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111522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427435.4
申请日:2021-04-21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25 , G06F113/0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泥沙模型试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推移质级配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方法包括:根据待测水域建立加沙试验模型,以保证对待测水域环境进行模拟,同时获取所述待测水域的水域参数;根据所述水域参数确定加沙级配;根据所述加沙级配对所述加沙试验模型中的推移质进行加沙,得到加沙后的推移质;再对加沙后的推移质进行采样,以获取所述加沙后的推移质的采样级配;根据采样级配以及加沙级配准确的确定出待测水域对应的推移质级配,继而保证该加沙试验模型能够准确的对待测水域进行模拟。
-
公开(公告)号:CN110703818B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1911032361.3
申请日:2019-10-28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Inventor: 邓安军 , 於三大 , 郭庆超 , 权录年 , 陆琴 , 董先勇 , 史红玲 , 秦蕾蕾 , 杜泽东 , 李俊鹏 , 胡海华 , 吉祖稳 , 王党伟 , 董占地 , 段淇元 , 冯胜航 , 沈铭晖
IPC: G05D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电站下游模型试验的非恒定流控制系统,该系统将非恒定流的流量变化过程编制为时间流量对应的数据文件,控制终端不断按照所述数据文件中的时间将对应的流量发送给频率转换模块,频率转换模块将流量转化为水泵电机频率发送至变频器,并通过变频器实现对水泵电机频率的控制,从而水泵按照所述数据文件中编制的非恒定流的流量变化过程将水从地下水库中输送至模型前池;模型前池与模型下游河道之间设有电动阀门,控制终端根据电磁流量计反馈的实时流量和模型前池的实时水位控制电动阀门开度,从而再次对非恒定流进行控制。本发明不仅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而且可以将电站泄流的非恒定流过程精确模拟、完全自动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3254850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522496.9
申请日:2021-05-13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道淤泥量监测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待测河道的河道岸边安装基准站,并进行测线设计;S2:利用GPS RTK技术,获取基准站的探测处GPS天线相位中心的坐标及水下最低点高程;S3:利用多波束测深技术对待测河道的水下地形进行精密测量,得到水下地形的三维模型;S4:在三维模型中,根据探测处GPS天线相位中心的坐标及水下最低点高程计算河道淤泥量。本发明的河道淤泥监测计算方法有助于了解河道淤泥情况,有利于水污染监测及治理。相对于传统的河道淤泥监测计算方法,优势在于探测淤泥覆盖范围效果较好,且测量河道淤泥厚度和体积可达到较高的精度,对河道治理和污水治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8286237B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1810220259.5
申请日:2018-03-16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沙水流对分层型水库水温结构影响的物理模型及实验方法,属于水利水电工程中水环境研究技术领域。该方法在实验室内通过控制入流的含沙量、水温以及环境水体的初始垂向水温分布来模拟含沙水流对水库垂向水温的影响。采用PIV二维流场测量装置,有效地捕捉含沙水流形成异重流前锋的流场分布,为数值模拟的模型验证提供重要的流场验证资料。实验采用石英砂模拟含沙水流中的悬沙,成功模拟含沙水形成底部异重流、间层异重流对水温结构的影响。加热装置采用电热棒在水温温跃层位置加热,加热速度较现有的灯光加热方式速度更快,且方便控制温跃层位置,能够更加准确地控制初始温度场。
-
公开(公告)号:CN108303235A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810273397.X
申请日:2018-03-29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型深水库中温度-泥沙耦合异重流监测装置和方法,它包括用于采集和监测泥沙的定点泥沙监测装置、用于采集和监测水温的定点水温监测装置和能够进行移动监测的移动监测装置。该监测装置和方法用于大型深水库异重流在运动过程中水体温度、含沙量沿程及垂向变化的观测,采集水库入出库的含沙量和水温数据,为大型深水库泥沙调度提供数据支撑和判断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8303235B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1810273397.X
申请日:2018-03-29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型深水库中温度‑泥沙耦合异重流监测装置和方法,它包括用于采集和监测泥沙的定点泥沙监测装置、用于采集和监测水温的定点水温监测装置和能够进行移动监测的移动监测装置。该监测装置和方法用于大型深水库异重流在运动过程中水体温度、含沙量沿程及垂向变化的观测,采集水库入出库的含沙量和水温数据,为大型深水库泥沙调度提供数据支撑和判断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8286237A
公开(公告)日:2018-07-17
申请号:CN201810220259.5
申请日:2018-03-16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四川大学
IPC: E02B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沙水流对分层型水库水温结构影响的物理模型及实验方法,属于水利水电工程中水环境研究技术领域。该方法在实验室内通过控制入流的含沙量、水温以及环境水体的初始垂向水温分布来模拟含沙水流对水库垂向水温的影响。采用PIV二维流场测量装置,有效地捕捉含沙水流形成异重流前锋的流场分布,为数值模拟的模型验证提供重要的流场验证资料。实验采用石英砂模拟含沙水流中的悬沙,成功模拟含沙水形成底部异重流、间层异重流对水温结构的影响。加热装置采用电热棒在水温温跃层位置加热,加热速度较现有的灯光加热方式速度更快,且方便控制温跃层位置,能够更加准确地控制初始温度场。
-
-
-
-
-
-
-
-
-